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LC-MS~n分析新乌头碱在兔尿液中的代谢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头属(aconitum)中药临床应用广泛,治疗风湿痹痛等症疗效显著。但该属中药所含乌头类生物碱既是有效成分又是剧毒成分,其治疗量与中毒、致死量接近[1],因此服用过量、误服或投毒等都可引起乌头类生物碱中毒[2,3]。乌头碱中毒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在体内迅速分解,给检测带来困难。在乌头属中药中新乌头碱(mesaconitine)多与乌头碱(aconi-tine)共存,且新乌头碱含量高于乌头碱。本文应用LC-MSn分析家兔灌服新乌头碱中毒死亡前尿液中的代谢产物,为检测新乌头碱的代谢产物提供新方法。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材料Finnigan公司LCQ液相色谱-质谱…  相似文献   

2.
乌头中剧毒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乌头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剧毒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方法酸性水溶液提取,碱化后中性氧化铝柱层析,IR、EI-MS确认结构;结果利用该方法提取以上3种生物碱得到的回收率与碱性苯溶液法相似。结论该方法所用试剂成本低、毒性小,适用于制备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对照品。  相似文献   

3.
乌头类生物碱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及分子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头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亚门毛茛科中一类重要的有毒植物,也是我国最早有记载的药用有毒植物之一;其块根中多含有剧毒的二萜类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因个体差异、用法不当以及误服或投毒等原因而发生乌头中毒、甚至死亡的报道屡见不鲜。目前,对乌头碱的研究多局限在临床救治方面,缺乏对乌头碱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乌头碱的心肌细胞毒性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短距牛扁中提取分离含C14 茴香酰基剧毒二萜生物碱。方法采用 95 %乙醇提取 ,酸性水溶液溶解醇提物 ,脱脂并碱化后经硅胶柱层析及制备薄层分离 ,以UV、HPLC MS、13CNMR方法确证结构。结果利用该方法可对短距牛扁中黄草乌碱丙、粗茎乌碱甲、滇乌碱进行有效提取。结论本研究提示对乌头属植物中毒案件进行检验时仅以乌头碱类生物碱 (C14 苯甲酰基 )作为监测成分是不够的 ,还应注意检材中是否含有滇乌碱型生物碱成分。  相似文献   

5.
乌头属植物生物碱高效液相色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种乌头属植物生物碱的方法。方法XTerraTMRP185μm,(250mm×4.6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30mmol/L碳酸氢铵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3nm。结果该方法可成功应用于5种乌头属植物12个样品中生物碱成分分析。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乌头属不同种植物中生物碱成分及含量差异显著,因此为确保该类中药材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疗效,必须建立严格的药材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种乌头属植物生物碱的方法 .方法 XTerraTMRP185μm,(250×4.6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30mmol/L碳酸氢铵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3nm.结果 该方法可成功应用于黄草乌、紫草乌、短距牛扁、保山乌头4种乌头属植物生物碱成分分析.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乌头属植物中毒案件检验应注意是否含有8-O-乙酰基-14-茴香酰基生物碱.  相似文献   

