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俊美 《求实》2012,(3):29-32
伦理的生活世界转向不仅决定了当代伦理学的发展方向,而且从根本上决定了新旧规范伦理的"实践性"差异。作为一种新规范伦理学,科学伦理学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科特性,如果仍基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解,很容易对科学伦理的实践特质及其"匡正科学"的现实可能性造成误解。而回归科学伦理学的学理基础可知,科学伦理学不仅是一门以生活世界语境中的实践问题为导向的"无"原理可"应用"的"实践伦理学",而且是一门基于"生活世界"进行"意义构造"的、融"真"与"善"于一体的"规范美德伦理学"。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门科学,经济伦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兴起的。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经济问题是从属于伦理道德问题的,其特征是以道德来规范和约束人的经济行为;在近代,西方出现了经济独立化和道德中立化的分离倾向;而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与伦理学相结合的呼声日益迭起,并形成一种趋势,导致了经济伦理学的诞生。经济伦理学研究的致思取向主要有两种:一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经济发展中的伦理问题;二是从伦理学视角探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道德问题。近期出版的《经济伦理研究》(王锐生、程广云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  相似文献   

3.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关怀伦理学的提出最初是与女性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相关的,是女性主义伦理学发展到第二阶段的产物。早期理论家们以"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为名提出这一理论,并对作为核心的关怀伦理提出  相似文献   

4.
周兰珍 《求实》2007,(12):51-53
西方生态伦理学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作为新兴学科迅速兴起并得到广泛关注。在中国生态伦理研究中存在有过高估计中国的生态伦理资源、受制西方话语、纠缠于生态伦理"何以可能"等问题。中国的生态伦理建设应该从"何以可能"转向"何以建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确立生态伦理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自近代以来,西方德性伦理为规则伦理所取代,义务论和功利论成为伦理学的主流。20世纪50、60年代,伦理学领域的这种形势发生转变。西方德性伦理学出现了复兴。他们反对以规则为核心构建伦理学理论,认为要把德性作为伦理学的基础,规则从属于德性,进而将德性作为人的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来理解。它从实质主义而非形式主义来诠释伦理学,并重视实践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对于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构建目标、构建内容、构建途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来,中国伦理学和伦理道德经历了复杂的发展演变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是本世纪道德转换和伦理文化选择的历史必然;坚持中西融合创新的致思路向,对前人的伦理探索给予历史主义的评价,坚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当代最科学的伦理学说,是这一考察所得出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经济与伦理的关系问题是经济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维度.在历史向度上,经济与伦理的分与合;在逻辑向度上,理性行为的悖论与超越;在实践向度上,市场经济以及市场契约的共同意志向伦理的"普遍意志"的进路都说明:经济与伦理的关系的真理是保持适度张力的相与.这一认识对于目前尚不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将市场经济的契约的"共同性"提升为伦理学意义的"普遍性"(精神),使得市场经济的伦理本性体现出"自在自为"的现实性,是市场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政治伦理是关于政治的应用伦理,其价值论域涵括:方兴未艾的应用伦理学为其夯实学理基础;源远流长的传统政治伦理思想为其涵养借古鉴今的思想渊源;社会主义和谐文明建设为其引领鲜明的时代价值取向;内生官德形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官德建设为其奠定坚实的实践价值基点。  相似文献   

