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作《马克思与恩格斯》、《毛泽东与邓小平》油画作品是“一校两院”校院长王元新先生的创意。对于我来说,为“一校两院”创作红色题材油画作品,即兴奋又感到有压力,因为“伟人”油画作品是一种高难度的创作,其一,没有深厚扎实的基本功,没有耐心,没有心灵与情感上的准备是画不好的,其二,若有一点点浮躁心态也难以完成好此创作任务。  相似文献   

2.
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即开始搞所谓的“台湾正名”,不断实施“去中国化”。近来,台湾当局的“台独”活动变本加厉,目前正在全面推进“历史地位正名、教育正名、官方单位正名、外馆正名、国际组织正名”等“五正名运动”,“去中国化”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3.
当前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文艺界出现了一股历史题材的创作热潮。历史题材的小说、电视剧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数量众多的作品中,不乏优秀之作,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部分作者、编导进入了创作的误区而不能自拔,乃至创作出部分既乏历史性又无艺术性的“作品”,陷入一种困境。一关于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早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其核心是“历史”与“文艺”、“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复杂关系。有识之士认为,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一方面应该尊重历史真实,另一方面又应该遵循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傅小青 《青年论坛》2011,(5):143-145
舞蹈作品创作是一个复杂而又“痛苦”孕育过程,是舞蹈创作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一种全方位内心体验与实际操作的“煎熬”。舞蹈创作是由“外”到“内”再到“外”的多次反复与实践的过程,是将客观生活转化成舞蹈编创’者内心思想后,再转化成编创者主观意向,进而创作出为直接可观的舞蹈艺术。  相似文献   

5.
程恺 《理论月刊》2004,(5):61-62
本文从分析墨辩逻辑学中的“杀盗非杀人”这一命题入手,得出了该命题反映了正名思想的结论。又结合其他关于正名思想的学说加以分析,说明了“正名”在中国逻辑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当代中国逻辑学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因此现代研究逻辑学问题时更应注意对正名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定义中,创作跟写作是不太一样的。也许我可以侥幸写出一篇洋洋洒洒、优美工整的作品,但只要作品中没有我的灵魂,没有我与其他人明显不同的地方,那它就只是“写作”,而不是“创作”。  相似文献   

7.
沈宣办 《今日浙江》2005,(19):42-43
省作协着重从六方面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一是进一步抓好当代文学精品创作。深化浙江“现实主义”文学精品工程和“解读浙江”文学创作工程,提升浙江当代文学的创作水平。年内计划对正在创作的签约作品召开3次论证会,对重点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论证;在当年已签15部作品的基础上,再扶植若干重点选题。大力支持已列入中国作协今年重点扶持的浙江重点作品的创作,努力为作者创造条件,高质按期地完成。二是进一步加强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通过召开文学专题研讨会和作品研讨会,为提高文学作品的选题、创作完成作品的水准提供理论支持。近期主要与中国报…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李今、小赵和我如约又聚谈了一次。谈话中心还是围绕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不过上次主要是从“个人价值”的意义方面展开,这次则侧重从“个人利益”的含义方面进行。上篇谈话的题目是《为“个人价值”正名》,为了与其相对应,这次谈话的题目就定为《为“个人利益”正名》。同上次一样,我把谈话结果寄给你们。赵:说起正名,我认为,为个人利益正名,要比为个人价值正名更为显得重要,屯更具有实际意义。诚然,强调实现个人对社会的价值,比起只是讲究个人利益来说,在格调上是要高一些,思想上屯比较进步。但是,如同…  相似文献   

