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外伤是法医检验中常见的损伤,是导致人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儿童颅脑外伤与成年人相比较,有其独特的表现.笔者结合8例钝器所致儿童颅脑外伤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 检验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1至6岁4例,7至13岁4例;交通事故撞击头部2例,钝器打击6例.尸检8例,其中无颅骨骨折3例,骨缝分离4例,凹陷性粉碎性骨折1例;损伤后当即死亡1例,1~2天死亡4例;3~5天死亡3例;单纯硬膜外出血0例,伴有硬膜下出血脑挫裂伤8例;出血量50~100ml7例,150ml1例.  相似文献   

2.
法医临床学鉴定中,颅底骨折比较常见。其中颅中窝骨折,尤其是累及颞骨岩部时,容易导致面、听神经的损伤。笔者结合2个案例,对颅底骨折致面、听神经损伤的鉴定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总结,并将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此类案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1案例资料例1常某,男,39岁。因交通事故致急性颅脑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诊断颅底骨折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三种重建方法在显示颅底骨折方面的差异,探讨其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颅脑外伤后怀疑颅底骨折的伤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将容积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横断面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三维重建采用表面显示法(SSD)。结果 24例颅前窝骨折,其中横断面显示骨折9例,MPR显示骨折24例,SSD显示9例;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24例颅中窝骨折,横断面显示骨折15例,MPR显示骨折24例,SSD显示骨折4例;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横断面重建和MPR均显示颅后窝骨折3例,两者无明显差异,SSD有1例显示。结论 SSD成像直观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的形态、走行、空间位置等情况,但对细小骨折显示不佳;多层螺旋CT检查可用于颅底骨折的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4.
正法医临床学鉴定中,颅底骨折比较常见。其中颅中窝骨折,尤其是累及颞骨岩部时,容易导致面、听神经的损伤。笔者结合2个案例,对颅底骨折致面、听神经损伤的鉴定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总结,并将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此类案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1案例资料例1常某,男,39岁。因交通事故致急性颅脑  相似文献   

5.
Shi EL 《法医学杂志》2006,22(4):295-296,298
通过对近5年来55例外伤性脑梗塞法医学鉴定案例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特点、发病机制、以及法医学损伤程度鉴定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颅脑外伤与梗塞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梁曼  张海东  刘艳  郑娜  刘良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26(2):167-168,174
死后冷冻保存的尸体可导致颅底骨折,易被误认为外伤或其它死因而引起争议。本文通过3例尸体冷冻所致颅底骨折的报道,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后出现的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它可发生在颅脑外伤的当时,也可发生在颅脑外伤之后的迁延恢复期,发生率占颅脑外伤的1.16%~10%[1],但是在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中,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 toma,CSDH)较为少见,现将鉴定中所见一例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邵某,女,63岁,2012年3月23日因道路交通事故受伤。门诊病历记载:神志清,精神差,双瞳孔等大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后出现的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它可发生在颅脑外伤的当时,也可发生在颅脑外伤之后的迁延恢复期,发生率占颅脑外伤的1.16%~10%[1],但是在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中,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 toma,CSDH)较为少见,现将鉴定中所见一例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邵某,女,63岁,2012年3月23日因道路交通事故受伤。门诊病历记载:神志清,精神差,双瞳孔等大  相似文献   

9.
颅脑外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尸解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颅脑外伤致死在法医尸检中十分常见。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颅脑外伤常可迅速确诊,并通过手术治疗使颅内病灶顺利清除,因此颅脑外伤后各种继发损伤对其预后变得尤为重要。据文献报道[1],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是颅脑外伤后的一种严重继发症,亦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收集了1991年以来尸检及病理资料完整的43例颅脑外伤致死案例,对其肺脏的病理学变化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商讨。  相似文献   

10.
正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fistula,CCF)是指位于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或其分支破裂,导致动脉与海绵窦之间形成的异常动静脉通道。CCF的发生大部分与头面部外伤有关,常为颅底骨折所致,在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率约为2.5%。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fistula,TCCF)是较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近年外伤、交通事故意外的增多而呈上升趋势。该病虽属神经外科治疗范畴,但因其80%以上患者以眼部症状为突出表现而首诊于眼科。笔者遇见的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11.
颅脑外伤后既有躯体损伤,也常伴有精神障碍。躯体损伤的伤残程度评定已为大家所共识。精神障碍近年来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本文收集了459例颅脑外伤病历资料,对其中伴有精神障碍的68例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商讨。案例资料一、一般资料1.病历选择68例具备下列条件:(1)既往无精神病史及智力低下;(2)伤前无脑部疾患、癫病及脑血管病史;(3)可排除其它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病。2.性别年龄男47例,女对例;年龄在5~76岁,平均年龄42.33岁。3.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0例,钝性外力28例,锐性外力10例。二、临床资料1.本组68例病历…  相似文献   