7.
刘伟  沈敏  秦志强 《法医学杂志》2009,25(3):176-178
目的研究乌头急性中毒死亡者体液和组织中乌头生物碱的分布.为乌头中毒案的法医学鉴定取材和结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用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中毒死亡者体液和组织中乌头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乌头碱在死者体液和组织中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尿液、胆汁、胃内容物、心血、胰、心、肠、肝、肾、胃、肺、胆囊、脾,脑中未检出。结论尿液、胆汁和血液是检测体内鸟头生物碱的较佳检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乌头生物碱及6种代谢物在中毒家兔死后体内的分布规律,为乌头生物碱中毒案件中检材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生川乌粉碎制成水煎剂,以其中乌头碱的LD50计算,给予家兔灌胃,待其死亡后立即解剖取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检材中乌头生物碱及6种代谢物的含量。结果乌头生物碱及6种代谢物在各脏器及体液中的死后分布情况为:(1)乌头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胃、肺、肾、心、肝、肌、脾;(2)新乌头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肺、胃、肾、肝、肌、脾、心;(3)次乌头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胃、肺、肝、脾、肾、肌、心;(4)苯甲酰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胃、脾、肾、肺、肌、心、肝;(5)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胃、脾、肾、肺、肌、肝、心;(6)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胃、肾、脾、肺、肌、肝、心;(7)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肾、胃、心、脾、肝、肌、肺;(8)新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肾、胃、肝、心、肺、脾、肌;(9)次乌头原碱:尿液外周血、心血、肝、肾、脾、胃、心、肺、肌。结论乌头生物碱及6种代谢物分布以血液和尿液中为主,在脏器以胃、肺脏、肾脏和肝脏等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乌头属植物是广泛使用的中草药代表之一,乌头碱是其中最主要的毒性成分,主要引起多种心律失常而致死。急性乙醇摄入也可引起心律失常。法医学实践中常遇到乌头类药酒引起的中毒案例。这两者的心肌毒性分子机制有较多共通点,均对心肌细胞膜钠通道、钙通道及钾通道等产生影响。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乙醇、乌头碱心脏毒性机制的研究报道,分析讨论乙醇-乌头碱可能共同影响的心肌细胞通道蛋白,为联合中毒致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物检材中乌头碱的LC-MS/MS快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生物检材中乌头生物碱等有毒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取全血样品经乙腈-甲醇(5:1 v/v)提取,使用Agilent Zorbax SB C18(2.1 mm×50 mm,1.8μm)色谱柱,以0.1%甲酸溶液-乙腈(60:40 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全血样品中乌头生物碱等有毒成分。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中乌头碱的保留时间为0.73 min、0.77 min和0.63 min;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646.4→586.4(乌头碱)、616.1→556.5(次乌头碱)和632.4→572.1(中乌头碱)。乌头碱在0.1~250 n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87,最低检出限0.1ng/m L,精密度考查其变异系数(CV)5.42%(n=6),血液中乌头碱提取回收率不小于90%。结论本文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快速、简便、灵敏,适用于天然药毒物检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甲醇-0.05mol/L碳酸铵水溶液-二氯甲烷(90:10:2)作流动相,在YWGC_(18)H_(37)反相键合相色谱柱上分离乌头碱和内标,用紫外分光检测器在235nm外定量,改进了动物组织内痕量乌头碱的HPLC检测法。运用该法检测家兔静脉注射乌头碱后的血毒物浓度,初步研究了乌头碱在家兔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表明其体内过程符合开放二室模型,T_(1/2α)=1.4682min,T_(1/2β)=34.1379min。体内乌头碱可以原形由尿和胆汁中排出,但以前6h尿排泄为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全血中利多卡因浓度的方法。氟安定作为内标,全血经溶血,1N 氢氧化钠1ml 碱化后,用乙醚提取。以Zorbax ODS 为固定相,以CH_3 OH∶H_2O∶(C_2H_5) _3N(100∶45∶0. 2,pH6. 3)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用利多卡因为内标的峰高比定量。血中利多卡因最低检出浓度为0. 125ug/ml。线性范围是0. 0025~0. 0750mg/ml(r=0. 9999) 和0. 0250~0. 3000mg/ml(r=0. 9999) 。本法添加利多卡因1. 0、2. 5,8. 0ug 的回收率分别为101. 51±1. 51%、98. 10±2. 05%和±98. 09±3. 63%,天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 49、1. 29和3. 70,天间变异系数为1. 78%。  相似文献   

