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悉,1992年至1994年两年时间里,全国查处的假冒伪劣商品涉及200多个大类几千个品种,标值总额52.4亿元。另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提供的资料表明:仅1994年,全国受理投诉总计411706件,其中,假冒伪劣商品(含虚假广告)就有333918件,占81%还多。日前,“全国打假办”副主任、国家技术监督局质量监督司司长叶柏林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强调了假冒伪劣商品造成的严重后果:一是损害了名优产品的信誉、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二是使广大的消费者蒙受肉体、精神、经济的多重损失;三是坑农害农,假农药、种子、化肥造成农田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业这一国民生存基础的发展;四是假冒伪劣商品鱼目混珠,导致我国出口商品的信誉受到严重伤害;五是假冒伪劣商品使国家税收大量地流失……等等。  相似文献   

2.
丛亚平 《侨园》2001,(3):38-39
据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提供的消息,中国质量万里行西部行记者的调查显示,去年以来,西部企业投诉东部假冒伪劣产品向西部转移的案件显著增加,有迹象显示,假冒伪劣生产线等大宗商品也出现向西部转移的倾向。去年第三季度,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办公室接到陕西西安市秦美食品有限公司、陕西宝鸡康年天然食品饮料公司、陕西西安市咖啡厂等5家企业联名投诉广东省远东食品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称他们购买的这家公司生产的饮料生产设备质量低劣,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每家投资被骗都在百万元以上。 2000年9月,中国质量万里行西部记者采访团在陕西采访时,来到西安周至县秦美食品厂,厂长向记者们哭诉了广东一家  相似文献   

3.
《团结》2000,(5)
当前,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信誉失范现象十分普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随处可见,三角债、拖欠款和银行不良债权反复出现,各种经济犯罪连年增加,这些问题的存在和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信用管理体系严重滞后密切相关。在启动内需、刺激消费、扩大消费信贷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也是个人和企业的信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信用缺失问题,如一些企业不讲信誉,不遵守信用契约,假冒伪劣商品和坑蒙拐骗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地方官员办事有失公正,大搞地方保护,工作缺乏公开性、透明度;一些个人信用意识淡薄,失信行为频频发生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信用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当前人才市场出现这样的奇怪现象: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找不到舒心的工作.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张家港地方资源的深入调查,对应届毕业生的回访,总结出问题症结所在,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的多项举措,以培养适应企业要求、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苏南的张家港,凭借其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长江三角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伴随着张家港的崛起,从1992年到1994年上半年,社会上对张家港的议论不少.应当说多数人是出于对张家港的关心,也有一些是因为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今年以来,特别是3月份江苏省委在张家港召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现场经验交流会,5月份江泽民同志视察张家港之后,人们对张家港的非议也就逐渐少了.但仍然有些人由于对实际情况不够了  相似文献   

7.
张玉恒 《行政论坛》2009,16(6):89-92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和组织内外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名牌企业受到公关危机的困扰。许多名牌企业的公关危机近似于假冒伪劣问题,即“准假冒伪劣”现象,这将严重影响企业形象。此类公关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经营导向异化、信息不对称的改变和内部危机意识薄弱等。企业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必须把危机理念渗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建立企业公关危机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餐桌污染威胁人类、“傍名 牌”服装令消费者有苦难 言,到哪里才能买到放心 的商品?今年2月,浙江省工商局在 全国率先推出了重点商品市场准入 制度,不让假冒伪劣商品“混”进流 通领域。这项制度在全省11个市 228家商场、超市试点4个多月后, 带来三大满意:消费者购物放心了, 商场信誉提高了,政府部门执法成 本也相应降低了。  相似文献   

9.
正假冒伪劣的商品让"中国制造"蒙羞,更影响消费者体验和健康。如今,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或将迎来一记"猛拳"。近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除提出推进"品质革命"外,还要求强化监管,建立企业黑名单、惩罚性巨额赔偿等制度。惩罚性巨额赔偿,是针对有重大影响或主观故意的行为,要求行为人赔偿数额远远超出实际的损害数额。作出这一加重巨额赔偿的目的,在于充分起到警示作用,防止行为人再次恶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以往我们在民事赔偿责任中多为补偿性  相似文献   

