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世界大变局,需要有世界纬度的大历史视野。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百年大变局的本质在于国际秩序的大发展与大调整,其核心议题是国际秩序的演进方向和发展趋势,其根本动力在于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突破性进展以及思想和制度的伟大创新。在当前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时期,全球化进程、世界经济格局、国际权力格局、全球治理体系及治理规则、人类文明及交往模式都在发生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变化。世界百年大变局和中国百年大发展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这是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要"随势""顺势",也要积极"塑势"和"造势",不断拓展战略远见,增强战略定力,提升战略自信,强调战略运筹,坚持战略底线,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的世界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已在大转变中进入21世纪。世界的大转变,呈现多种趋势,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这两大趋势,与世界各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热烈讨论。本文对这两大趋势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顺应世界大势",1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是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探索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新视角。我们要顺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大势,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即"世界人民的美好2")的接轨;顺应世界新科技和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大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速中国与世界融合的进程;顺应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发展大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把握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潮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国际风云急剧变幻,世界格局发生了战后根本性改变,正经历着历史性转折时期。美苏两极体制彻底解体,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当今世界的特点,可以说是大变化、大动荡、大组合、大竞赛,也可以说是多极、多变、多事。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都没有解决,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然是世界面临的两大主题。在这个历史性的转变关头,许多国家都在调整战略,加速发展自己,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具体来说,当前国际形势有以下6个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发展,三个增加:  相似文献   

5.
一 历史性的机遇和较量建立国际新秩序并不是某些政治家的外交词令,而是一场关系到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在未来世界战略棋盘上地位的大角逐;是一场关系到整个世界前途与命运的历史大较量.当历史的车轮即将跨入21世纪时,世界发生了战后40年来最深刻、最剧烈的历史性变化:东欧剧变、华约军事组织解散,两德实现统一,苏联解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是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时代信息爆炸所产生的空前庞大的数据,具有容量大、多样性、速度快、价值高四个特征。从本体论看大数据归根结底就是将世界上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通过数据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数据变为一个独立的客观反映世界。从方法论层面分析了大数据的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精确性与混乱性,整体性与层次性,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全面透彻地解剖了大数据所带来的思维变革,深层次理解了大数据的哲学意蕴,为今后对大数据的认识和利用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中汝 《求知》2022,(4):21-23
<正>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体察世界发展大势得出的科学论断。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与民族复兴大业迈上了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40余年的对外开放,中国已经深深嵌入到现行国际体系之中。中国的前途命运,前所未有地与世界各国的前途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有效应对世界大变局,提出能够体现世界各国最大公约数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方略,是当代中国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易杳 《瞭望》2001,(38)
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主办、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的“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9月12日圆满落下帷幕。 这是一次极其成功的国际盛会。与会的50多名来自世界主要国家的著名政要、专家学者和大企业家、中国政府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等中外贵宾以及200多名代表,就21世纪的世界与地区问题、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中国在新世纪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本期专题报道是本刊记者专门为此采写的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以争夺建立世界政治新秩序或争夺构筑世界新格局主导权为中心的斗争,始于美苏首脑1989年12月初的马耳他会晤之后。美国趁其在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中所占据的有利态势之机,公开向全世界抛出并多次重申其建立所谓世界新秩序的战略主张,又使大国间的这一斗争进一步公开化、表面化。无疑,这是一场既关系到有关大国在未来世界政治中的地位的大角逐,也是一场关系到整个世界前途与命运的历史性的大较量。 大国正在谋求的所谓世界政治新秩序,指的是相对于战后由美苏共同主宰的  相似文献   

10.
展望新世纪,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浪潮、世界文化交流与碰撞、国际组织干预与非政府组织影响、强势国家的强权扩张等等,给现行民族国家与国际政治带来一系列严峻的冲击与挑战,世界形势与国际格局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与大调整时期。国家政治越来越带有世界性,国际政治越来越趋向全球化。国家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合作。面对冲击,迎接挑战,是当今世界走向21世纪的重大政治抉择问题。一走向新世纪,日益强劲的经济全球化潮流已使政治经济化成为一种世界性和世纪性的大趋势。当代政治出现了两大历史性的转变:一是国家政治重心转向经济…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87,(15)
目前世界铁路双线隧道中,我国正在修建的大瑶山隧道,长度居世界第十位。这十大隧道是: 1、连接日本本州与北海道的青函海底隧道,全长53.85公里,1984年建成;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9,(51)
1999年 ,世界政治经济依然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 ,但这一年国际上风云变幻 ,暗流汹涌。当我们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走向新世纪的时候 ,了解一下这一年发生了哪些影响我们生活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国际事件 ,这些事件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对世界政治与经济未来走向会产生何种影响 ,是非常必要的。为此 ,本刊编辑部邀请了国内30位国际问题专家共同评选出1999年十大国际新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宋以敏参与了本刊编辑部文章的起草 ,10位专家对评选出的十大国际新闻作了点评。根据多数评委的评选意见 ,这十大国际新闻是(按时间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3.
香港之最     
199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为10979亿港元,人均近18万港元,居世界前列。香港是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1996年进出日贸易额达29340亿港元,居世界第七位;人均贸易额46.6万美元,排名世界第二。同年,香港转口贸易值达11869亿美元,居世界第一。香港是亚洲最大的黄金集散中心及世界第一大黄金市场,单是华人金银交易量1995年的成交额即达1800万两。香港是祖国内地最大海外投资者及第二大贸易伙伴。1995年香港与内地贸易额达9830亿港元。  相似文献   

14.
<正>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作出了三个重要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世界意义,预计将会对未来全球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些影响会是物质层面的,有些会是精神层面的,有些可能是科学理论方面的,还有些可能是地缘结构与国际秩序方面的影响。无论如何,十九大的三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性判断,把中国和世界的命运更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5.
李俭 《瞭望》2005,(41)
我们党是世界上第一大政党,是世界上第一大执政党,是世界上第一大执政的共产党。面对当今执政环境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种种新变化,不断地探索执政规律,特别是探索复杂情况下执政的规律,客观严峻地摆在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第一”的政党面前,因而各级领导干部不能不深深地思考这一问题,从而努力提高复杂情况下执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2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使我国经济日益密切地与世界经济结合起来。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世界经济正处在大动荡、大调整和大转变之中,这种动荡,调整和转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经济全球化相关联。因此,我国今后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战略性问题,固然必须从本  相似文献   

17.
要论摘登     
《求知》2017,(12)
<正>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我说过,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我们也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背景和对世界人民生存与发展现状的现实考量,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世界各国人民把握前途命运,携手共创人类美好未来。这一理念包含三重价值:"仁爱""和合""义利""诚信"等伦理价值、"重民""天下""大同"等政治价值、"亲""仁""善""诚""义"等实践价值。从三重价值维度揭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是理论和实践的现实需要,为世界人民达成价值共识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必然。纵观百年党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有三个重要条件:战略前提是党顺应人类发展大潮流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客观依据是党把握世界变化大格局作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最新判断。主观条件是党立足中国发展大历史逐步实现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全面关切。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他的最大的历史贡献就是破解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论断。邓小平破解中西关系的理论基础是"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对外开放理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邓小平得以破解中西关系有三个值得考量的原因:一是邓小平青年时代赴法国勤工俭学成为他认识西方现代化的起点;二是出访东南亚、日本和美国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准确定位;三是在市场经济中找到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平台。邓小平关于勇于向前看、创新理论和构建新型政党外交关系的政治智慧至今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