13.
作者建立了同时测定人血清中氯丙嗪与氯扎平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以利眠宁为内标,用环己烷—乙醚(1:1)混合溶剂提取血清中氯丙嗪和氯扎平。高浓度中毒者血清(>1ug/ml)则用乙腈沉淀后直接进行色谱测定。血清中氯丙嗪、氯扎平的方法回收率乎均各为98.5±4.0(SD)%,CV4.2%;99.9±4.1(SD)%,CV4.1%。两药在血清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ng/ml。本法应用于临床氯丙嗪、氯扎平合用药物的血浓度监测及司法中毒案例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盐酸曲马多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盐酸曲马多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及其特点。方法大鼠以3倍和6倍LD50228mg/kg剂量盐酸曲马多灌胃染毒致死,取材,薄层色谱法检测其心、肺、肝、脾、肾、大脑和血内盐酸曲马多的浓度。结果3倍LD50剂量组大鼠肾、肺、血、肝、大脑、脾和心组织盐酸曲马多的浓度分别为112±15、59±17、53±31、32±19.7、22±11.5、20±20、16.7±8.3μg/g或μg/ml;6倍LD50剂量组大鼠血、肺、肝、心、肾、大脑和脾中盐酸曲马多的浓度分别为107.6±7.2、26.3±20、11.7±6.6、11.2±7.2、10.3±3.6、6.38±0.2、6.1±0.3μg/g或μg/ml。结论3倍LD50剂量组大鼠,肾、肺、血内盐酸曲马多浓度最高;6倍LD50剂量组大鼠血、肺、肝中盐酸曲马多的浓度最高。盐酸曲马多中毒时,血、肝、肺和肾可以作为法医毒物分析的检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头碱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取心室肌以差速贴壁法原代培养心室肌细胞。培养第6天,制成密度为2×105个细胞/mL的细胞悬液,分别加入乌头碱混合液至终浓度为0.1、0.5、1、2μmol/L,染毒30m in;采用彗星电泳技术及CASP分析软件,检测不同浓度乌头碱染毒后心室肌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心肌细胞被不同浓度乌头碱染毒后,尾部DNA含量、彗尾长度、尾矩、O live尾矩均随乌头碱浓度增加而升高,头部DNA含量则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乌头碱染毒剂量越大,心肌细胞DNA损伤越严重。结论乌头碱染毒引起细胞DNA断裂损伤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推测细胞DNA损伤是乌头碱毒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的吲哚美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血浆中吲哚美辛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扩大药 (毒 )物检测范围及手段 ,以适应法医学鉴定的特殊需要。以空白血浆标准添加吲哚美辛对样品处理方法、线性关系、回收率及精度进行考察 ,并以所建方法对健康受试者的血液浓度进行监测。方法的线性范围是 0 1~ 5 0 μg·ml-1,γ =0 9995 ,最小检出浓度为 0 0 2 μg·ml-1(S/N≥ 3)。日内、日间的方法精密度为 ( 1 1± 0 2 ) % (n =4)和 ( 2 7± 0 6 ) % (n =4) ,加样回收率为 97 5 %~10 4 2 %。所建方法准确、便捷、选择性好 ,可用于法医学鉴定及血液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7.
An HPLC‐DAD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detect and quantify a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 acetamiprid (ATP) and its metabolite IM‐1‐2 in autopsy samples of a fatal intoxication case. The postmortem blood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of ATP and IM‐1‐2 was determin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method showed acceptable precisions and recoveries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10% for ATP level and 1.38 % for IM‐1‐2. The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limits for ATP were 0.015 μg/mL and 0.030 μg/mL for blood and were 0.035 μg/g and 0.050 μg/g for liver samples, respectively. The mean contents of ATP were 0.79 μg/g in the liver, 47.35 μg/g in the stomach contents and 2.7 μg/mL in the blood. IM‐1‐2 content was 17.0 μg/g in the stomach contents. ATP and IM‐1‐2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 urine. The presence of ATP and IM‐1‐2 in the samples was confirmed by GC‐MS. The method can be exploited in future forensic casework.  相似文献   

18.
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犬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致死犬体内的分布及脊髓液、脊髓与血液中利多卡因含量的比值。方法薄层扫描法检测血、脊髓液、侧脑室液、各节段脊髓和各脏器组织中利多卡因含量。结果 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犬脊髓液、各节段脊髓、脑、血液和其它各脏器中利多卡因含量分别为485.6±51.5μg/ml、226.8±35.2-353.8±44.0μg/g、44.9±11.51μg/g、40.3±6.5μg/ml和13.5±13.7-38.0±9.8μg/g。脊髓液与血液中利多卡因含量之比为12.4±2.7,各节段脊髓与血液之比为5.7±0.9-9.0±2.6。结论 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犬脊髓液中利多卡因含量最高,脊髓中次之,血液和其它组织中含量较低。脊髓液/血液、脊髓/血液比值平均可达12.4和5.7-9.0。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分离测定血浆中的乌头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血液中乌头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分析方法。方法以空白人血浆添加乌头碱标准品对血液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仪器测试条件、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进行全面考查,建立乌头碱定量分析方法。对血液中所含乌头碱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该方法在血液中的线性范围是0.1~5.0μg/m l;最低检测浓度为0.1μg/m l;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3.7%和4.5%;回收率在(97.0±4.1)%以上。结论所建方法实用、便捷,可对血液中乌头碱的含量进行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