10.
企业信誉也是企业财富李变娥建立现代正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企业真正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成了市场的主体。现代在业要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那么,它的产品及其服务必...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切企业事业单位,一切经济活动和行政司法工作,都必须实行信誉高于一切”.要求党领导下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讲信誉,共产党员必须带头讲信誉,因此应该首先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信誉高于一切”的观念,并自觉地用铁的纪律维护信誉.人的最重要的特点是社会性,人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如果说经济利益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物质基础,而理想和信誉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支柱.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信念,而信誉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实表现.一个人没有理想,就会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一个人如果在社  相似文献   

12.
论企业信誉     
企业信誉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企业信誉缺失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如何构筑企业信誉成为一个亟需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博大精深的长江文化晡育和滋养了张家港人,淬炼和塑造了张家港的城市文明。紧扣创新提质,张家港提出企业开办“一日必结”,建设项目审批“一站通办”,市政服务“一键接入”,信用监管“一链到底”,知识产权申请“绿色通道”……在确保合规前提下,加快法治、政务、审批等领域改革创新和流程再造。  相似文献   

14.
朋友,你去过张家港吗?张家港变啦,变得洁美亮丽了!谁能想见,十几年前,这儿还是个穷酸破烂的农村小城镇.再往前推,这儿是一个只有一条街的小镇.那街有多宽?当地人说,站在街这边撒尿,可以滋到对面墙上.那街有多长?从这头走到那头,一支烟抽不完.是党的富民政策,使这片1962年建县、1986年设市、拥有999平方公里土地的沙洲县——张家港市开始变模样了.  相似文献   

15.
打假特别行动,已在中国各地全面展开。“打假”已成1992年继“中国质量万里行”之后又一个热门话题。 “上帝”的愤怒 如果把消费者称作上帝的话,那么,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大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已使上帝忍无可忍。 一个时期以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愈演愈烈,从假冒日用生活品发展到制售伪劣电子产品,即使是食品、药品等人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0,(36)
重新修订的《产品质量法》即将实施,这对国内以质量为生命的企业和饱受伪劣产品摧残的善良消费者是好消息,对国酒则是特大的好消息。生产优质产品和打击假冒伪劣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必须,也是中国消费者的期盼,企业对打假应该坚持下去。质量是企业的根本 中国假冒伪劣产品溯源应是来自80年代初期的商品相对短缺。当时唯利是图者伪造,目光短浅者滥造,再加地方保护和消费观念不成熟,假冒伪劣现象有增无减。当新中国第一次出现产品相对过剩时,在酒类行业中,以宜宾五粮液、青岛啤酒、张裕葡萄酒为代表的国酒以其品质优良纯正,被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人的人格和所处的经济与文化环境分析,得出假冒伪劣存在的外在和内在原因,指出假冒伪劣是国格与人格的综合反映,是历史与现实的综合,是个人与社会的综合,是多种因素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连锁反应.通过改变人格、法制完善、堵与导的辩证运用、发展经济、加强教育、注重文化和提高消费者的信息能力等方面,探究铲除假冒伪劣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批又一批的“采金客”带着诸多的疑虑从四面八方走进张家港,经过考察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答案:张家港名不虚传!60年代初,这里还是一片贫瘠,由邻近常熟、江阴两县的“边角料”拼成的无名小县——沙洲县,在当时的苏州地区所属八县里倒数第一.而今,由沙洲县改制成的张家港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比例居全省64个县市的第一位,上交国家税收名列全国县(市)第三位,综合经济实力跨入全国百强县第四位,并一跃成为屹立于长江之滨的现代文明新港城.张家港是怎样崛起的呢?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萍乡市近几年大力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不少地方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贫穷走向富裕。萍乡上栗区长平乡蕉源原是一个“三多”(山多、人多、冷水田多)、“二少”(田少、粮少)、“二无(村里无企业、集体无收益)的后进村。以前每家都缺半年以上口粮、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有的村民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现在,这  相似文献   

20.
旅游企业信用危机与道德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誉缺失已经成为困扰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严峻问题。单纯依靠经济、法律等强制手段,对于治理旅游企业信用危机作用有限。道德治理是刚性治理结构的有益补充,通过道德治理,使企业树立自我监管的伦理意识,对于建立旅游企业信誉机制,从根本上抑制企业败德行为的发生将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