9.
姬君彩 《理论建设》2020,36(6):59-64
文章分析了乡村土地利用生态安全与伦理的内在联系,运用生态学、伦理学相关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提出乡村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问题的伦理对策,寻求乡村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问题的解决之道,在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中,以乡村土地利用生态安全为前提,树立土地利用生态安全伦理观,把握土地利用生态伦理原则,实践土地利用生态伦理路径,助力"三农"问题的解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以生态伦理学整体主义的主要流派——大地伦理学内在的生态学范式以生态共同体范畴为立足点,使人类伦理关怀的对象,从具有理性主体地位的人延伸到整体生态系统,由此达到了对存在于人际关系范围内的共同体范畴的生态化,赋予了自然相应的伦理地位,进而为强调人——社会——自然三者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提供了逻辑基点。新的伦理观能够恰当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进而使人类社会走向绿色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1.
王兵 《唯实》2010,(8):83-87
管理伦理是管理学和伦理学交叉研究产生的新兴学科。管理伦理学研究在中国出现相对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真正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尽管如此,国内管理伦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飞跃,出现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伦理思想是人类伦理思想优秀成果的结晶,其特质是指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伦理精神。在反思人类伦理思想史并且直面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马克思建构了以批判精神为武器、以自由精神为灵魂、以实践精神为目的的伦理思想。马克思伦理思想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为思考现实伦理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当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使命是,秉持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根本特质,研究事关人类命运的现实伦理问题,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学者纷纷把研究的兴趣转向环境哲学,企图进一步从理论上解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环境哲学分为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两大学派。其中自然中心主义者主张应当把伦理学的视野从人扩大到一切生命和自然界,认为生命和自然不仅具有外在价值,而且具有内在价值,强调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殊作用。支撑自然中心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的框架,可以总结为三个问题,即"自然价值"问题、"自然权利"问题以及"生态伦理主体"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政治权力自产生以来就一直与伦理道德纠葛,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从道德视阈研究权力方兴未艾.从伦理视阈研究权力,内容和范围很广,因而必须抓住其研究的核心问题.学界对权力伦理的核心究竟是什么,争论较大,难以达成共识.事实上,权力具有两重性,即工具性与价值性.工具性解决的只是权力的效率,即"怎么办"的问题;价值性探讨的主要是诸如正义、公平、自由等政治价值范畴,即"为什么"的问题.从伦理学视角研究权力,价值性才是其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三十年来,教育伦理学在取得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研究视阈狭窄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试从此角度分析拓宽研究视阈"应然"之内在依据:教育伦理学应该具有自身的个性,教育主体多样性决定了教育伦理学应该具有广泛的研究视阈。同时提出拓宽教育伦理学研究视阈的三大要件:明确广泛的研究对象,确定多层次的伦理价值目标,功能向度在提升教育者的德性。  相似文献   

16.
孟建伟 《新视野》2003,19(5):46-48
在科学与伦理、科学与道德、求真与求善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科学伦理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在真与善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深入研究科学与伦理、科学与道德之间的深刻关系,促进科学与道德、求真与求善的良性互动,从而在不断推动科学进步的同时,也不断推动人类道德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的方法论旨趣,是以哲学变革作为伦理学的方法先导,从而展现伦理世界的根本转变:从"彼岸世界"到"现世世界",从"对现实的伦理观念批判"到"对现实的改变",最终从"道德人间"升到"道德天国"。在此基础上,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转变为经济与道德"能否相容"以及"何种相容性"的问题。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道德与资本世界相适应,道德批判成为"伪善"的辩护;其前提是变革资本剥削的道德逻辑为以劳动为中介的相容关系。马克思以"资产阶级的伪善"为具体案例的分析,指出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历史无意识",从而揭示一种无产阶级伦理观实现对资产阶级伦理观的颠覆与终结。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中后期伦理学转向以来,西方道德哲学就越来越关注对各个领域中权利问题的探讨,使得"权利概念成了伦理学的中心"[1]。"权利问题"也成为了生命伦理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在生命伦理学中对许多问题的争论实际上都是对权利的争论,比如在流产问题上会涉及妇女的生育权(或隐私权)与胎儿的生命权的冲突,在医患关系中会涉及医生的权利与  相似文献   

19.
论人的政治素质王瑞娟一、政治素质在人的素质系统中的位置及其科学规定人的素质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主义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在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之际,谁拥有高素质,谁将是二十一世纪的胜利者。因为,人的素质已经成为国家、民族和个人在今后竞争中保持主动...  相似文献   

20.
法律伦理学及其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斌龙 《唯实》2003,(4):35-37
法律伦理学以哲学伦理学分析方法来研究法律的伦理基础与道德支持的普遍性规律。这一学科定位规定着法律的伦理基础 ,法律的道德支持 ,法律发展与人格转型三个层面的基本任务 ,规定着法律与伦理、人性、德性、劳动、社会发展的关系等主要问题的研究方向 ,我们研究法律伦理学及其任务 ,是希望在利用中西法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推动中国法学与法制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