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秋梧 《理论月刊》2001,(12):21-22
全球化时代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着急速而深刻的变化。作为社会的主体因素,人格也面临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向。传统人格的特质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都决定了这种转向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只有完成了传统人格的真正转向,确立了具有全球意识的现代型人格,我国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论榜样人格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转型及时代精神的嬗变,榜样人格的精神气质和内涵也悄悄地发生着革命。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化的现实生存方式和全球化、网络化的特殊际遇,驱动着当代中国社会存在方式与人的生存方式的深层变革,也深刻影响着榜样人格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到现代:政治人格的塑造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实现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稳定 ,有多种途径。保持政治稳定 ,现代政治人格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然而 ,传统政治人格的特征及其表现却制约着我国的政治稳定。因此 ,应当重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政治人格塑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要建构具有文学通史意味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应该把鸦片战争作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时间上限。要围绕民族国家想象与建构这一叙述主线,按照经典化、互补性和"一体多元"的原则对不同文学板块进行整合。同时还要把台港澳以外的部分海外华文文学纳入文学史视野。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道德人格建构的社会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是体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理想人格。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社会化途径包括四个方面,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前提,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保证,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是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条件,实施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是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试论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冰 《理论月刊》2001,(7):74-75
道德人格是做人的核心。高校德育肩负的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把握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特点,科学建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对于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余其彦 《理论月刊》2002,1(4):28-29
陈染小说中对新时期女性人格的建构包含三个层面:以孤独作为自我保护策略;对男性权威既反抗又向往的矛盾价值取向;将婴儿状态作为理想归宿。陈染所建构的女性人格特质是女性生存困境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刘学斌  徐彬 《前沿》2010,(13):8-12
政治人格总存在一些政治理念上的前提。所以,政治人格类型的转换也要以政治理念的相应更新为前提。目前,中国传统政治人格到现代政治人格的历史转型仍未完成。从政治理念更新着手则是推进这一进程的合理选择。中国现代政治人格的生长需要具备政治与道德的相对分离、个体与群体的相对分离、理想与现实的相对分离这一系列政治理念前提,要实现这种政治理念上的更新则主要依赖公民教育、政治实践以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  相似文献   

9.
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蕴育了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通过简要回顾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揭示了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今天,在发展现代艺术设计文化的同时,更加不能忽视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承继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以胡适和冯友兰对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的不同诠释为契入点,揭示了现代中国哲学理论的建构要以哲学史和哲学的统一为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传统伦理下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伦理下个体主体意识既有积极进步的方面 ,也有消极落后的方面。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建构新时期的主体意识 ,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图从对传统伦理下主体意识的现代改造 ,进而建构新时期的主体意识 ,以期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揭示传统儒学理想人格论蕴涵的默会维度,应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其理论潜力。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生的现代人格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彩珑  杜和平 《前沿》2006,(11):92-94
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塑造学生具有独立创业精神、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格。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人格缺陷,深入探讨大学生应该培养的现代人格,进一步提出了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培养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道德人格是人的文化实践的凝结。文化实践是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理想的来源;文化超越产生道德需要,文化冲突孕育着道德情感,文化矛盾是道德人格的发展动力;文化理性引导文化人性,是道德人格的评价准则。置身于文化经济时代,现代人对文化具有旺盛的需求,深受文化影响,其道德人格塑造应选择本土化的文化立场,采用一种更为有效的文化方式,深入其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形象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形象经常性地被强势话语所主导,而少数民族妇女的身体形象更成为此改变的重要表征。少数民族的他者形象大多由女性代表,并将女性表现为带有落后乡村特色却又青春盎然的融合体。身着各色传统服饰的少数民族妇女经常成为各种艺术、文学和现代传媒争相表现的主题。在这种情境中,妇女形象作为少数民族的标志承担着多重涵义。少数民族妇女形象变成了区别族群的依据,成为与现代性相对照的各种传统性的标志,并通过相应的手段建构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与政治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周志辉 《人民论坛》2014,(11):138-140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重要时期,公民社会的构建呼唤无数具有公民人格的现代公民,青少年自我认同危机与公民人格的培养直接相关,从帮助青少年构建主体自我、个体自我、社会自我、文化自我入手,健全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个人同一性、社会同一性和文化同一性,培养青少年主体人格、主体间人格、社会公共性人格和文化性人格,是青少年公民人格培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中美的家庭教育和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与现代家庭教育的比较,提出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发展出路在于,学习借鉴国外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继承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有益成分,切实有效地改进家庭教育,建构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对当前和谐社会建设既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又因其历史局限而存在不适应性。只有站在时代的和历史的高度,对它进行现代转换,才能使之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焕发出新的理论生机。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古人的一切观念、范畴、理论框架和心理习惯等,都是由和谐精神来生发、规范的。儒家的中和,道家的天和,佛教的圆融无碍,归根结蒂都没有跳出古典和谐圈子。和谐、和睦、平和等思想观念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潜在精神和气质。虽然在这些和谐文化中有着许多封建糟粕的东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也存在着许多对建构现代和谐社会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王恒亮  尉天骄 《前沿》2011,(7):13-16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对其实行现代转化既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现代转化关键是要处理好传统和合文化和中国当代文化的关系,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与西方文化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和合为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