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锁明 《唯实》2012,(7):35-39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必须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这不仅合乎时宜,而且也有其客观必然性。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必须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倡导岗位奉献、树立典型引领、创新载体形式,将学习活动与各种群众性创建活动相结合、融入国民教育,加强理论研究和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效应,从而实现学雷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基因密码。纵观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具有严密的逻辑架构,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思想指引,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凝结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探索。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信仰追求,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奋斗主题,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鲜明特质,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优良作风。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知、情、意、行协同发力,在认知上加强理论武装,在情感上促进爱党爱民,在意志上锤炼坚韧品质,在行动上强化使命担当,真正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始终致力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理论创新不足、理论宣传低效等制约因素。因此,要进一步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必须始终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切实关注群众的现实利益,创新理论宣传工作方式,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与感召力。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层面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正确认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致力于在新时代背景下开拓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这是现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三型政党”的四个结构要素,要素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彼此有机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实现“三型政党”建设目标,必须按照十八大提出的“主题—主线—方针—布局”四个要求进行整体推进,力求实现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4,(1)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工业革命以来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表现。在我国"三化"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存在着过于偏重工业化、城镇化改革滞后和农业现代化深层症结难以突破等问题。而"三化"的协调实现路径应该立足于提升"三化"水平,矫正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构建"三化"共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刘勤 《企业党建》2012,(3):26-27
四川省电力公司党委深入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开展“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的生命线”等主题教育活动,率先在国家电网系统成立了共产党员服务队。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全省16个中心城市建成共产党员服务队20支.建立社区服务站320个,服务队基本队员和志愿者有1200多人。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与理论内涵。面对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长期坚持的理论指导,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数字官僚主义”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部门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在工作任务布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督查考核和群众日常事务办理等环节上呈现出的完全僵化和教条地依靠数字政府管理系统、政务新媒体等来推动党政管理和国家治理工作的官僚主义做法。“数字官僚主义”的出现,是近年来技术治理导向在国家治理实践中日渐凸显、数字政府建设进程中纵向政府间的层层加码和横向政府间的激烈竞争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数字官僚主义”的治理,需要从认真区分政务服务手段创新与“数字官僚主义”做法、树立重工作实绩轻电子痕迹的政府绩效评价导向、坚持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与线下办理有机结合、稳妥推进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来推动。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涵是育人。培养时代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接时代要求、彰显课程属性、凸显价值引领的具体体现。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功能,要以"四个服务"加强政治统领、以"四个强化"深化改革创新、以"三全育人"推进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经过70多年如火如荼的大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道路。随着历史的流水滚滚向前,国家安全形势和治理方式在不断更迭,维护国家安全贯穿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领域和全过程,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为国家安全治理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引;必须健全现代化国家体系,为国家安全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必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强化落实国家安全执行力。  相似文献   

12.
<正>按照全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党员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总体部署,市委在"七一"表彰了100名"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以鼓舞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热情和干劲。这100名"群众心目中的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新时代党的群众组织力的生成逻辑就要考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时期组织群众的一般性逻辑。理解党的群众组织力这一概念,应从中国共产党组织群众的价值理性、目标导向、行动模型等着手分析。扩大组织覆盖面,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密切联系群众,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加强网络空间党的建设,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是新时代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推进“两个结合”是关乎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力、党提升历史主动意识的重大问题,是持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科学路径。中国共产党推进“两个结合”的百年历程,始终围绕中国社会最需回应的问题展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借鉴和思想引领。通过系统分析中国共产党推进“两个结合”的生成逻辑和动力来源,更加明确要从注重制度建设、确立目标导向、提升话语阐释力、构建常态化机制等方面探索深化路径,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提供根本理论遵循。  相似文献   

15.
"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每年都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个重大政治节日。在这样的大喜大庆日子里,中央和我省创先争优表彰大会隆重举行。无论是中央还是我省的创先争优表彰大会,都既是对创先争优活动的总结,也是对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的一个再部署。  相似文献   

16.
汪峰 《党史文苑》2011,(14):55-57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新时期社会形成良好价值取向的路径选择。我们要充分发挥创先争优在引领社会价值取向中的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和规范功能,全面确立共产党员在创先争优中的价值取向和定位,实现党员带群众,党内带党外的氛围,使创先争优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以达到全社会追求先进和优秀并使之常态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培育时代新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世界历史发展大势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引。在生成逻辑上,时代新人是基于理论、文化、历史和现实四重逻辑发展形成的必然目标。在内在品质上,时代新人具有踏实进取的实践观、科学自觉的认识观、不忘初心的人民观和勇担重任的时代观等四重要求。在培育路径上,需要从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角度进行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18.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和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上报的《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结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胡锦涛总书记批示: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显著成效。要认真总结经验,巩固和扩大成果,努力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习近平同志批示: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两年多来,基本实现了目标任务,取得显著成效。今后要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上下功夫,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胡锦涛总书记和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批示,是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全国基层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和巨大鼓舞,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努力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梁天美 《理论研究》2020,(3):40-49,76
制度建设是关系国家发展、政治稳定、人民生活的根本问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制度建设分量更重、要求更高、作用和意义更为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内在逻辑研究,正确理解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积极探究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知识群体作为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群体,是创先争优活动的主力军。高校的高知识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中具有较为鲜明的有利因素,但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应该针对高校教师的特点,结合高校的优势来设计和推动创先争优活动,使其与科学发展、高校建设和高校教师个人发展形成正向积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