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诱惑侦查不宜针对官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有些刑事法律专家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设立受贿案件的“诱惑侦查”制度建议的消息,经媒体公开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一些法律界人士更是对此话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继上期“大讲堂”对“诱惑侦查能否在司法初查中得以运用”进行讨论后,本期我们又组织了三位法律专家对此作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诱惑侦查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诱惑侦查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诱惑侦查通常分“犯意诱发型”和“提供机会型”两种类型。从法律原则角度看 ,“提供机会型”诱惑侦查基本上是合法与合理的 ,而“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因可能引起诸多违法的后果而应被坚决禁止。对于实践中的诱惑侦查 ,有必要从适用范围、适用对象、行为方式和程序控制等方面进行规制 ,将我国的诱惑侦查纳入法制的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3.
贿赂案件能否运用诱惑侦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务中使用“诱惑侦查”的合理性问题,迫切需要理论论证。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构成我国贿赂案件中使用“诱惑侦查”的主要法律障碍,而“过于频繁使用”和“不当使用”这种手段,也会带来负作用。但不能以此否认诱惑手段在侦查贿赂案件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现阶段“相对合理”的做法是,“诱惑型诱惑侦查”应当禁止。对于犯罪暴露的贿赂案件,可以借用已经存在的机会来实施诱惑。同时,应严格诱惑侦查手段的审批权限。  相似文献   

4.
在贩卖毒品案件中,诱惑侦查手段广为使用,但学界与实务界对于诱惑侦查的争论从未停歇.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中,并没有出现“诱惑侦查”,而是体现于隐匿身份侦查之下.事实上,诱惑侦查运用于贩毒案件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合法的,但是,我们亟待更加明确和细化地对诱惑侦查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5.
诱惑侦查虽然对一些特殊案件的侦破有很大价值 ,但是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后果。笔者讨论了侦查机关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进行诱惑侦查行为 ,哪些情况下不能进行 ,并指出在某些情况下 ,侦查人员违反法律规定进行诱惑侦查行为可能构成滥用职权罪。对于被诱惑者的刑事责任问题 ,笔者提出了“分段理论”和“社会政策理论” ,认为只有在被诱惑者被诱惑之前已经进行了部分犯罪行为 ,并且侦查人员的诱惑行为没有突破社会道德底线的情况下 ,被诱惑者才负犯罪预备或者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6.
关于诱惑侦查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志 《法律科学》2006,24(1):103-112
诱惑侦查是刑事诉讼中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也是国内外学术界颇有争议的话题。诱惑侦查通常分为“犯意诱发型”和“提供机会型”两种类型。“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因可能引起诸多违法的后果而应被坚决禁止,而“提供机会型”诱惑侦查有其合理性,但有必要从适用前提、适用主体、适用范围、适用对象、行为方式和程序控制等方面进行规制,以将其纳入法制化的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7.
在司法实践中,针对犯罪日趋隐蔽化,智能化,复杂及多变的特点,公安、检察机关也开始效仿西方国家,采取“设置全套”、“卧底”等诱惑侦查手段,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案件的突破,这种趋势呈扩大化,使立法、司法者不得不予以理性思考,那么,诱惑侦查是怎样的侦查手段呢?本文试图从诱惑侦查的性质、诱惑侦查适用范围及效力,及在我国如何规制诱惑侦查这三方面作一个探讨,以期能对司法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杜鹃 《法庭内外》2021,(3):52-54
诱惑侦查是侦查人员或其安排的“特情”通过对侦查相对人使用诱惑手段,促使犯罪发生并当场破获犯罪的侦查手段。而其中“特情”是指侦查机关从社会人员中秘密选择用于协助侦查活动的特殊情报人员,与西方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所称的狭义上的“线人”近似,均用来指在警方的控制下为侦查活动提供线索或者协助警方开展侦查活动的公民。  相似文献   

9.
周兵 《法制与社会》2011,(33):45-46
诱惑侦查,是刑事侦查制度中的内容,属于特殊的侦查手段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早有研究或实践,但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上尚未深入。诱惑侦查的两种类型是“犯意诱发型”和“机会提供型”。本文认为“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基本上是合法与合理的,有必要从适用对象、适用范围、行为方式和程序控制上进行规制,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将诱惑侦查纳入侦查制度体系中。  相似文献   

