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审办案工作水平事关办案质量的高低和打击力度的强弱。当前,浙江省预审办案工作在思想认识、办案质量、深挖犯罪和专业力量方面都存在欠缺。对此,应坚持破案、办案两手抓,加强对预审办案工作的组织领导;以确保命案质量为抓手,带动整体执法办案水平的提高;加强深挖犯罪工作,努力提高打击犯罪实效;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实现法律、政治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预审办案工作在刑侦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当前预审办案工作既面临挑战,也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此,要以专业化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推进预审办案工作新发展.一是要加快预审办案专业化体制建设;二是要建立健全预审办案工作运作机制;三是要加强预审办案规范化建设;四是要高度重视预审专家人才队伍建设;五是要加大深挖犯罪工作力度;六是要完善预审办案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加强严打破案后的办案力度为配合严打整治斗争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预审部门的职能作用,公安部预审局近期发出通知,要求各级预审部门切实抓好破案后的办案工作。通知要求各级预审部门切实抓好以下工作:抓加于6于加9陈严打岑芬中降五月刻d叫咧大案不漏人、人不漏罪、...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公安机关的侦查办案越来越要求法制化、规范化。作为公安机关办案业务部门之一的预审,它究竟属于什么性质、处于何种法律地位、业务如何设置,这是亟待研究论证的问题。本刊这里刊登湖北省公安厅、武汉市公安局关于扩大预审受案范围的两篇文章,以便引起从事预审专业工作和预审理论研究者的兴趣,并进而深入展开讨论,使之促进预审专业工作的改革和加强预审专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科学管理促进预审办案董新辰,岳秀山河北省邯郸币公安局预审处自1993年以来,把竞争机制引入预审办案和“两所”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993年预审办案荣获全省第二,“两所”安全管理实现全年无事故,1994年预审办案跃居全省第一,“两所”安全管理工作实...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各种因素”和“多种观念”的影响,预审工作在办案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拟对此谈点个人看法。 一、存在着“一人办案三自一包”的问题,应当坚持“二人办案制度,牢牢掌握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1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公安部也多次强调:“预审必须坚持,审一记的二人办案制度。”对于预审办案的这一法律规定,有相当数量的基层办案部门,在主客观等因素的影响下,没有依照法律  相似文献   

7.
当前预审办案中存在着深挖犯罪效能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破案与办案的矛盾突出;预审办案的科技投入不够,深挖犯罪缺乏必要的科技支撑;对深挖犯罪和扩大战果的考核不落实,奖惩不到位;部分民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就案办案的思想,深挖犯罪的意识在淡化等.提高预审办案深挖犯罪的效能,其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一是从提高民警素质和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入手,提高民警深挖犯罪能力;二是从串并案入手,深挖系列性案件;三是从核实案犯身份入手,选准深挖对象;四是从发现矛盾入手深挖犯罪;五是从追缴赃款赃物入手,追诉案犯;六是从情感感化入手,突破口供;七是加强与监管场所的沟通配合,开辟破案第二战场.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公安机关整体办案的效率,使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动态治安的需要,市公安局党委经过充分调查论证,对原实行的“预审工作的范围,由拘留、逮捕人犯开始”(《公安部预审工作规则》第三条)的预审受案范围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预审工作由收容审查(以下简称收审)开始”的新的预审受案范围制度。通过二年多的实践探索,证明这一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自1931年12月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预审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初创时期.设置了预审的机构与人员,规定了预审的职权与任务以及预审人员的条件,提出了预审工作规则.(二)抗日战争时期是发展时期.预审机构有多种称谓,进一步明确了预审的任务,制定了《审讯工作基本条例》,提出了预审的工作方针与原则,对预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认真总结预审办案经验,开展了预审学术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三)解放战争时期是变化时期.预审机构出现了“侦审合一”与“政刑公开”的组织形式,颁发了《审讯守则》,继续探索预审办案的新路子,预审理论研究持续进行.本文阐述的是第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预审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预审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真正做到不放过一个坏人,不漏掉一条犯罪线索。随着形势的发展,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的智能化、技术化以及犯罪分子对抗审讯的狡诈性、顽固性,要求作为预审主体的预审人员必须克服各种困难,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1.
使用证据和指名问供在预审活动中经常出现,在许多情况下二者鱼龙混杂,难以区分,容易发生混淆。如何区分和确定二者的界限是预审理论和预审实践中一个丞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仁。所谓使用证据,是指预审办案人员在审讯、调查过程中,运用证据,揭露被告或证人的  相似文献   

