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2,(3):8-8
城市的发展,是外美与内秀的结合,不仅需要提升经济实力、改善城市面貌,也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城市软实力。要借助文化中心建设,打造艺术品位高、观赏性强、优秀节目荟萃的演出中心,艺术推广、普及、传播的中心,邀请各界知名艺术家担任艺术指导,精心筹划高水平演出活动,扩大艺术影响力,让艺术改变生活,用艺术提升品位,努力建设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市。  相似文献   

2.
齐白石乃跨越近现代两个世纪的杰出的艺术大师。1864年1月1日,齐白石诞生在湘潭县南百余里的杏子坞星斗塘老屋。派名纯芝,字渭清,别号白石山人。他以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人民的艺术事业,人民也给予了他极高的荣誉,授予他“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3.
戏里,她用真情实感塑造每一个角色,她的表演打动并激励了无数观众;戏外,她年逾九旬依然积极为公益和艺术事业忙碌着。她就是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今天,91岁高龄的秦怡美丽依然,凭着豁达开朗的个性,生活得淡定而从容。这位有着"东方维纳斯"之誉的艺术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党员生涯中,一直以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确认识和理解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路径与措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路径与措施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实现科学的人文价值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建伟 《新视野》2001,46(1):50-52
一 所谓科学的人文价值,我们将其理解为科学对于“人”和“文化”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的意义和价值。关于实现科学的人文价值之前景问题,是一个前瞻性的问题。展望21世纪的前景,其主要依据当然只能根据历史和现实,特别是根据20世纪的现实以及发展趋势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应当充分肯定自科学尤其是近代科学产生以来,科学对于人和文化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它对于人类所作出的贡献如此之大,以致不管你怎样形容也不会过分,可以说它的贡献是任何其他文化…  相似文献   

6.
一、审美与革命:艺术的发展逼迫本质嬗变 现代艺术始于西方,主要在法国,它在时间上发端于20世纪初。它是在本质上触及艺术与人的精神本质关系,揭示艺术同人的关系是由浅表的感觉经验到深入的理性经验再到理性外的觉悟体察而演绎的产物。从艺术史角度看,经典传统艺术《主要指14世纪至19世纪绘画》是把人当作艺术家所制造的艺术品直至传达的某个东西的接受者,它单纯而又沉迷于现实景象。而现代艺术则要做到的是将人们从现实表象的沉迷与蛊动中解脱出来,由单纯接受姿态转变成为自己精神的主人。以下四个阶段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现代艺术的了解。 (一)提到现代艺术,第一步的发展,其代表人物是塞尚,由于他的努力为现代艺术的形成奠定了稳固基石。在这之前,传统观念是将艺术看成是对另外一件东西(或事物)的模仿,通过模仿它窥见另外的东西。而塞尚在画布中做到的是,使画成为独立自在的内部结构,画的内容依据自身的需要而加以重组、建构,它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说明绘画自身的语言、线条、色彩、明暗、块面、笔触等都进行重构,使重构  相似文献   

7.
在记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著名女星时,陈波儿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她是卓越的电影戏剧艺术家、人民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亲切地称为"波儿同志"。陈波儿呕心沥血,开创了中国电影高等教育事业。她是中国人民电影的第一位女编剧、女导演,是新中国电影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她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创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5年的陈波儿,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著名影星陈波儿原名陈舜华,1910年生在广  相似文献   

8.
朱寿桐 《理论学刊》2012,(1):115-119,128
丁芒集诗人、词人、曲学家、小说家、理论家、书法家于一身,这种综合才能所体现出的对于汉语文艺的独特把握和追求,成就了一个独特的研究对象.在当代文学和文化史上,具有如此综合性的艺术实践并获得卓越成就的人不多.这与他一直不断寻求汉语文艺之自由境界、追索艺术精神之自由境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赵相康 《当代贵州》2020,(10):74-75
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具有与众不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上,艺术家如何平衡旧和新的关系,在有限的创作中让艺术生命生机勃发?对于艺术家来说,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的命题,怎样才能创作出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我们特别邀请了12位贵州书画名家聊近作、聊艺术、聊文化。  相似文献   

