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明 《党政论坛》2010,(15):51-53
“村转居”特指农民通过土地征用和征收,户口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农民居住动迁到安置小区或在城镇购买商品房居住,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区别于单纯村委会建制转为居委会建制,伴随“村转居”而来的是长期积累的、大量的村集体资产和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如何处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村民转居民”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个农民集体失去土地的过程,也是农民脱离农村、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唐山市周边的乡村地带逐渐融入市区范围,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一大批村民"升格"为新市民。新市民群体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还保留着大量农村习惯。唐山市"村转居"新市民提升文明素质的途径如下:培育"村转居"新市民文明意识;开展新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培训;改善新市民的社区环境;强化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农地征用的典型调查发现,农民的知情权、调查结果确认权、听证权等权益被严重侵害.有效保障土地被征用农民的合法权益,需要做好以下工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指导和规范政府的政策行为;制定有助于提高土地被征用农民博弈能力的法律法规;撤销未按法定程序和政策要求报批而获取或骗取的征地批文;用"重典"落实国家土地政策,提高土地违法的成本等.  相似文献   

4.
在辽宁省盘锦市有一个"华侨村",这是中国唯一以"华侨"命名的行政村,村内居住着143户、403名朝鲜归侨侨眷. 2月7日,记者随盘锦市侨联主席郭平连来到位于盘锦市大洼县王家镇的华侨村.老远就看到气派的"华侨村"牌匾竖立在村口.沿着铺设柏油的村路向前走,一排排崭新的倒置房进入记者视线,统一粉刷成淡黄色的院墙、墙内统一的红色房顶的厕所、路两旁U形排水沟等让记者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5.
"一村一品"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陕西在发展"一村一品"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重视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保证"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增加难,源于体制性障碍.为了实现农民增收减负的目标,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包括城乡二元制度改革、农村税制改革、财政投资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丁若沙 《理论导刊》2007,(12):107-110
无企业"空壳村"农民工在实现梦想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一些农民厌农思想抬头,致使许多土地荒芜;平时难以注意土壤保护,致使土地愈益贫瘠;同时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加剧了留守儿童、留守妇女问题,也疏远了乡村社会关系,甚至也影响到了乡村民主政治生活。因此,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移风易俗,切实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适度开放粮食市场,发展特色旅游等服务业。  相似文献   

8.
与国外相比较,中国征地制度存在许多严重缺陷:公共利益界定不清,导致政府土地征用权滥用;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导致失地农民利益严重受损等.因此,进行中国征地制度改革与创新具有迫切性.借鉴国外土地征用经验与土地征用制度的合理性,中国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征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第一,通过立法形式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确保被征用土地的合理使用;第二,确认农民集体土地的财产权利,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征地补偿;第三,赋予农民应有的权利,建立公开、公正的征地程序.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当今中国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当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到来时,一些原来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农村,一夜之间变成了都市,以前的"农民"也一下子转换成"市民"。然而,身份的改变,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欣喜,倒是失去土地使他们感到"迷茫"和"困惑":"都市农民"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山东省烟台市幸福二村就是这样一个"都市村庄"。经过多年探索,他们走出一条靠第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成功之路,其发展模式无疑会给其他村庄以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民阶层的社会流动,是农民转型的体制障碍。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征用制度,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尝试建立土地共同基金,是促进城郊农民市民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迁村并居"使得农村居民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组,居住空间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有利于助推农村民间借贷的扩张:首先,"迁村并居"形成的多村一社区居住格局可以降低农村民间借贷的交易费用;其次,"迁村并居"形成的民间借贷需求者数量增加及非农职业融资增多能够拓展农村民间借贷的规模和范围;再次,楼房可作抵押及"半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能够增强农村民间借贷契约的自履约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撤村建居"中农民权益流失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地影响城市化的顺利进行.本文以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关的制度文本,对农民权益流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弊端及完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征用是关系到成千上万农民的切身利益的一项行政行为。当前,随着生产要素的集聚与城市的不断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土地征用过程中诸如制度设计有失公平、公共利益界定模糊、土地征用正当程序缺失、补偿标准偏低等弊端的大量存在。因此,应尽快对征地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沈鹏远 《学理论》2012,(16):92-93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全国农村土地被大面积征用。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由于制度障碍、法律缺失致使农民利益受损,维权无门。保障农民的权益,从根本上看来是及时立法,严格执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民生。  相似文献   

15.
农村“出嫁女”问题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妇女权益日益增强的今天,一种新的侵犯农村妇女权益的现象值得关注:在农村经济上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政治上实行村民自治后,一些地方的村组以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决议或村规民约等多种“村民自治”形式,非法剥夺了不少“出嫁女”及其子女等村民最基本的合法经济和政治权利。经济政治权益被剥夺 今年61岁的“出嫁女”卢水带,出生在南宁市兴宁区安吉镇苏卢村。1976年嫁给了有城镇户口居民,但按照当时户籍制度规定,她的户口只能是农村户口,没有办法迁走,婚后她也一直居住在村里。1993年南宁市扩建征用了苏卢村的耕地。她说,在发放土地补偿款时,村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省X村为个案,引出对于当下农村中存在的"能人治村"模式的考察.揭示出能人的机遇意识、进取思想和借助外部发展的理念是"能人治村"的重要存在机制.农村自身发展需要、能人的自身诉求、政府支特和政策的鼓励是"能人治村"形成的社会基础,揭示出"能人治村"存在能人变为"村霸"和攫取个人利益等主要问题,希望能对后来者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现有建制居委会4154个,居民区党组织4154个;建制村1595个,村党组织1595个。近年来,上海市委高度重视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一定三有"和"三有一化"政策,着力推进保障体系建设,为居村党组织开展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大力支持,推动资源和力量下沉到与群众最贴近、联系最密切的居村,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全国文明单位嘉定区真新街道现有18个成熟社区和3个"村转居"社区,人口近13万,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大型居住基地之一。这里集聚了轻纺市场、东方汽配城、粮食交易市场、茶叶市场等八大专业市场,也是上海市唯一以专业市场集聚为特色的大型商圈。近年来,真新街道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绿化先进集体、文化先进社区和上海市文明社区、一级卫生街道、社区建设模范街道,在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19.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寺村语法"属于松下大三郎-佐久间鼎-三上章-寺村这一语法研究流派的"日语描写语法",同时它也是实用语法."寺村语法"实际专论日语句法,采用形式、意义、语用的三位一体的研究范式.其理论体系是基于命题(コト)和语气(ム-ド)形成的体系."寺村语法"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日语描写语法的标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