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国家赔偿法》实施以来,确立了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多年来各级法院审理了大量的赔偿案件,应当说,对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良性的社会和法制环境下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赔偿法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反映出来,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是“口惠而不至”。尤其是司法赔偿程序中的确认问题,成为国家赔偿的“瓶颈”,是国家赔偿法执行过程中极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家赔偿法》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是它所构建的国家赔偿制度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影响着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对《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审议,这部草案针对过去国家赔偿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但是它仍然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确定、抽象行政行为和公共设施致人损害的遗漏上。  相似文献   

3.
国家赔偿制度是指因国家违法的行为而受到损害的国民向国家提出赔偿请求,从而是受到损害的权益在金钱上得以补偿的制度。2010年4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改了国家赔偿法,其中就国家赔偿的范围、精神损害赔偿作了较大的修改,本文就中法两国之间的国家赔偿制度中的赔偿范围进行比较,以期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0,(12):F0002-F0002,1
11月25日上午,全国法院国家赔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就会议的召开作出重要批示,常务副院长沈德咏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5.
姚军 《法制与社会》2013,(16):50-51
我国现行新修订《国家赔偿法》中的行刑事赔偿制度赔偿范围较窄,精神损害赔偿金覆盖范围较低,刑事国家赔偿制度存在的缺陷,不利于对国家赔偿案件中受害人的保护应不断完善刑事国家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国家赔偿义务机关的设置关系到国家赔偿制度实施效果的好坏。世界各国国家赔偿义务机关的设置大致包括分散和集中两种模式。我国现行国家赔偿义务机关的设置分散有余,集中不足,本文主张适当集中,在政府和法院设立专门的国家赔偿申请裁决机构,来处理受害人的国家赔偿请求。  相似文献   

7.
为正确适用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对人民法院处理国家赔偿案件中适用国家赔偿法的有关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审判》2014,(10):53-53
9月4日,全国法院因家赔偿工作座谈会在吉林长春召开(洋见封三)。会议回顾总结了2010年国家赔偿法修正实施以来全国法院国家赔偿工作情况。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执法办案有新成绩。2010年至2013年,人民法院共受理国家赔偿案件7910件,审结7564件,决定赔偿1468件,决定蜡偿金额23618万余元。2013年与2010年相比,受理案件增长41.99%,审结案件增长44.12%,决定赔偿金额增长132.07%。  相似文献   

9.
国家赔偿费用制度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的稳定性、赔偿费用支付的相关程序和赔偿费用的支付标准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赔偿机制的运行效率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的实施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在快速腾飞,快节奏的经济的发展变迁不但影响了我们的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而且也凸显了当前我国现行国家赔偿费用制度中的不足之处,这主要表现在,我国赔偿程序表现的不合理性以及赔偿资源的狭窄性,所以,为了更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善我国赔偿法是当前必行之事。  相似文献   

10.
丁梅 《行政与法》2007,(10):94-96
在我国,制定国家赔偿法是落实宪法的需要,有助于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助于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与履行职责。国家赔偿程序是进行国家赔偿活动所经历的一个过程,是赔偿请求人依法实现取得国家赔偿权利的途径、手段和保障,也是有关国家机关办理国家赔偿事务的规程,对有关国家机关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国家赔偿法》包括实体与程序的规定,仅有实体不能反映国家赔偿的正当性,赔偿程序在整个赔偿制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行政赔偿程序和司法赔偿程序的缺陷及如何完善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国家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国家赔偿制度中的缺失一直饱受指责,2010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家赔偿法》的修补,填补了此项法律漏洞。但是,基于经验不足等多方面的考虑,新修订《国家赔偿法》并没有具体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认定标准、计算方式等,从而导致司法机关在实际办理国家赔偿案件中无法准确地判定受害人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申请。  相似文献   

12.
《国家赔偿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争议一直不断,这反映出在国家赔偿责任性质上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笔者从分析国家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出发,阐述了国家赔偿制度建立的依据:公平负担原则与受害人对损害造成的无辜。  相似文献   

13.
江必新 《中国审判》2013,(12):12-16
我国的国家赔偿法自1995年施行以来,历经了两次修订,并经过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细化,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国家赔偿还存在诸多难题,需要司法部门共同推进,以实现立法初衷。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就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国家赔偿工作新局面提出了高屋建瓴的见解;而来自全国各地法院的审判实务专家、资深学者以及执业律师,则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对完善国家赔偿制度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对完善国家赔偿审判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普遍认为,此款规定确立了国家作为国家赔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基本制度。该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赔偿费用,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相似文献   

15.
梁伟 《法制与社会》2010,(36):31-32
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27条《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决定》修正。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对于国家赔偿的请求时效制度进行了修改,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但仍存在需要完善的方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希望藉此对国家赔偿司法实践中请求时效法律适用问题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高杰 《中国审判》2013,(12):19-19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定位决定了大幅度提高精神损害抚慰金不现实,亟待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实践中也大量存在以司法救助、经济补偿等名义予以补偿现象。2010年12月1日修正实施的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精神损害抚慰金。实践中民众对于精神赔偿期待较高,而法院积累的经验较少,法学界对支付国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也缺乏操作层面上的研究。当前国家赔偿案件信访化处理现象比较严重,精神损害抚慰金对化解国家赔偿纠纷、引导涉诉信访案件规范有序解决、依法保障人权、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蒋冰晶 《政法学刊》2007,24(6):85-88
鉴于现有的国家赔偿确认程序设计复杂但实效性不高,存在国家赔偿的自为确认程序违反程序正义原则、赔偿确认程序缺乏详细的规则设计、人民法院非刑事赔偿案件的具体确认机关不明确、违法赔偿确认程序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等诸多问题,建议在进行国家赔偿法修订时将现行赔偿义务机关先行确定的强制性规定,修改为赔偿双方可以先行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直接诉诸法院,违法确认与赔偿判决统一由法院在诉讼中一并进行,法院既有查清案件事实的责任,也有依法判决的义务。  相似文献   

18.
佚名 《政府法制》2009,(15):21-21
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 6月22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审议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等。 按刑事诉讼法规定程序拘捕的人,事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是否应给予国家赔偿?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曾与民事法律制度有着密切联系,当今世界诸多国家的国家赔偿法也与民法密切相关。当前,民法典正在制定之中,国家赔偿法的修改也正在进行,在侵权责任法中适当规定国家机关侵权责任,并结合民法典的制定,使国家赔偿法的修改与民法典关于国家机关侵权责任的规定形成互补。因此,借鉴民法的基本原则与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完善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应当是国家赔偿法修改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功绩、不足及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国家赔偿制度正式建立。国家赔偿制度的功绩在于:在立法理念上,它体现了人民主权;在行政执法上,它塑造了责任政府;在司法实践上,它彰显了社会公正。国家赔偿制度的不足在于:公民获得国家赔偿之艰难,国家赔偿“私了”现象之严重,国家赔偿蜕变成单位赔偿之盛行,国家赔偿范围之狭窄、数额之低下、程序之不合理。而完善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需要创新国家赔偿之法律文化,需要创新国家赔偿之法律制度。前者旨在解决国家赔偿难,国家赔偿“私了”严重和国家赔偿蜕变成单位赔偿等问题;后者旨在解决国家赔偿制度在赔偿的归责、范围、金额、程序和精神赔偿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