10.
“诱惑侦查”是枚漂亮的毒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旧世纪之交,又有一个“新话题”见诸报端,即对警察圈套或称诱惑侦查的探讨。对于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利用“警察圈套”进行侦查破案是否合法的问题,不少专家、学者发表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高论,认识尚不一致。对于“警察圈套”或“诱惑侦查”是否适合我国国情?侦查实践中能否推广?有的肯定;有的否定;有的主张择其利而取之,择其害而弃之;还有的则表示困惑。何种意见可取不仅有待实践验证,而且还需要经过历史的考验和认可。  相似文献   

11.
诱惑侦查合法性问题探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诱惑侦查,是指刑事侦查人员以实施某种行为有利可图为诱饵,暗示或诱使侦查对象暴露其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行为,待犯罪行为实施时或结果发生后,拘捕被诱惑者。近年来,我国刑事侦查中使用诱惑侦查手段日益增多,尤其是在侦查毒品、伪造货币等所谓“无被害人的犯罪”中,由此而产生的合法性界限以及侦查对象刑事责任的判定问题十分突出。本文结合刑诉法学关于诱惑侦查的一般法理,对我国刑事诉讼中诱惑侦查的合法性问题作一简析。一、诱惑侦查的法律许容性诱惑侦查,又称警察圈套、侦查陷井,顾名思义,这种侦查手段的特点一是使用诈术,即…  相似文献   

12.
“诱惑侦查”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惑侦查作为一种正式的侦查手段,始于大革命前的法国。当时的统治者路易十四为了维护其统治,将诱惑侦查作为一项捕捉革命党人的特殊政策,用于镇压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而诱惑侦查作为专业术语则源于美国。美国早在1930年前就对此展开了充分研究,并形成了为诸多国家得以效仿的学说和判例。近几年来,为了破获常规侦查手段无法侦破的“隐蔽性无被害人案件”、“有组织犯罪”以及其他新型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诱惑侦查的事实,一些案件也起诉到了法院。但是,对于被侦查人员诱惑实施的犯罪(以下简称“被侦查诱惑之犯罪”)而言.法官能否对其定罪量刑呢?这是亟需予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从法理上说,被侦查诱惑之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诱惑侦查合法与否对被侦查诱惑之犯罪的刑事责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诱惑侦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诱惑侦查作为特殊的侦查手段之一 ,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本文阐述了诱惑侦查存在的合理性 ,并对诱惑侦查合法性的判断标准进行了探讨。在对我国诱惑侦查现状加以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对我国诱惑侦查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5.
刘亮 《法制与社会》2014,(12):123+127
诱惑侦查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尤其在毒品犯罪中,司法机关明确规定了诱惑侦查的合法性,本文通过对诱惑侦查的法理分析和域外立法的考察,指出诱惑侦查的必要性,并区分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和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得出应当控制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排除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吴云 《中国律师》2008,(1):66-68
“诱惑侦查”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在打击各种严重的社会犯罪尤其是涉毒犯罪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诱惑侦查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前期.当时是为了镇压资产阶级革命。而诱惑侦查真正运用于刑事侦查领域却是在20世纪的美国。后来诱惑侦查逐渐被日、英、德等国所吸收并对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期,有些刑事法律专家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设立受贿案件的"诱惑侦查"制度建议的消息,经媒体公开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一些法律界人士更是对此话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继上期"大讲堂"对"诱惑侦查能否在司法初查中得以运用"进行讨论后,本期我们又组织了三位法律专家对此作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诱惑侦查和警察圈套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界定了诱惑侦查的内涵,然后从各角度分析诱惑侦查制度建立的合理根据、限制的必要性及其具体途径,从而构建出诱惑侦查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9.
诱惑侦查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犯罪案件日益复杂化已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新兴的"无明显被害人"的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如毒品犯罪案件、伪造货币案件、组织卖淫案件和网络犯罪案件等,以其高度的隐蔽性、组织性对传统的"回应型"侦查手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在实践中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侦查手段——诱惑侦查应运而生。同时,由于诱惑侦查在侦破上述犯罪案件方面的不俗表现,因而倍受各国侦查机关的青睐。笔者试对诱惑侦查的基本理论、诱惑侦查的合理性探析、诱惑侦查价值评价等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近期,有些刑事法律专家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设立受贿案件的"诱惑侦查"制度建议的消息,经媒体公开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一些法律界人士更是对此话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继上期"大讲堂"对"诱惑侦查能否在司法初查中得以运用"进行讨论后,本期我们又组织了三位法律专家对此作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