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创造》2020,(5)
艾思奇可以称为"理论战士型革命家"。作为理论战士型革命家,艾思奇人格风范的鲜明特点是学者、战士和真诚的人三个特点。其人格风范主要表现为:严格党性的战士风格;坦诚高尚的人品风范;基于坚定信仰的严谨学风;简单朴实的生活作风。艾思奇的人格风范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在主动接受革命时代氛围的洗礼中、在良好的家教家风的熏陶下、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涵养以及组织化的修养和自觉的斗争淬炼中养成的。我们今天学习艾思奇的人格风范,要以他的思想与时代、理论与实际、哲学与人民三个相结合的精神为着力点,努力学习他的学者风范、战士风范和真诚的人格风范,具体方法路径需要从四个方面努力:要努力学习钻研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理想信念;学会利用好组织化的修养平台;深刻认识斗争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重视家教家风的熏陶和涵养作用。  相似文献   

2.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的贡献欧炯明艾思奇同志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一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是艾思奇同志哲学活动和哲学贡献的一个突出方面。在中国现...  相似文献   

3.
张尚成 《思想战线》2013,(Z1):155-158
艾思奇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通俗的语言进入人们的生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艾思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著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现实化、通俗化、时代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艾思奇同志离开我们二十周年了。回忆我们同他的交往,细读《艾思奇文集》中的篇篇文章,我们认为在艾思奇留下的哲学遗产中,最值得学习和发扬光大的一点,就是他在毕生的理论工作生涯中,出色地坚持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中国化和现实化作出了示范性的贡献。我们写这篇文章,一方面是为了怀念艾思奇同志,更主要的是为了自勉和与同志们共勉,共同为繁荣我国的哲学事业去努力。  相似文献   

5.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体系化以及宣传和普及的大众化、通俗化方面建立了丰功伟绩。我们应站在更高的精神境界,以"大文化"的视角来探究他的理论贡献和创新精神。艾思奇理论创新精神的主要特征是:抓住学术理论的精髓,紧扣时代变化的脉搏,密切联系中国实际,首创通俗易懂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艾思奇《大众哲学》历史意义及学术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哲学》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代表作之一,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之先河。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对中国广大老百姓起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蒙作用,它反映着、代表着时代精神,使那个时代的广大青年抱着对《大众哲学》的良好忆念走上了追求真理的革命道路。迄今为止,艾思奇《大众哲学》仍具有十分强大的学术影响与历史价值,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研究与改革哲学的指南针;时代呼唤着新的《大众哲学》再次奏出新的时代精神的和谐强音。  相似文献   

7.
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理论教育家,我国革命史上的一名战士学者,他在长期的革命教育生涯中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观。当前,总结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在社会中的教育和普及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工作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已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形成一个高峰。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通俗宣传使之大众化的过程中,高语罕、艾思奇、胡绳是三位代表性人物,作出的贡献最大。高语罕是这一运动的开创者,艾思奇、胡绳则是继起者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各在自己的时代作出了重大贡献。高语罕的书信体著作别开生面,开启了大众写作的先声。他以明白易懂的语言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社会影响巨大,并且其书信体写作方式还影响了艾思奇、胡绳等人。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贡献最大,其《大众哲学》是时代代表作,具有标志意义。它的书名引人注目,内容通俗易懂,联系实际紧密,引领了一个时代。胡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努力同样功不可没。胡绳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出发,用日常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通俗话语,有效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给大众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艾思奇同志作为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坚强战士,他始终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坚定不移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道路和根本方向,面向群众,面向实际。艾思奇同志在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中,坚决贯彻哲学为现实斗争服务的方针,努力把自己从事的哲学工作,紧紧服务于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需要。他的这一理论活动和著作的显著特点和优良传统,是我们所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当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40年代,艾思奇深刻批判了叶青反辩证法和"中国特殊性"思想。这次批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为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回顾这次批判的内容及影响,对于深化艾思奇哲学思想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深入研究艾思奇哲学思想王展飞艾思奇同志是公认的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卓有成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呕心沥血地把深奥的哲理通俗化,走出了一条哲学大众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和中共云南省委主办、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和中共保山市委承办的"艾思奇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研讨会"于2008年5月上旬在艾思奇同志的故里云南腾冲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3.
艾思奇上世纪30年代写的《大众哲学》,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真正通俗而有价值"的著作的代表。《大众哲学》为哲学的大众化、通俗化树立了榜样。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艾思奇的书之所以受读者欢迎,根本原因就在于内容的深入浅出。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认识论等深奥的哲学道理,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讲出来,紧密结合实际、结合生活,可读性强,易理解,易掌握。对比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再看看当今我们的一些官样文章,确实让人难以在两者之间找到什么共同点。一些官员的会议报告、公开发表的文章,大话、套  相似文献   

14.
艾思奇认为,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指在中国应用、具体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中国化才能在中国具有实存性,才能被中国人真正掌握.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化"中国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艾思奇与叶青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论争,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能否中国化展开的。这一论争,对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发展、推动中国抗日战争的不断胜利产生了重大影响。重温这段历史,对于今天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工作者来讲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怀念艾思奇     
怀念艾思奇马汉儒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艾思奇同志逝世已经有29个年头了,但是我作为直接受到过他耳提面命恳切教诲多年的学生来说,他令人崇敬的良师益友形象和音容笑貌,仍然历历在目,不时引起我对他深切的怀念!我是60年代初在当时的中共中...  相似文献   

17.
反思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早期所出现的理论疑难是张岱年坚持"新唯物论"、发展"新唯物论"的思想起点。通过对教条主义和旧唯物论的批判,张先生强调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面向本民族的社会现实,而且要从经验性的推断跃迁至概念性的反思。在他看来,争取民族独立与推行社会改造的复杂和艰辛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进程绝不能以平面化的方式展开。从培育革命主体以提升民族凝聚力、创造精神家园以彰显社会主义理想性的角度出发,张岱年提出了重建中国哲学精神的重要性,并由此开启了与艾思奇等人既相互促进、又彼此补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路。  相似文献   

18.
正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好传统。自我们党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注重从思想上建党。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依然要推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要推动全党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是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9.
只要我们说到三十年代风云际会的文化战线,四十年代别树一帜的延安学界,便不能不令人想到艾思奇;说到建国以后的哲学论坛、理论讲台,也不能不令人想到艾思奇。艾思奇的学术观点尽可以被后人再思考、再评判、再超越,艾思奇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则是确定而不可磨灭的。艾思奇,原名李生萱,1910年2月3日出生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水碓村。两岁时随母亲寸宽福迁居昆明,七岁入私塾,后入国民小学。十四岁时随父李日垓(一位辛亥革命的志士)流亡香港,一面就读于教会学校,一面在父亲严格要求和指导下,打下了  相似文献   

20.
一、学习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注意把握好它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关系 学习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阶段的新成果,它们都是我们的建党理论和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党的工作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