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严重失衡,而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使得美国得以向全球转嫁金融危机的巨大成本。从美国金融危机中能够得到的重要启示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同时,我国应把金融危机视为自身经济转型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2.
内外经济失衡是新一轮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的终极原因。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表现为在“出口-投资”依赖型经济增长模式下的巨额顺差和大幅增长的外汇储备,内部失衡表现为在“高储蓄”、“高投资”与“低消费”的体制内循环下的产能过剩导致一定的通货紧缩压力。内外失衡使得多目标调控的冲突加剧,通胀与紧缩互现周期缩短,宏观调控“松紧两难”,诸方利益博弈愈演愈烈。破解宏观调控困局的长远措施是在经济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之间寻求次优解,强化财政政策调控的中心地位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3.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世界金融体制和实体经济遭受重创,发达国家将借金融危机扩散蔓延过程将其后果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在金融体制依然相对安全的情况下,由于依赖贸易过重,实体经济受到的打击沉重。必须密切关注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领域的影响,并化"危"为"机",主动应对挑战,采取切实措施,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转型。独辟蹊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之所以实行扩大内需政策并使其长期化 ,与中国经济发展外需依存度高 ,而国际经济环境趋于严峻又导致外需大幅波动直接相关。近年导致中国外需大幅波动的国际经济背景包括东亚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减速和日本经济衰退等方面。为化解外需波动的消极影响 ,中国从 1998年起实行了以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扩大内需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不仅对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生了重要作用 ,而且也对全球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包括缓解东亚金融危机、加速东亚经济回升和减缓全球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5.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演变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源起美国,后席卷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2008年下半年冲击我国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2009年出现战后首次全球负增长便是其严重性的直接体现,为应对这场空前深刻的金融危机,各国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宏观经济政策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产生了极为不同的效应。如何认识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及特点?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的失衡状态有怎样的特殊性?针对宏观经济失衡反危机政策的导向与失衡的方向是否相符?政策力度是否适度?政府全面刺激经济的干预政策进入及退出是否适时?宏观经济政策结构是否合理?政府干预的增长效应与由此产生的新失衡如何比较?新失衡下宏观调控方式和政策格局需发生怎样的变化?等等问题,有必要进行系统的讨论以适应新常态下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工具搭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一直以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为最为重要的目标,忽视了国际收支平衡这个目标.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外部失衡问题愈加严重,并且对中国经济的内部均衡目标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目前有必要加快转变原有的宏观经济调控方式,把国际收支平衡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体系.本文在深入分析中国外部经济失衡原因的基础上,根据丁伯根的汇率政策模型,提出了短期实现内外经济均衡发展的政策工具搭配,为实现中国内外经济均衡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此基础上,本文也提出了长期实现其内外经济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不断蔓延。次贷危机主要是由于美国国内房地产市场下滑导致,金融衍生品市场起到了加速危机传导的作用,并使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破坏严重,资本市场大幅动荡,多家重量级金融机构濒临破产窘境,并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进入经济下行周期。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经济必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山东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与东亚之间的经济失衡及摩擦由来已久,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与日本经济失衡及摩擦为主的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亚洲"四小龙"和日本与美国经济失衡及摩擦为主的阶段,以及其后中国与美国经济失衡及摩擦为主的阶段。美国与东亚经济失衡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二战后东亚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美国经济的相对衰落。战后加速和维持东亚与美国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原因是:东亚与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东亚与美国储蓄和投资率差异、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分工的变化以及美元全球霸权体系的确立。我们认为这种失衡局面是难以长期维持的。  相似文献   

9.
把过度创新、监管不力、储蓄率过低、国际经济失衡等作为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虽然是正确和中肯的,但是也是不够的。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还有其更为深刻的政治逻辑,这主要表现为三大狭隘利益:狭隘的阶级利益、狭隘的政治利益和狭隘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金融危机也凸显出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着外贸出口依存度过强、金融体系改革发展较慢、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因此,要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采取着力扩大内需、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强金融创新和监管、多举措促进出口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荣军 《外交评论》2010,27(2):15-21
奥巴马政府将美国经济“再平衡”作为摆脱当前经济危机并重塑美国经济增长基础的一项重要内容来看待,并就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减少美国消费和进口,促进投资和出口。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失衡被认为是美国经常账户失衡的重要原因,中美贸易的“再平衡”因此成为中美双边贸易谈判中美方的基本诉求之一。然而,尽管中美两国政府在促进中美贸易平衡发展并转变各自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有一定的共识,但目前中美贸易失衡格局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分工,两国目前都不可能采取过于激进的政策来强行调整。在国际分工体系发生实质变化之前,中美贸易失衡状态短期内只能寻求缓解而不是消除。  相似文献   

12.
从最终需求看我国长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最终需求的角度,即从出口、投资和消费这三个方面,对影响中国当前和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中国外向型经济所可能造成的实际影响,指出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是有限的,有可能通过增加内部需求来消除;其次分析了影响中国内需的主要因素,并着重指出近年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国内需求的失衡,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扩大内需、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格局及大国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对大国关系和国际格局的影响正日益显现.金融危机;l起大国实力的消长变化.由此带来国际经济格局的微调;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弊端,对美国的金融霸权形成冲击.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的逐步演变;金融危机使"一超"与"多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相对缩小,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金融危机使经济外交成为大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各大国之问的双边关系出现微调,影响着大国关系的走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认为美国金融危机浅层原因是次贷危机,深层次原因是由于美国经济的主观价值量对客观价值量的偏离过度,带来的能量积累已经达到爆发危机的程度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危机对美国国内和中国的影响。提出了几大应对措施,在文章的结尾提出了对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华尔街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2007年美国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下跌和房贷的违约上升,引发了次级债金融危机并蔓延,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中国目前正处于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信贷投放过度的经济运行环境之中,此轮风波对日益开放、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对美国次级债危机产生的背景、原因进行研究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去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和经济形势风云突变、急剧恶化,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压力加大。面对金融危机,湖南省提出了化危为机、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目标。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就祁阳而言,必须紧紧抓住深入学习实  相似文献   

17.
《外交评论》2016,(5):31-54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以中国为例,在应对1997年及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实践中,中国形成了"有管理的"而非"完全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对自身乃至世界经济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并完善了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注中国实践的积极作用,开始反思既有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承认"有管理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的合理性并在全球进行推广。双向社会化理论是解释中国与IMF互动的可能路径,通过对双向社会化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认知转变,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开始以自身经验及治理理念更多地影响世界,对国际经济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丁进 《人事天地》2010,(21):31-32
当前对新世纪第一场金融危机的较多判断,是认为危机已经过去,进入了所谓"后危机"时期。在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出现久违的经济正增长,但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现在面临史上最差的银行系统,美国经济的暂时回升是美联储的干预和低利  相似文献   

19.
自2007年春季以来,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遭受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为发端的美国"次贷危机"的日益蔓延,引发了令全球震惊的"华尔街金融海啸"。目前,由此"海啸"引发的金融危机正以我们无法预计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在全球发展着。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已经趋于一体,中国金融市场融入世界是大势所趋,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的扩散效应及其对世界经济冲击波的延续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会议")上西方集团对发展中国家所表现出来的强硬姿态,正促使当前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变化.面对这一变化.中国必须要明确"责任大国"的定位以摆脱西方的束缚,并通过维护和增强自己的国际话语权成为"责任大国"以应对世界格局的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