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为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落实自然灾害分级管理责任,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联合编制印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原则、灾害等级划分和灾情核查评估、补助项目和补助内容、资金预算安排和申请拨付、资金分担比例和考核、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正>津财规[2019]7号各有关单位:为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建立我市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分担机制,规范资金使用行为,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务院令第577号)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11]6号)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天津市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以下简称救灾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行为,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近日,安徽省出台《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4.
梁茜 《中国减灾》2014,(10):32-32
2014年6月,广东省出台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今后各级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原则上一律通过金融机构发放到户,从制度上保障了资金及时足额准确发放。《实施意见》由广东省民政厅牵头起草,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由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印发执行。《实施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贴近基层实际。广东省民政厅专门到自然灾害多发的粤东、粤西地区组织调研,充分了解基层民政救灾干部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2,(3):59-59
近日,福建、江苏、山东三省先后制定并印发了省级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落实自然灾害分级管理责任,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制定出台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以及部门配套制度的完善,中国目前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框架和制度体系趋于成熟。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以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为核心,以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为标志,逐步建立与各级人民政府责任相一致的自然灾害救助体制。  相似文献   

7.
正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地处大巴山脉与江汉平原交汇的长江西陵峡畔,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地区。近年来,夷陵区委区政府及民政部门,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构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标准化救助、市场化分担、常态化防灾、综合化减灾"新模式,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标准化救助提升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效率一是研究制定救助规范。2012年,夷陵区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夷陵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10号《山东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已经2017年11月17日省政府第11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省长龚正2017年12月4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救助准备、应急救助、灾后救助、救助资金和物资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洪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6月,广东省出台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今后各级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原则上一律通过金融机构发放到户,从制度上保障了资金及时足额准确发放。《实施意见》由广东省民政厅牵头起草,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由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印发执行。《实施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俞远汉 《中国减灾》2012,(15):31-32
近几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制定出台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以及部门配套制度的完善,中国目前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框架和制度体系趋于成熟。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以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为核心,以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为标志,逐步建立与各级人民政府责任相一致的自然灾害救助体制。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天津市财政局、市民政局联合下发《天津市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使用范围上进行了两项扩展:一是从农村居民扩大到全市居民;二是明确规定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3,(9):58-58
8月16日,财政部、民政部向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和陕西、甘肃6省安排5.2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用于帮助近期遭受旱灾影响的江西、湖北、湖南、贵州4省解决受灾群众口粮和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以及前期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的陕西、甘肃2省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向因灾遇难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配合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13.
庞青智  雷熙 《中国减灾》2013,(12):40-40
海南省琼海市地处海南省东部沿海,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2010年以来,相继遭受特大洪涝、强台风和龙卷风等自然灾害袭击,导致当地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其中以住房遭受倒损为甚。在进行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中,琼海市突出于“快”,着眼于“准”,立足于“稳”,先后投入救灾资金8203.5万元,帮助受灾群众恢复倒损住房5449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3,(1):59-59
为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垦国有农场救灾工作的通知》精神,湖北省民政厅、省农垦事业管理局及时组织专门力量对全省国有农场救灾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并于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垦国有农场救灾工作的通知》,对国有农场减灾救灾工作做出专题部署。2011年以来,湖北省国有农场先后遭受了持续干旱、低温阴雨、夏季洪涝、农业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共造成64.33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22亿元。各级民政和农垦部门共投入救灾资金9488.74万元,其中受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1029.16万元,共救助受灾困难群众15.91万人。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政报》2014,(20):23-24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博爱一日捐”活动是自治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有关规定,批准各级红十字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长期募捐救助活动。该活动自2006年开展以来,募捐资金逐年增加。各级红十字会使用募捐资金广泛开展了自然灾害救助、特困群众和困难学生救助、“红十字博爱送万家”、“红十字光明行”等活动,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为促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广西民政厅不断加大政策创制力度,联合财政厅出台了《关于规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明确了广西受灾人员救助标准和救灾资金社会化发放的要求,推动广西救灾工作步入了精准救助、规范救助的轨道。吃透上级精神,理清工作思路李立国部长在2015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对救灾工作提出了"高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提高自然灾害救助精细化、规范化水平"的要求;窦玉沛副部长在2015年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坚持法治思维、提高规范管理能力"和"推动制定出台受灾人员救助标准"的要求。会后,广西民政厅认真学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我国遭受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为及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始终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要求,重新修订《民政部救灾应急工作规程》,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切实保证了2009年自然灾害救  相似文献   

18.
2012年,重庆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和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提高灾害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一、切实做好备灾工作一是会同市财政局抓好《重庆市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指导区县出台本级贯彻文件,为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为健全完善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推进救灾救助和灾害防范救援一体化衔接,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修订了《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2023年2月8日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现解读如下:一、《预案》修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吉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  相似文献   

20.
袁艺 《中国减灾》2013,(4):22-25
救助评估的内容体系(上)《指导意见》设定的4大类12项评估事项都有其特有的背景、评估内容、责任主体以及主要评估依据和基本评估方法。救助准备评估救助准备评估主要是指针对某一行政区域灾害风险的评估,和在这种风险条件下,对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的评估,以及在该时段区域的救助能力评估(见图1)。一、灾害风险评估黄崇福在《自然灾害风险分析与管理》中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