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父亲爱的教育 父亲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爱世间一切有生之物,他爱人类,更爱儿童.他认为"世间最尊贵的是人",而"人间最富有灵性的是孩子".孩子做事认真,心地纯洁,对世间毫无成见,对万物一视同仁.孩子好比一张白纸,最初在这白纸上涂色的,便是自己的父母亲.我生长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中.我们的母亲是一个善良而懦弱的人.  相似文献   

2.
陈振新  朱良玉 《各界》2011,(10):20-21
我们是望道先生的子媳,早就听说过父亲的许多动人故事,但他是个很低调的人,从来不对我们讲他做过什么。回忆与父亲相处的几十年,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他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对子女、对学校、埘这个世界,充满了他独特的爱。  相似文献   

3.
有很多的年轻入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离苏联最近。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4.
爱的遐想     
爱的遐想黄德局皓月当空,情歌四起。"爱你没商量"的悠悠歌声,夺窗入室,使我插翅的思绪飞越了爱的空间......我不是诗人,但我有诗人憧憬爱情的情怀。爱情是无言之美,人的心灵中有许多东西,均非寻常语言所能传达,一经言语道破,如同嚼蜡,索然无味。一位哲人...  相似文献   

5.
纪坡民 《各界》2008,(8):90-91
李小林约我为纪念她父亲李雪峰写点东西,这使我有点为难.对我父亲纪登奎过去工作上的事,我知道得很少,对李雪峰和我父亲之间曾经有过什么工作关系和交往,也了解不多.我想,我就从李雪峰最初在我心中的印象谈起吧.……  相似文献   

6.
刘平章  章玉政 《各界》2014,(11):16-19
父亲在世的时候,很少谈个人的事情。我知道的一些事情,都是父亲过世后母亲告诉我的。这几年,我看了一些他的回忆录,还有他在“反右”期间写下的两份检查,对他的了解又多了一些。  相似文献   

7.
于小东 《各界》2014,(5):11-12
经济学研究的几个特点 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父亲身边,到现在快五十年了,相对来讲对他有更多了解与观察的机会。我知道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心中我很少把他当做一位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所给予我的,更多的也不在专业方面,而是在他的道德文章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
纪坡民 《各界》2014,(7):12-14
我父亲纪登奎于1988年7月因突患心脏病去世,已有十几年了。1989年前,我还在外地工作,只是过年过节回北京探亲。父亲下台多年了,工作不忙,空闲时间很多,父亲是个话很多的人,甚至有点太多,这也许不太适合搞政治。不过,这倒使我有机会间间断断地听他谈过不少他在政坛经历的一些往事,尤其是他上台下台、任职辞职前后的情况,印象很深,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9.
耿筱云 《团结》2012,(3):57-59
父亲耿德星的一生,是一部传奇,是一本巨著。当年父亲在世的时候,偶尔浏览了几行。现在书籍成灰,永远也没办法知道父亲当年的内心世界了。只是有一件事很欣慰,父亲当年付出深情的东西,也正是我现在越来越深爱的。从战争中活下来是一个意外早在年轻的时候,父亲已经以身许国,投身行伍,随时准备用生命报效国家。但他没想到,自己能从一个旧式军校的毕业生,成长为一位将军;更没想到,经历无数次  相似文献   

10.
林雨洁 《慈善》2016,(2):38-39
爱是什么?说实话,我对爱并没有多少概念,直到遇见了它——《慈善读本》,我才渐渐懂得了爱。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有一个由被爱到会爱,不懂得爱到懂得爱的过程,这是苦涩而又甜蜜的。你会发现,爱,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如同一个坠入人间的天使,那般纯洁美好,不染尘埃。犹记得那时,学校开展资助贫困山区儿童的活动,妈妈在...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大爱     
<正>我的父亲张立志,山东省莒县小店乡人,1919年出生。他1939年任抗日自卫队指导员,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没有令人仰慕的赫赫战功,也不是令人向往的大官,他是成千上万名为了革命事业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士兵中的一员。年少时,父亲对我们很严厉,在家中轻易不表态,但说出来,就掷地有声。1962年9月1日,我上学了。开学第一天,我斜背着书包,双手抱着一个小板凳,父亲推着自行车送我去学校,自行车的后座驮着写有我家住址和我名字的方凳。我第一次走进学校,  相似文献   