12.
<正> 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是指在交通事故中颅脑遭受直接或间接外伤后,所产生的各种精神障碍。该类案例在法医学评残鉴定中较为常见。本文作者对1996年8月至2000年8月鉴定的19例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伤残评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伤残程度评定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张悦萍  王少华 《法医学杂志》1999,15(3):140-140,143
对36例有颅脑外伤史且临床怀疑有颅底骨折的病人分别进行普通CT扫描和骨窗高分辨率CT扫描。,比较两咱扫描方法对骨折线、副鼻窦和乳突粘膜增厚、副鼻窦和乳突内积液对及眼内直肌肿胀的显示敏感性。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骨窗高分辨率CT扫描的敏感性为100%,普通CT扫描的敏感性为75%,前者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损伤程度评定标准.方法通过对204例由司法部门委托进行法医学精神损伤程度鉴定实践,重点对颅脑外伤所致神经症的损伤程度评定标准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 204例中,男、女比例无差异.年龄组以21~30岁(63例)、31~40岁(53例)居多.表明上述年龄组的社会活动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大;职业以工人、农民为多,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损伤原因以伤害(107例)、交通事故(49例)为多.损伤与精神障碍间隔时间,半年以内152例,半年至1年为23例,表明鉴定时间选择在1年内为佳.精神障碍的种类与性质:器质性精神障碍108例,占52.8%;功能性精神障碍84例,占41.4%,其中外伤后神经症(含癔症35例)66例,占32.3%.社会功能评定:无社会功能受损77例,轻度受损41例,明显受损86例.神经系统检查:204例中有一过性神经体征38例,有明显阳性体征62例.损伤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直接因果关系104例、间接因果关系61例;条件相关34例、无相关5例.损伤程度评定结果:重伤85例,轻伤67例,伤病关系评定47例.结论通过对204例头部外伤后精神损伤鉴定实践,对当前法医学精神损伤鉴定的疑难问题,如颅脑外伤所致神经症的损伤程度评定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意见,以期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63例在交通事故中因闭合性颅脑损伤而死亡的尸体解剖情况的研究,分析了损伤形成机理及致死原因。发现因脑干损伤死亡25例,占39%;因DAI死亡6例,占9.5%,63例中对冲性颅底骨折20例,占32%。  相似文献   

16.
1案例资料收集自1994年以来所做的伤情鉴定的案例,鼓膜穿孔者397人。其中外伤性鼓膜穿孔为306人,病理性穿孔91人。外伤性陈旧性穿孔为43人,占穿孔人数的14.05%;人为造成的鼓膜穿孔即造作伤17人,占穿孔总数的5.55%;颅底骨折致鼓膜穿孔9人,占穿孔总数的2.94%。在外伤所致的新鲜穿孔中,掌  相似文献   

17.
Liu KL  Kong B  Guo TY 《法医学杂志》2006,22(2):137-13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的儿童智力特点。方法对43例因车祸导致颅脑外伤儿童和50名正常儿童的韦氏智力测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车祸致颅脑外伤儿童的智力水平普遍下降,其总智商、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弥漫性颅脑损伤对智力的损伤最大。结论颅脑外伤儿童智力水平普遍下降,弥漫性颅脑损伤对智商的损伤最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致运动、感觉障碍相对合理准确的最佳鉴定时机。方法分别收集108例交通事故颅脑外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段(3、6、9、12、15、18月)的病史、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资料,并对患者家属进行随访调查,进行法医学检验,据此做出诊断并进行伤残等级评定;同时分别应用脑卒中残损评价表(Stroke Impairment Assessment Set,SI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和Fugl-Meyer评定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患者进行测验。结果SIAS、ADL、FMA对不同等级伤残及不同时间段区分良好,整体样本显示患者SIAS、ADL、FMA平均值9月至18月变化无差别,轻度伤残SIAS、ADL、FMA平均值6月至18月变化无差别,中度伤残SIAS、ADL、FMA平均值9月至18月变化无差别,重度伤残SIAS、ADL、FMA平均值12月至18月变化无差别。结论颅脑外伤所致运动、感觉障碍评残时机应在医疗终结以后,轻度伤残(7~10级)最佳评残时机为颅脑外伤后6个月,中度伤残(4~6级)评残时机以颅脑外伤后9个月为宜,重度伤残(1~3级)评残时机不应短于伤后12个月,视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延后评残。  相似文献   

19.
1案件简介 例1某男,42岁,某日骑电动自行车与人相撞倒地后,又与对方发生厮打。伤后右外耳道有鲜血流出。CT报告:右颞骨近外耳道处撕脱骨折。住院诊断:急性颅脑损伤,颅底骨折伴右耳耳漏,面部挫伤。伤后6天查体:右耳廓无损伤,  相似文献   

20.
156例脑外伤后智能减退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庆  王建国 《法医学杂志》2001,17(2):95-95,98
颅脑外伤后智能减退是脑外伤后的并发症。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 ,往往涉及到伤残等级鉴定问题。本文对 156例颅脑外伤后的智能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 ,对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智能减退的相互关系及评残中的注意点作一初探。 1资 料 1.1性别、年龄   156例均为人身伤害案件,并委托某精神病医院进行智能鉴定。其中年龄在 15岁以下 2例 ,20~ 50岁 134例 ,50岁以上 20例。男性 142例 ,女性 14例 ,男 :女 =10:1。 1.2智能鉴定时间   伤后 4~ 6月 41例 ,7~ 12月 104例 ,12月以上 11例 ,平均时间 8.2月。 1.3颅脑损伤类型   轻型( GCS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