10.
湖北美术学院是全国8所综合美术院校之一。近几年来,我们针对艺术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积极探索做好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艺术院校是培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也是造就艺术家的摇篮。艺术院校学生是国家未来文化艺术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及文化、业务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艺术事业的前途。当然,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艺术院校因为自身的特点有其特殊性和难度,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由于教学的内容、方式及规律的不同,相对来说  相似文献   

11.
“自由”这个古老的话题,现在又重新拨动人们的心弦,引起热烈的讨论。但是,自由的科学含义是什么?它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自由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有没有联系?人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对这些重要问题,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而从理论上搞清这些问题,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李方海 《世纪桥》2011,(7):114-114,130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是以材料、立体的方式在空间里呈现,传递和表现艺术家的感受。从这一概念里,我们可以看到空间是表现雕塑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绝对空间观念的建立,对于训练学生的写实基本功十分重要;相对空间为精神的表现展开了广阔的天地,这种认识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加深。另外为了使学生扩大视野,丰富情感,增强修养,可增设建筑、心理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等课程和讲座。吸收外国的现代科学理论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开辟出自己的二十一世纪的雕塑新路。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上,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其中能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则是德艺双馨的优秀代表。而经毛泽东亲自批准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王大化,就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文艺世家王大化,又名端木炎,1919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潍县东关(今潍坊市奎文区)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家庭。潍县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家,是一个十分踏实而温馨的字眼儿。家,意味着人生的起点和归宿,意味着自由、信赖、安全与快乐。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的本质论的终极目标。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出发,能够看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层内涵。当前,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与实践,是对于人的本质的三重维度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人的自由解放。"以人民为中心"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动力。  相似文献   

16.
徐悲鸿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而且首先是一位爱祖国、爱人民和爱真理的人。在徐悲鸿看来,他所热爱的绘画事业决非“为艺术的艺术”,而是“为人生的艺术”,是通往真理的一个途径。在那时的现实中,这远远不是什么铺着鲜花的坦途,而是布满荆棘甚至鲜血的险路。徐悲鸿用他瘦弱的身躯和真诚无畏的灵魂,为了艺术和正义呕心沥血,付出了自己整整的一生。“独特偏见,一意孤行”1915年夏天,ZO岁的徐悲鸿穿着一件蓝布长袍和一双戴孝的白布鞋,来到上海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他心里装着宜兴初级女子师范的张祖芬先生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人…  相似文献   

17.
<正>“三十而立”意味着一个人的事业已能自立;对于30岁的《世纪风采》而言,亦是如此。《世纪风采》创刊30年,作为一个老作者,我与她断断续续交往了25年,虽没能有机会与编辑老师谋面,但神交已久,他们无疑都是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访问了曾经创作过《世纪大潮——邓小平》大型人物画,成就卓著、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画家赵华胜先生.他的艺术历程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谛:一个艺术家只有心中时时装着国家与民族,他的艺术才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才会具有经受时间考验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吴雁泽 《党建》2009,(10):37-37
我是1998年调入中国文联工作的,开始从事党的文化管理工作。对我来说,这段时间无比充实和愉悦,我不仅可以更充分地发挥一名艺术家的价值,而且作为艺术事业的管理者,为中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做了一些实际而有成效的工作,回想起来,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和生态议题的深入探讨,台湾作家的自然书写逐渐成为战后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风景,而80后世代对于自然的书写,既继承了前期自然书写所形成的艺术理念和艺术范式,也具有鲜明的世代特征和艺术创新,体现了新的美学风格。从80后世代的自然书写中可以观察到台湾新世纪以来的政治社会转型以及文化思潮的变迁,体现了台湾80后世代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关怀。同时,他们通过对自然的探索来反思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与自然的互动之中建构新的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