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私权入宪,确立隐私权的地位是根本 从当今国际的趋势来看,隐私权正在被逐步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将隐私权作为一宪法权利加以保护不仅是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也是很多国家的一致做法。而我国宪法并未确立隐私权的独立权利地位,只是在第38条、第39条、第40条原则性地规定了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非法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法律地位新论凌相权陈爱斌国有企业的地位是指国有企业在经济结构和经济生活中所处的位置,扮演的角色。对于国有企业的地位,我国宪法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现行宪法第5条修正案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有企...  相似文献   

3.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象其他法律一样可以通过修改的程序进行修改.但是,宪法作为具有国家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对它的修改应当有所限制。因此,一些国家的宪法在规定了修改宪法应遵循特殊的程序之后,也规定了宪法典中的某些固定条款(或称保留条款)不得通过宪法修改的程序进行修改。一、各国关于宪法修改内容限制的立宪例美国。美国宪法第5条对宪法内容的修改作了限制。第一,在1808年以前,不得对宪法第1条第9款第1项和第4项进行修改。宪法第5条规定:“在1808年以前制定的修正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影响本宪法第1条第9款第1项和第4…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职权新论樊崇义,江向阳宪法第129条、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为了进一步强调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从而明确了检...  相似文献   

5.
现行宪法以重要的地位把精神文明建设载入宪法序言和总纲之中。宪法第19条至24条以及其他有关条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措施作了系统的规定。它突出地反映了现行宪法在社会主义宪法发展史和宪法理论发展上的创造性的特点。一、宪法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的时候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对此,学者指出:“这个条文对整个宪法来说,是一个特别条款。宪法是根本法,它巩固并确认了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四项基本原则是国家的最高准则。但宪法同时又通过特别条款,允许在特殊的情况下和在特殊的区域内可以有一种例外。所以宪法第31条占有相当特殊的重要地位。它并不受宪法其他条款诸如第1条、第2条、第5  相似文献   

7.
关于检察机关的性质和地位,宪法和法律均予以明确规定。宪法第129条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均规定:"中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但是理论上对于检察机关的性质、检察权的性质的争论却从未停歇。  相似文献   

8.
赖莉  余晖 《中国律师》2004,(6):66-67
一、国际条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适用模式我国《宪法》对国际条约在国内法的地位和适用效力问题没有作出明文规定(由此导致在我国国际法适用效力的纷争与疑义),只是在第67条、第81条和第89条规定了缔结国际条约的程序。根据我国《宪法》的第67条第14款、第81条、第89条第9款以及《缔结条约程序法》的第3条、第5条、第7条、第12条的规定,我国对外缔结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及其政府部门在缔约权限内对外缔结的协定,如果与国内法有不一致的地方,必须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由此可以看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论赋予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的法理根据──兼谈强化全民族的法律监督意识王帮民关于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地位、职能,宪法第129条、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但是,在司法界、理论界和广大国民中,将检察...  相似文献   

10.
隐私权入宪,确立隐私权的地位是根本 从当今国际的趋势来看,隐私权正在被逐步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将隐私权作为一宪法权利加以保护不仅是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也是很多国家的一致做法.而我国宪法并未确立隐私权的独立权利地位,只是在第38条、第39条、第40条原则性地规定了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非法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内容.这只是规定了与隐私权有关的相当少的一部分内容,并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因此在宪法中明确规定隐私权显得相当必要.只有这样刑事诉讼法保护隐私权才能切实做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简释史坤娥1988年4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及1992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对1982年宪法采用修正案的方式先后通过了两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个修正案共有两条,对宪法总纲的第10、第11条进...  相似文献   

12.
村委会作行政诉讼被告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村委会的法律地位村委会的法律地位,涉及村委会在宪法以及法律上的法律定位、与村民会议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根据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第四条、第五条的规定,村民委员会在性质上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村委会与村民会议的关系方面,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八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并且,村委会不是一级政府机关。根据法律规定,村委会与乡镇级政府的关系是: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  相似文献   

