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为黄克诚同乡同宗,我对他一直怀着一份特殊的敬意。这种敬意到1981年达到了顶峰。这一年的4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全国各种重要报刊,都发表了黄克诚关于正确评价毛泽东的长篇文章,在国内外、党内外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这一年的10月,我幸运地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黄克诚大将军,并受到了他老人家亲切热情的接待,进行了6次深刻的交谈。5年以后,我又有幸进京参加了黄克诚追悼大会。至今,敬爱的黄克诚大将已离开人间10余年了,但我在乡在京所见所闻关于他的桩桩轶事,不但没有丝毫淡忘,反而放射出越来越夺目的光彩。今奉献几桩,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2.
高峰 《党史纵横》2011,(10):26-31
《黄克诚军事文选》、《黄克诚纪念文集》两本书,是中央军委《黄克诚传》编委会办公室主任、国防大学教授马长志赠寄给我的。近来,我潜心拜读,收获颇大。尤其是书中有关东北解放战争的内容,由于与自己从事的工作联系紧密,所以研读得格外认真。  相似文献   

3.
笔者最近采访了黄克诚大将的老部下———开国少将谢振华,请谢振华谈谈他眼中的黄克诚。耄耋之年的谢振华曾是我军的著名将领。他18岁就担任红军的团政委,32岁时成为解放军军长,53岁时担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66岁时担任大军区政委。他一生中打了许多大仗、恶仗,68岁时还指挥了保卫祖国边境的自卫反击战,可谓功勋卓著。一谈起老首长,谢振华就充满着敬意,开口就说:黄克诚同志是我特别尊敬的领导人之一。我到主力红军之初就是由黄克诚同志带入红三军团大门的。以后我又在黄克诚同志麾下的新四军第三师部队战斗和工作5年,与…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黄克诚.在“文化大革命”中曾被关押审查达8年之久。关押审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黄克诚是“假”共产党员。对此,黄克诚哭笑不得地说:“我在党领导下参加武装斗争.出生入死.已经超过40年.怎么会是‘假’的呢?”为此.他向审查组讲述了当年入党和在白色恐怖下时近半年、奔波数千里的找党经历。  相似文献   

5.
黄克诚将军的大名和他的卓著战功,我作为一名地下党员,早有所闻。然而最初面见黄克诚将军并聆听其教诲,是1950年冬于益阳地委。黄克诚将军的大将风度、高尚人格、百姓情怀,给我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1950年的冬天,天寒地冻。一天,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黄克诚将军冒着严寒来到中共益阳地委检查工作,了解社情民意。白天,黄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晚上,他指示当时的地委秘书长万达找两个本地区的地下党员谈话,听取对当时党和政府在城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当时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广大人民群…  相似文献   

6.
《湘潮》1991,(12)
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任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委、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北区党委书记、参议长等要职,对创建、巩固、发展苏北抗日根据地,沟通华北与华中地区的联系,做出了重大贡献。我曾在新四军三师司令部做参谋,跟随黄克诚  相似文献   

7.
谭乃达 《学习导报》2013,(11):31-32
黄克诚60多年的革命经历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可借鉴的宝贵财富。这里,我仅就黄克诚在调查研究方面的若干史实概要记述出来,与读者一起学习共勉。  相似文献   

8.
黄克诚大将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在世人的心目中,他和诗词似乎沾不上边,笔者也有这样的印象。1992年4月,我为筹办《纪念黄克诚大将九十诞辰图片展览》去北京,找黄克诚夫人唐棣华征集历史照片,意外见到黄老于1966年2月在山西晋东南地区领导人民抗旱时填的两阕《水调歌头》词,甚为惊奇。经唐大姐介绍,我才知道黄老闲暇时亦喜写诗填词,由于战争年代环境险恶,黄老随写随丢,至今仅存一首题为《思亲》的七绝,是1937年黄老为怀念前妻所作。诗曰:  相似文献   

9.
<正>黄克诚一生大起大落,充满传奇,诸多功绩在《黄克诚传》、《黄克诚大将》、《黄克诚自述》等中都有详细记载。但其在齐齐哈尔担任西满军区司令员,建立和巩固西满根据地的情况,大多只是一笔带过。笔者经查阅大量档案和军事史志资料,力图还原黄克诚指挥西满剿匪这段历史。黄司令进军齐齐哈尔抗战胜利后,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于1945年9月14日向中共中央建议:"既能派部队去东北,应尽量多派,  相似文献   

