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含伊维菌素(IVM)的聚乳酸微球,采用L18(37)正交设计,以微球粒径分布为主要优选指标,筛选出最佳制备条件。所得微球药物包封率高,粒径分布理想,大小适合注射给药;体外释药试验微球无明显突释现象,可缓慢地以接近恒速释药。  相似文献   

2.
用浸渍法测定了楝素、三氟氯氰菊酯、苦皮藤、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哒嗪酮、螨净 7种药物对未吸血的微小牛蜱 (Boophilusmicroplus)幼蜱、若蜱、成蜱及其饱血雌蜱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 )。结果显示 ,所用药物中半数致死浓度最低的 3种药物是楝素、三氟氯氰菊酯、苦皮藤。植物性杀虫剂楝素对未吸血微小牛蜱的幼蜱、若蜱、成蜱及饱血雌蜱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0 1~ 3.13、4 .37~ 4 .77、11.18~ 11.36、2 75 .5 0~ 2 76 .5 0mg/L ;植物性杀虫剂苦皮藤对未吸血微小牛蜱的幼蜱、若蜱、成蜱及饱血雌蜱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 4 .2 2~ 4 .4 2、10 .30~ 10 .5 0、82 .5 0~82 .70、6 35 .30~ 6 36 .70mg/L ;人工合成的除虫菊酯类的三氟氯氰菊酯对未吸血微小牛蜱的幼蜱、若蜱、成蜱及饱血雌蜱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 3.4 2~ 3.4 4、7.10~ 9.0 6、4 2 .30~ 4 2 .5 0、5 45 .5 0~5 46 .70mg/L。  相似文献   

3.
选择 1日龄蛋用公鸡 72只 ,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12只。第Ⅰ~Ⅳ组鸡从 1日龄起在日粮中分别添加维生素E 5 6 .3、5 7.4、5 9.6、6 1.8mg/kg和硒 0 .93、1.0 3、1.2 3、1.4 3mg/kg ,第Ⅴ组为感染无添加剂组 ,第Ⅵ组为不感染无添加剂组 ,饲喂基础日粮 (含维生素E 4 8mg/kg和硒 0 .6mg/kg) 。至 2 1日龄时 ,第Ⅰ~Ⅴ组鸡口服接种柔嫩艾美球虫孢子化卵囊 ,1× 10 5个 /只 ,接种后观察感染鸡的状况。结果 ,第Ⅰ~Ⅵ组鸡平均增重分别为 2 2 .0、2 3.8、35 .2、39.2、8.9和 4 7.5 g ;病变值为 2 8、2 4、2 4、2 5、30和 0 ;1g粪便的卵囊数分别为 0 .17× 10 6 、0 .12× 10 6 、0 .0 9× 10 6 、0 .11× 10 6 、0 .2 1× 10 6 和 0个。提示 ,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和硒能提高鸡体的免疫力 ,增强鸡对球虫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4.
将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0只 ,第 1~ 3组为阿维菌素 (Avermectin)高、中和低剂量组 ,分别按体重 9.6 0、4 .80和 1.92mg/kg(相当于 1/ 2、1/ 4和 1/ 10LD50 )剂量灌服阿维菌素 1,2 丙二醇溶液 1次 ;第 4组为阳性对照组 ,以 2mg/kg剂量的秋水仙素 (colchicine)给小鼠 1次腹腔注射 ;第 5组为阴性对照组 ,给小鼠灌服溶剂。于给药后第 6和 14h ,每次每组各处死 5只小鼠 ,取其双侧睾丸 ,分离次级精母细胞。结果 ,不同时间取材的阳性对照组与相应阴性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极显著 (P <0 .0 1) ,不同时间取材的阿维菌素高、中和低 3个剂量组与相应阴性对照组相比较 ,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研究表明 ,阿维菌素对次级精母细胞不具非整倍体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5.
幼龄绵羊血清甲状腺素 (T4)含量的放射免疫测定 (RIA )表明 ,幼龄绵羊年平均含量为 5 8.10 6ng/mL±11.0 5 4ng/mL ,其中冬季昼夜平均含量最高为 72 .5 94ng/mL± 5 .0 48ng/mL ,极明显地高于其他季节 ;春季为 60 .171ng/mL± 8.0 11ng/mL ,极明显地高于夏季均值 47.0 5 5ng/mL± 1.5 41ng/mL(P <0 .0 1) ;秋季为 5 2 .60 2ng/mL± 2 .896ng/mL,与夏季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测定结果还表明 ,昼夜周期性变化无明显的差异 (P >0 .0 5 ) ,但白天小绵羊血清中T4含量高于夜晚。  相似文献   