13.
论美国宪法中的“弹性条款”之适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运用违宪审查权对宪法条款作出符合时代需要的解释是美国宪法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认为,美国宪法第1条第8款第3项为贸易条款,第1条第8款第18项为必需与适当条款,宪法第5条修正案和第14条修正案第1款为正当法律程序条款,这三个条款内含十分丰富且极富弹性,因而称之为三大弹性条款。本文认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对这些弹性条款的适用,不仅恰当地处理了联邦权与州权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客观上促进了美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其中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吸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从我国宪法概念定义的现状出发,引申出界定“宪法是什么”的必要性;并驳斥“宪法不是法”这一现象;其次讨论宪法应具有的规范性和实效性。但是由于我国现行宪法只在第62条第(2)项以及第67条第(1)项简单地规定了宪法监督制度,并没有完善地规定违宪审查制度,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宪法的权威性与实效性,因此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5.
"信访权"在我国宪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认为是《宪法》第四十一条中建议权、申诉权等的延伸。由于宪法定位不明确,立法上也不够完善,信访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公民信访权的保护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尽快确立信访权的宪法地位,实现信访权的专门立法,促进公民信访权的实现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依据我国《宪法》第19条第5款的规定,普通话相对于方言和民族语言具有特 殊的宪法地位——普通话条款的规范内涵明确指向了国家目标条款的规范效力。国家法层面 的节制态度并不影响语言成为国家和宪法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问题的宪政立场首先 表现为作为人权的语言权在宪法中以基本权利形式的具体展开与功能建构,其次则是由国家 目标条款所形成的国家任务,而其背后蕴藏的更是对语言形成自我决定与自我实现功能的认 识。  相似文献   

17.
宪法第62条第3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宪法第67条第2项赋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宪法第89条第1项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  相似文献   

18.
门中敬 《法学论坛》2022,37(1):55-63
不抵触宪法原则是我国宪法上国家法制统一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该原则对于贯彻宪法精神和原则,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以及确定合宪性审查的对象范围,具有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根据宪法第5条第3款、第67条第7项第8项、第100条第1款第2款的规定,不抵触宪法原则的适用范围包括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而根据《立法法》第72条第1款第2款、第87条、第97条第2项、第99条第1款第2款、第100条第1款第3款的规定,不抵触宪法原则的适用范围"被扩大"了,还包括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规章。从合宪性审查的制度逻辑出发,宪法之所以将部分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纳入不抵触宪法原则的适用范围,是因为它们存在着直接依据宪法制定的情形。而《立法法》将不抵触宪法原则的适用范围扩展到所有的法律规范,遵循的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制度逻辑,其所谓的"不抵触",不应当被解释为不抵触宪法原则适用范围的"扩大"。  相似文献   

19.
宪法诉讼是指因公民的宪法权利被侵害而提起的诉讼。从狭义上讲,宪法诉讼是指公民个人认为某个法律、法规侵害了自己的宪法权利,而向法院提出控诉,要求审查其合宪性的一种制度;从广义上讲,宪法诉讼是指公民认为自己的宪法权利受到他人侵害,而以该宪法条文为依据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承担债权责任的制度。在我国,根据现行《宪法》第62条、第67条的规定,狭义上的宪法诉讼作为宪法监督的一种形式,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实施,不存在个人对违宪法律、法规控诉的问题。因此,本文所指宪法诉讼仅指广义上的宪法诉讼。综观世界,…  相似文献   

20.
<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颁布了五四宪法、七五宪法、七八宪法和八二宪法。五四宪法首先规定了戒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国或者部分地区的戒严”(第31条第18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戒严令”(第40条)。七五宪法和七八宪法没有规定戒严。八二宪法对戒严的原则规定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第67条第20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戒严令”(第80条);国务院“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