10.
吕坚 《湘潮》2012,(10):31-32
2012年10月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大将黄克诚110周年华诞,作为晚辈,回忆黄老与先父吕振羽之间的深厚战友情谊,以作纪念。黄克诚是湖南永兴人,参加过朱德领导的湘南起义和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斗争,是我党、我军身经百战的名将。  相似文献   

11.
1938年我18岁,参加了八路军.皖南事变后,我所在的部队改编为新四军.在陈毅军长、黄克诚师长麾下因杀敌英勇多次立功受奖,我从班长升为副连长.  相似文献   

12.
舒云 《党史博览》2009,(2):25-26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时任总参谋长的黄克诚被错误地划进彭德怀“反党集团”中。在1959年8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吴法宪揭发黄克诚“本位主义”。不过连吴法宪自己也没有想到,“本位主义”竟成了黄克诚贪污一万两黄金。黄克诚一向两袖清风,他坚决为自己辩护。1980年6月19日,中共中央58号文件《批转总政关于黄克诚同志的复查结论》,彻底否定了“黄金案”,为黄克诚恢复了名誉。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不久,战友赠我一本《黄克诚传》。出于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的仰慕之情,出于对所工作过的老部队(39军)的敬重之意,我认真拜读了这部80多万字的传记,有的章节更是逐字逐句反复细读,感触良多。黄克诚同志堪称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为官从政务实的楷模,是搞好当前"三严三实"教育的一面明镜。  相似文献   

14.
怪我说不好普通话1979年冬天,护士李莉调到黄克诚身边工作。李莉心里颇有些紧张。作为一名军人,她知道,当年横戈跃马的黄克诚大将,现在被疾病折磨得生活都难以自理。特别是双目失明,给他带来诸多不便。但为了减少工作人员的麻烦,黄克诚坚持穿衣、洗澡、上厕所等生活琐事,由自己自理。黄克诚有个爱锻炼的习惯,那就是每天早起散步。当然,也只有这种锻炼才是最适合他的一种方式。这时,李莉就充当他的“眼睛”。每天早上4点,黄克诚都准时起床。可是,年轻人往往难以坚持这么早起床,护士和警卫员刚开始硬撑着还没什么,可时间一…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7,(11)
正1980年11月26日上午,双目失明的黄克诚戴着墨镜,在秘书的搀扶下出现在京西宾馆小礼堂。中共中央纪委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3次座谈会在这里开了10多天了,黄克诚因身体不好一直请假未参加会议。但是,他心里记挂着会议,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会议内容的思考。那一天,他再也坐不住了,向会务组打电话说要来参加会议,自己有话要讲。黄克诚讲话了。他竟然讲对毛  相似文献   

16.
旧房子漏雨,环境吵闹。动员他搬迁、翻修,他就是不答应黄克诚的住所,是一栋解放前留下来的旧房子,冬天透风,夏天漏雨,漏雨的地方正好对着黄克诚卧室的床上,他不得不在床中央放个接水的脸盆。管理部门多次动员黄克诚搬迁或是翻修住房。但是,黄克诚就是不答应。他说:“我们国家现在还很穷,群众住房更是困难,许多家庭几代人同住一间房子。我现在的住房条件,比起他们来,不知要好多少倍。还是把搬迁、翻修的钱省下来,用在当用之处吧。”有一次,从他住房的棚顶上掉下一块朽木板,幸好没伤着他。原来因年久失修,棚顶不少木板都朽了…  相似文献   

17.
刘朝晖 《湘潮》2022,(11):58-60
<正>2022年是开国大将黄克诚同志诞辰120周年。1902年10月1日,黄克诚出生在永兴县三塘乡下青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6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黄克诚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参加过北伐战争、湘南暴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担任过中共天津市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委书记、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常务书记等职。纵观黄克诚同志生平,信念坚定、无限忠诚、坚持真理、人民至上、清正廉洁的风范熠熠生辉,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20,(8)
彭德怀与黄克诚是有着深厚革命友谊的两位湘籍将帅。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生涯中,他俩相处得无拘无束、十分融洽,有时也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彭德怀关心黄克诚,黄克诚时常提醒彭德怀,即使被错误打成"彭黄张周"反党集团后,二人依然保持着坚定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19.
正抗战初期,黄克诚任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0年10月,黄克诚率部挺进淮海、盐阜地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在苏北,黄克诚情系根据地百姓的疾苦,大力清剿匪顽,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减租减息,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他还克服重重困难,修筑九十里海堤,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留下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20.
兰锋 《学习导报》2014,(17):28-29
开国大将黄克诚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官居要职还是被迫赋闲,他一心为民的情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陈云在纪念黄克诚90诞辰时,亲笔题词“一代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