6.
将 175只 10周龄伊莎蛋鸡随机分为A、B、C、D、E共 5组 ,分别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VD3) 0、10 0、2 0 0、5 0 0和 10 0 0IU ,试验期 10周。试验期间每隔 2周测定骨矿含量。试验开始及结束时杀鸡取胫骨 ,进行组织学检查。试验结束时 ,A、B、C、D、E组骨矿总平均值分别为0 .6 6 8g/cm2 ± 0 .0 82g/cm2 、0 .6 79g/cm2 ± 0 .10 2g/cm2 、0 .6 92g/cm2 ± 0 .10 3g/cm2 和 0 .6 6 8g/cm2 ± 0 .0 81g/cm2 、0 .6 47g/cm2 ± 0 .0 79g/cm2 。C组骨矿含量显著高于A、D、E组 (P <0 .0 5 )。骨组织学检查亦显示 ,试验开始时 ,青年蛋鸡皮质骨、骨小梁正常 ;试验结束时 ,低VD3组和高VD3组皮质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吸收腔增多的现象 ,且严重程度与VD3缺乏或过量程度呈正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 ,青年蛋鸡日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VD3,可增加骨量 ,维持良好的骨结构。  相似文献   

7.
20 0 3年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形势综述 /李 伟 / /国际资料信息 . - 2 0 0 4 ,(1) . - 9- 16美国反恐怖战争第三阶段的政策 /王建平 / /阿拉伯世界 .- 2 0 0 4 ,(2 ) . - 12 - 15恐怖主义的深层原因 /康兴平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 -2 0 0 4 ,(6 ) . - 5 8- 5 9自杀性爆炸恐怖主义的特点 /万 点、潘 莉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 - 2 0 0 4 ,(6 ) . - 6 0 - 6 1欧盟 -非加太新贸易体制谈判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郑先武 / /国际论坛 . - 2 0 0 4 ,(2 ) . - 6 8- 72大中东民主的历史“洗礼” /李绍先、张晓东、殷 罡/ /世界知识 . - 2 0 0 4…  相似文献   

8.
新型伊维菌素微球片剂的制备及其对猪蛔虫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包封了伊维菌素的玉米醇溶蛋白微球制备新型伊维菌素微球片剂。通过片剂崩解试验和硬度测试,优化了其配比和干燥时间;将制得的片剂在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75±5)%的条件下进行为期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试验,评估环境因素对片剂质量的影响;通过对猪蛔虫病的疗效试验,确定了该伊维菌素微球片剂的推荐剂量及药效持续时间。按照优化配方制备的药片崩解时间小于15 min,对温度和湿度不敏感,稳定性佳;剂量在0.3 mg/kg以上的各伊维菌素微球片剂处理组给药7、14、21 d后,蛔虫卵转阴率均超过90%,与未经药物处理的空白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果证实,该新型片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2 2五年版)》的要求,对猪蛔虫病的治疗效果较好,推荐剂量为0.3 mg/kg,药效能持续3周以上,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二氟沙星在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 30只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 3组 ,进行了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及内服二氟沙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血浆蛋白 ,高速离心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血浆中二氟沙星的浓度 ,MCPKP计算机程序处理血浆药物浓度 时间数据。结果 ,健康鸡静脉注射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二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 :t1/ 2α=0 .6 9h± 0 .4 3h ;t1/ 2 β=6 .11h± 1.5 0h ;V1=1.70L/kg±0 .33L/kg ;Vd(area) =3.10L/kg± 0 .6 7L/kg ;ClB=0 .37L/ (kg·h)±0 .10L/ (kg·h) ;AUC =2 9.16 μg/ (mL·h)± 8.0 4 μg/ (mL·h)。健康鸡肌肉注射及内服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 ,前者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 :t1/ 2Ka=0 .17h± 0 .12h ,t1/ 2Ke=5 .6 4h± 0 .74h ,tmax =0 .86h± 0 .4 0h ,Cmax =2 .5 1μg/mL± 0 .36 μg/mL ,AUC =2 2 .6 2μg/ (mL·h) ± 3.2 8μg/ (mL·h) ,F =77.0 %± 11.8% ;后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 :t1/ 2Ka=1.4 6h± 1.0 0h ,t1/ 2Ke=8.2 0h± 3.12h ,tmax=4 .34h± 2 .4 0h ,Cmax=1.0 0 μg/mL± 0 .2 1μg/mL ,AUC =15 .82 μg/ (mL·h) ± 3.6 7μg/ (mL·h) ,F =5 4.2 %± 12 .6 %。二氟沙星在健康鸡体内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为 :表观分布容积大  相似文献   

10.
对甘肃省张家川县绵羊蜱媒血液原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 ,绵羊体表寄生蜱类 5种 ,即青海血蜱 (Haemaphysalisqinghaiensis)、长角血蜱 (H .longicornis)、革蜱 (Dermacentorspp .)、草原革蜱 (D .nuttalli)和微小牛蜱 (Boophilusmicroplus) ,其中青海血蜱为传播媒介优势种。绵羊泰勒虫 (Theileriaovis)感染率为 6 2 .2 % ,无形体 (Anaplasmaovis)感染率为 16 .7% ,且有双重感染的病例。体表喷洒药物灭蜱试验表明 ,5 0mg/L倍特对蜱类的半数致死时间 (LT50 )为 4 .91h ,用药后 3d体表残留活蜱数为 3.4± 2 .2只 ,14d后再次染蜱数为 4 9.7± 12 .0只 ,羊只血液原虫病感染率由38.1%降至 8.8% (P <0 .0 1) ,红细胞染虫率由 11.6 %± 6 .9%降至 5 .4 %± 2 .1% (P >0 .0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