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实现着民族的和平崛起。大国崛起的过程是不断融入国际秩序的过程。回顾中国与国际秩序关系发展的历史,总结现实的发展状态,能够为我们在未来的国际新秩序的构建中进行科学定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及其现实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典兵 《前沿》2006,(11):139-142
强调仁爱精神,推己及人;天人合一,人际和谐;内省修养,主体自觉;社会责任,报效祖国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基本特征。深入研究和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并努力实现其现实转换,对于建立中国现代先进的道德文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风险与安全困境视为大国发展崛起道路上的重大障碍与现实阻力,是国内外国际关系学界、尤其是新现实主义的主要逻辑与基本论题.由于中国独特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的缘由,中国在未来发展的很长的历史进程中,将阶段性的面临发展崛起的某种安全困境环境状态.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着手,对中国发展与崛起进程中安全困境”的阶段性特征及...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历史理性。现阶段能否抓住这一历史理性,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理性相结合,统一于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解读历史应与现实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使人明智,实际上历史对我们更多的是借鉴、警示、以及教育的作用。如果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可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认识现实生活,或是继承优秀传统,汲取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6.
认识文化问题既要在一般范畴中把握其共性,又要在特殊视角中把握其个性。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难以避开政治价值寄托而造成思想导向问题,方法选择而造成唯物与唯心之争,脱离实际而出现过度学理化倾向。文化研究中存在言与意的偏差、形与神的分离、动与静的割裂、本与末的倒置,这是造成文化研究结论多样化的重要原因,确立辩证思维范式、系统抽象范式、科学逻辑范式和常态结构范式是消除这些偏差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治思想并加以系统论述的是先秦儒家。古代德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德化为本,以刑弼教;治人优先,修身为要;富而后教,教而后刑。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现代德治思想,从变化了的社会实际和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出发,赋予了德治以社会主义的时代新意。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以德治国”不会冲淡“依法治国”,讲德治也并不必然导致人治。正确处理好官德与民德的关系,道德继承与道德创新的关系,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关系,是德治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评述话题:学者从政是与非评述由头:在我国,政界与商界之间、政界与学界之间的交流互动并不鲜见,这表明中央一直在有意识地优化干部结构。据统计,其中,高校为政坛输出现任正部级及以上高官有近40位,学者从政的利与弊有哪些?学界到政界的交流趋势将会怎样?学者从政的着眼点是从政而不是学者。学界和政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二者有各自遵循的规律、规则和办法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思想家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丰富多彩,虽多属空想,但给后人以启迪.中国共产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既是对前人思想中合理成分的继承,更是立足于新时代新实践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艺 《求索》2013,(12):186-188
道德与法律这两个不同的范畴一直都处于有争议地带.看似没有关系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复杂的关系使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作出研究以解答和诠释法律与道德内涵.并且重新为这两个不同种类的范畴下定义。在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这种长久让人存疑的议题的研究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意见。本文就法学三大学派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观点探究二者之间的现实矛盾。  相似文献   

11.
到贵港旅游,您会被贵港市人民的纯朴、热情所吸引和感动;走进贵港的旅游“重镇”——素有“苍苍森八桂, 悠悠江水平”之称的桂平市,在众多的景区景点之中,您可以触摸到历史的轮辙,在旖旎而又神奇的情境里穿越历史,回到现实。  相似文献   

12.
要从解决小产权房的整套方案公布之日起对占用农地建设的小产权房画一条线:此前为历史问题,此后为现实问题。对于现实问题,一定严惩不贷  相似文献   

13.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近代中国的新闻文化在与西方文明的撞击、融会、整合的历史阵痛中诞生,形成了由内部封建制诸因素、西方列强的发展与扩张以及基督教东进等社会历史因子的共同作用下的畸态现象。解读此现象,对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当代社会转型期的新闻传播权的掌控、新闻霸权、对中国进行“妖魔化”报道以及更新新闻传播理念,实现与国际化的顺利接轨等都有现实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考察定州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变化可以看出,宗教特别是本土宗教的信仰衰落与社会变化之间关系密切。定州历史上为一重镇,近代变为一普通县治。定州的沿革和历史对其宗教信仰形态影响最著者有二:一为官祀传统深厚;一为民间信仰形态多样。官祀(官方祭祀)传统是汉地本土宗教的重要部分,对百姓的宗教信仰和天命观有很大影响。乡土社会里的本土宗教和民间信仰,深受官祀传统的影响。这一点在传统社会消解之后,在乡村社会里面仍然可以观察到。定州的历史与现实,为考察这种变化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视角。在某种意义上,定州宗教的历史与现实,可以说是乡土中国宗教之历史与现实演变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谭学秋 《理论月刊》2002,4(12):49-51
本文分析了现实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巨大差异,指出现实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而是与现代资本主义处于同一历史时代,担负着相同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的理想本质与现实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道德的本质应该把握两个维度:道德的理想本质与现实本质。道德就其理想本质来说,是一种服从和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和精神追求;而就其现实本质来说,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两者的辩证统一为我们思考道德问题上的人性论与社会论、理性论与经验论、绝对论与相对论、德性论与规范论、义务论与功利论等一系列重要关系提供了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一、道德作用于经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人的存在是多维度性的,人既是经济主体又是道德主体。道德和经济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人的活动的 ,但是二者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从根本上来说 ,经济活动决定着道德活动的状况。同时 ,作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道德 ,也可以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其影响渗透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一 )道德对经济作用的可能性。两个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必须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 ,换言之 ,一物对另一物发生作用 ,必须具有一定的前提依据。道德对经济发生作用 ,当然需要依赖一…  相似文献   

18.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党的领导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指明方向并提供保障,实现了基层的充分政治动员并整合了基层资源。从新中国成立后高度组织化的基层治理模式,到改革开放后党领导下的基层自治,再到十八大以来的基层治理创新,党领导人民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大批先进的经验。未来,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基层治理正确的现代化方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发挥多元主体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  相似文献   

19.
张学礼  杨博 《前沿》2011,(8):130-132
根治海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治水运动,在共和国水利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河北省是根治海河工程的实施主体。本文主要从政治保障、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施工组织形式、发扬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精神等角度分析了根治海河工程的历史经验,并对新时期借鉴根治海河的历史经验,推进当代水利建设事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小乔 《两岸关系》2008,(5):68-69
那是一座古老而安静的宫殿,震慑心魄的建筑群落让我们感受着那段距离现在五百多年的跌宕起伏的中国历史。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政治统治的中枢神经,承载着国运兴衰。据统计,明清两代的五百年间,先后共有24位皇帝在此君临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