12.
保护办案人员合法权利近一个时期以来,执纪执法办案人员及其家属受到打击报复的事件屡有发生,有的受到恐吓威胁,有的被谩骂殴打,有的甚至遭到报复杀害。这不仅直接危害了执纪执法办案人员及其家属的人身安全,而且严重干扰了执纪执法机关正常的办案工作,影响了反腐败...  相似文献   

13.
预审人员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常应用二难推理于预审。预审中应用二难推理的主要作用在于为肯定或否定案情提供一条正确的思路,还可用这种思维形式反驳或破斥被告的谎言谬论。二难推理是预审办案过程中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一种思维形式。一、为肯定预审案情提供一条正确的思路一般说来,预审中经常肯定犯罪案件成立,肯定犯罪事实或情节为被告所为或所具有。若肯定这些,就需要有正确办案思路。正确的办案思路是多方面的,其逻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二难推理肯定式就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14.
“八五”期间,我国预审干警的人员数量、文化层次都有所提高,中青年干警占绝大多数。但与日益增长的刑事案件数量相比,预审工作仍面临着人员少、任务重的问题。面对“九五”的到来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实施,迫切需要增加预审警力,同时,预审部门应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强化深挖意识。  相似文献   

15.
全国缉私警察于1999年组建,实行海关总署和公安部双重垂直领导,以海关总署领导为主的体制。缉私警察是一支对涉税走私犯罪案件,以及发生在海关监管区内的非涉税走私犯罪案件依法进行侦查、拘留、执行逮捕和预审的专职刑警队伍。缉私警察的组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定,是我国缉私体制的重大改革。缉私警察的组建,为缉私队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存在的打击走私犯罪手段不足和刑事处罚软弱无力的状况。如何更好地发挥缉私警察在打击走私犯罪中的职能作用,提高办案能力和办案质量,对刚组建一年的缉私警察来…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关刑事政策主要体现在处罚上,忽视教育、感化、挽救的过程;办案工作模式不成熟;没有建立未成年人案件独立的检察规则。我国应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案件的办案机构和程序制度,建立案前调查机制和案后跟踪调查制度,办案中合理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执法办案,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顺利、正确实施。作为案件承办人,一方面要保障国家、集体或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或为之挽回损失,另一方面,要对违法乃至犯罪者的行为进行调查,提出指控或予以制裁。这里不存在有自身或者小团体利益的介入。然而,现实中总有一些执法办案人员不能正确处理小团  相似文献   

18.
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侦查办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公安机关侦查办案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1997年6月公安部作出的侦审合并决定没有完全执行,整体上影响了侦查办案质量;二是侦查力量分散,侦查人员办案意识不强。20多年来,公安机关一直在积极探索提高侦查办案质量的途径和办法,如开展"命案卷宗评比"和"剖析命案讲教训"活动,成立办案质量检查指导小组,举办提高办案质量培训班,成立办案指导科或案审中队,任命"刑侦审讯专家",在法制部门内部增设专门案审机构,推行刑事案件相对集中办案机制,等等。为构建以审判为中心提高侦查办案质量的机制,应当:多措并举,固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办案思维;建立侦查人员准入制度、培养制度、淘汰制度、主办侦查员制度、职业保障制度;在法制部门内部增设专门案审或预审机构;建立、完善证据收集、审查、判断、保全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公安机关办理重大、疑难案件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和建议的制度;完善刑事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做到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19.
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即办理刑事案件所必须依据的法则和标准,或者说是用以指导预审办案活动的行为准则。离开了基本原则的指导,就不可能正确地开展讯问和调查等一系列预审活动,就会偏离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预审部门的职能作用,使预审工作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四化”建设,各级预审部门都在大胆尝试借鉴现代科学理论来进行预审工作的改革。目标管理就是改革的项目之一。由于目前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目标管理方案。今天所讲的预审工作的目标管理,主要是介绍辽宁等省市预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