9.
对“另类文学”的写作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理论月刊》2001,(6):34-35
一、另类女作家走红文坛王庆生: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另类文学”问题。说起“另类文学”,说法不一。有的称之为“新新人类”文学,有的称为“新人类”文学、“突围”文学。不论怎么说,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另类文学”,主要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前卫倾向。我们需要讨论的是,作为一个文学现象,“另类文学”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下产生的,在创作上有哪些特点,哪些是我们赞同的,哪些是我们不赞同的。这些作家作品的出现给我们的文学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10.
陈水扁上台后,一直在执行“台独”路线。碍于岛内外的局势和各方压力,“急独”走不通,他们就采取“渐进式台独”的手法,而“正名”、“去中国化”等伎俩,正是“渐进式台独”的招式。进入2007年,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的“正名”、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公安侦破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小说、电影、电视剧等竞相把公安侦破题材引入其创作领域,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观众的欢迎,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也必须看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创作中的虚假现象,情节组织缺乏缜密的构思,叙述描写技巧的粗糙幼稚等等,而其中最值得探讨的是公安干警英雄形象塑造问题,它似乎更集中更普遍地反映了公安侦破文艺作品的弱点和不足.这不仅关系到一部具体作品的优劣成败,而且关系到公安侦破文艺作品的创作整体水准的提高和深化.本文拭从反对“非英雄化”观念出发,透过对“英雄神话”和“英雄诗意”的阐述,探讨一下公安干警英雄人物塑造中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魏大业 《台声》2002,(5):1-1
前不久,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一次“台独”色彩浓厚的会议上,提出所谓“五拼”,即“拼经济”、“拼安全”、“拼外交”、“拼正名”、“拼宪政”。这里所谓“拼经济”只不过是幌子,其他四拼实际上都是拼分裂、拼“台独”。其中尤以“拼正名”最为要害,就是要为台湾脱离中国而“正名”。近一个时期来,岛内的一些“台独”分子之所以气焰嚣张,主要是因为他们昧于大势,高估自己。当年,李登辉误判形势,逆潮流而动,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战,结果是身败名裂,遭到两岸人民的唾弃。今天,岛内一些人一叶障目,也误判形势,头脑发热,企图向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07,(4):49-49
“正名”动作玩到了武器上 民进党当局的“正名”动作如今玩到了台军的武器上。3月25日台湾TVBS电视台报道.台湾空军的“经国号”战机在推出改进型“翔升“机时.遭陈水扁“正名”。“经国号”战机是以蒋经国的名字来命名。1992年,该机在台军服役。该机还未服役前.曾发生失控坠海,试飞官丧生的不幸事件,投入使用后又接连发生3起坠机意外.被戏称为“I DON'T FLY”(我不飞)。此次陈水扁决定用台湾本土保护动物“熊鹰”的谐音“雄鹰”来为新战机“正名”。  相似文献   

14.
北京画家陈冰先生从事绘画创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涂抹”水彩、临摹名作入手,经师从秦岭云、黄均先生,系统接受素描、速写、水彩、山水技法严格训练近20年后,才真正地走上了艺术之路。留心陈冰的作品和作品照片,其中“思想葱茏”,时见新意,人体构成了陈冰绘画的主旋律。蔡若虹先生在《看画人的独白》一文中说:“思想葱茏便是新”。又说“看画看多了,就有两种忌讳。一忌思想空虚,看来看去,看不出什么意思;二忌内容重复,翻来覆去老一套。”陈冰的创作从最先发表在《中国土地》杂志封底上的水彩小品,到现在林林总总的人物画、花鸟画,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不应仅满足于为“猪流感”正名,正名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6.
《中国残疾人》2011,(4):13-13
全国人大代表、远东慈善基金会理事周森联名十多位代表提出:“为残疾人正名,还身障人尊严”的建议,认为应从法律法规上把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改称为“身障人”,从称呼上为“残疾人”正名,还他们更大的尊严。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作品能穿越不同民族、国家、制度的屏障 ,在整个世界的空间流传。他笔下的“硬汉”形象 ,表现出一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 ,能越逾死亡的威胁 ,在时间的流逝中获得永生 ,他笔下的那种“冰山”深层结构是群星璀璨的艺术天国中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8.
秦首先 《黄埔》2012,(2):76-77
“情由心发,境由心造。我的书法创作既重书法技巧,更重书写内容,每一幅作品怎么用笔、如何用墨、采用何种布局不是自己随意决定的,而是根据书写内容去安排。一个合格的书法家创作一千幅作品,应该有一千个面孔,一千个意境。”一见面,高亚仑先生对自己的书法创作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9.
国 务院台湾事务办公 室新闻发言人就“台 独”分裂势力举行所谓“台湾正名”游行发表如下谈话: 9月6日,在台湾当局支持下,“台独”分裂势力策划在台北举行了所谓“台湾正名”游行。这是近年来“台独”分裂势力进行“渐进式台独”活动的步骤之一。李登辉等“台独”分子提出的所谓“台湾正名”,旨在图谋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违反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台湾主流民意,严重破坏两岸关系,违背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分裂不得人心,“台独”没有出路。我们相信,广大台湾同胞会明辨是非,反对一切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中国最终走向完全统一的历…  相似文献   

20.
<正>一间纯自的空房间,远处看墙面晃动的光影,似乎里面正泛着碧波。走进看,玻璃面塑料片被随意剪裁成各种人、动物的形状,一串串垂挂起来,“波光粼粼的湖水”荡漾。光的颤动、影的漂浮,人在“湖中央”迷失。这个作品的名字叫“what’s Missing”,韩国女艺术家张仁姬选择表现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却用一种玩乐的心态来创作这件有趣而浪漫的装置作品。矛盾着的立方体,看清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