12.
施忠良 《党政论坛》2010,(18):61-61
看看求职的大军,已经拥有工作的我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虽然这份工作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但它让我的生活有了保障,干一行爱一行,我认这个理。  相似文献   

13.
Siri是什么     
在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人工智能》中,小男孩“大卫”是一个智能机器人,由于人类打开了他的“情感开关”,他懂得了如何去“爱”。然而,拥有“爱”的机器人无法被机器人和人类接受,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猎枪     
《侨园》2017,(11)
正我时常制作铜木袖珍工艺品。日前,一件小事触碰到我的内心深处,让我想起已故3年的父亲和他的猎枪。这心思越来越重,想制作父亲猎枪的欲望越来越强。说做就做,我凭记忆制作了一把父亲当年使用过的猎枪,又制作了配套猎具、铜壳子弹、牛皮子弹袋和黑木把铜质双刃伞兵刀,做完这些才满意歇手。虽然这是袖珍"微型枪械",但睹物思人,看见了它们我更怀念父亲和他的猎枪了……上世纪那个特殊的年代,物资匮乏,生活艰辛,即使有钱也买不到想要的东西,许多商品都凭票购买、凭证供应。如果家里孩子多,就经常吃不饱饭、吃不上肉。可我家就不同了,父亲经常出去打猎,时常用猎物填饱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爱,是无法预见的吧.1934的冬天,细雨仍旧缠绵,广州93小学的老师关泽霈正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一篇日记让他顿生怜惜:“父亲病倒了,没钱请医生,也许我要被迫退学……”翻到封面,学生姓名是:李小平. 这个16岁的姑娘是他班上年龄最大、成绩最好的学生,曾经同样穷困的关泽霈顿时起了恻隐之心.他出钱为她父亲看病,为她申请到免费的三餐,可命运还是不可逆转,不久,李小平的父亲便去世了.  相似文献   

16.
中学时代,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里玩。吃饭时他父亲指着我告诉大家:“他爸爸真行,在胡宗南那里潜伏了那么久。张治中刚听说他爸爸是共产党的时候,可吓了一大跳。”这话我当时听了完全是懵懵懂懂。到 70年代,我才听到父亲亲口述说那一段往事。他说张治中在周总理的酒宴上看见父亲后倒抽了一口冷气,“啊”了一声楞  相似文献   

17.
孟皋卿,1928 年生,山西 平定人。幼读私塾,贪读古典文学。受其父──民间老艺人孟占璧熏陶,爱好民间文艺。1947年参加解放军,1950年到北京大学深造。后调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文联等部门工作。对民间艺术有着较深的研究,创作出版了《艺坛名流风云录》、《京都工艺》、《中国工艺精华》等书,著述共约200多万字。 记者:你为什么致力于民族工艺的继承和发展,虽年逾古稀仍笔耕不辍呢? 孟皋卿:我酷爱民族工艺胜于爱我自己,这是有渊源可寻的。我从小生活在一个民间艺人家里,父亲孟占璧是有名的民间艺人。他会民乐…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3,(14):48-48
刘震云是15岁开始走上文学道路的。那是1974年,他刚当兵。 母亲对他写作影响最大 刘震云说,母亲是对他写作影响最大的人。他说:“我母亲是个卖酱油的,酱油店边上有个书店,她经常拿鲁迅的书看。有一天,她知道我在搞写作,就说:‘你也写东西?这工作不难。’  相似文献   

19.
李声馥 《各界》2010,(7):13-15
我的父亲李汉俊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父亲1890年出生于湖北潜江,他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十四岁时得到伯父的好友吴禄贞的赏识和帮助(吴是兴中会员,为湖北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得以随着我的伯父李书城到日本留学(李书域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央人民政府首任农业部部长)。伯父学的是军事,父亲学的是工科,但是父亲却十分喜欢阅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对正在西方和日本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十分留意,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  相似文献   

20.
较量     
张振旭 《党政论坛》2011,(12):45-45
在她读旧金山州立大学的期间,家里发生了变故。父亲听从一位叫斯科特美国商人的怂恿,与他合伙投资开了一家电子公司。结果,斯科特转移走父亲所有的投资的资金,宣布公司破产倒闭。父亲血本无归,负债累累。为了还债,父亲变卖了家里的东西,一家人只好搬迁到一处不足80平米的出租房里住下。她大学没有毕业,迫于生活压力,在一家建筑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上班头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