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技术检测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的可行性,建立检测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的方法。方法用黄铜、紫铜、铝、铁电极材料以220V交流电电击家兔后肢,ICP-MS对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黄铜电击组皮肤中的Cr、Ni、Cu、Zn、Pb含量升高(P0.05),紫铜电击组皮肤中的Cr、Cu、Pb含量升高(P0.05),铝电击组皮肤中的Al、Cr、Mn、Co、Ni、Cu、Pb含量升高(P0.05),铁电击组皮肤中的Cr、Mn、Fe、Ni含量升高(P0.05)。不同电极材料电击后皮肤中元素种类及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ICP-MS可作为检测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的有效方法,且可应用于触电材料的推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技术检测甲醛溶液固定后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方法利用黄铜、铁电极材料以220V交流电电击兔子后肢,电损伤皮肤分别进行甲醛溶液固定1周、6个月后,应用ICP-MS对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皮肤比较,黄铜电击组皮肤中检测出Cr、Ni、Cu、Zn、Pb含量升高(P〈0.05);固定1周、6个月后仍可检测出Cr、Ni、Cu、Zn、Pb成分,其中Cr、Cu、Zn、Pb含量电击组与固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铁电击后皮肤中检测出Fe、Cr、Mn、Ni元素含量升高(P〈0.05);固定组(1周和6个月)后Fe、Cr、Ni元素含量与电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P-MS可作为检测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的有效方法,甲醛溶液固定后触电皮肤仍可进行沉积的金属元素检测,且固定对皮肤金属元素的含量影响较小,该方法仍可为电流损伤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电流损伤皮肤金属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μ-probe X-ray fluorescence,μ-XRF)检测电流损伤皮肤金属化的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黄铜电击组、紫铜电击组、铁电击组、铝合金电击组,每组8只。电极一极固定于左后腿中部,另一极固定于左前腿,建立电击模型。提取左后腿触电部位皮肤,以及对侧右后腿相应部位皮肤作为对照,应用μ-XRF光谱仪对电流损伤皮肤内金属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皮肤中检测出磷、氯、钾、钙元素成分;在电击组皮肤中,除正常皮肤检出的元素外,黄铜电击组检测出铜、锌元素,紫铜电击组检出铜元素,铁电击组检出铁元素,铝合金电击组检出铝元素。渗透到电流损伤皮肤内的金属元素呈不均匀分布。结论μ-XRF光谱法检测皮肤金属化可作为诊断电流损伤的特征性指标,并可为触电材料的推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电烧伤皮肤金属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实验系用220V交流电源和直径2.0mm紫铜线为接触电极,在新鲜尸体腹部皮肤上做电烧伤实验。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电烧伤皮肤中铜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电烧伤皮肤铜元素含量最高可达137.90μg/g。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40天以上的电烧伤皮肤铜元素含量有昕降低,但仍较正常皮肤含量为高。电烧伤皮肤铜元素含量以电流斑处为最高。本实验为电烧伤皮肤金属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检材的提取和处理,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有利于判定案件的性质和确定接触电极的金属种类。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2):142-146
目的研究不同数值低电压对家兔皮肤电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为皮肤电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家兔35只,随机分为36V、110V、220V生前和死后电击组各3组及正常对照组,共7组,每组5只。应用自制电击装置对家兔进行生前不同数值电压电击和死后不同时间电击,然后对电击处皮肤取材,常规石蜡包埋及HE染色制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结果 36V生前和死后电击皮肤组织学未见改变;110V、220V生前和死后不同时间予以电击均出现电流斑改变;220V和110V生前与死后电流斑形态无差异;220V较110V电击皮肤电流斑明显。结论电流斑与电压的数值大小存在相关性,电压越高电流斑越明显,36V交流电不能形成电流斑;相同数值电压下电击,生前和死后组电流斑无明显形态学差异,电流斑在36V、110V、220V电压时不能用于区分电击损伤是否为生前或死后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切创创缘10%福尔马林固定皮肤检材的白三烯B4(LTB4)含量,结果发现:大鼠生前切创检材中LTB4含量增加,在1小时内其含量与损伤时间呈线性关系;死后伤未检见LTB4。随着福尔马林固定时间的延长,含量明显下降,但1周内仍可测出。  相似文献   

7.
人体血液体外电击致血细胞穿孔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Y  Liu M  Peng XM  Li F  Zhang F  Zhang K  Liao ZG 《法医学杂志》2006,22(3):177-179
目的探讨血细胞体外电击时细胞膜的结构变化。方法对成人血液分别分组通过220V交流电电击5,10,20,30s和1min后,用扫描电镜观察血细胞膜的变化。结果电击后,即可以观察到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细胞膜穿孔,其中红细胞穿孔可为一个或多个,形状多为圆形或卵圆形,白细胞穿孔则为多个,呈筛网状;穿孔细胞数随电击时间延长而增多;电击5s时为6%左右,以后逐渐增加,至电击1min时,穿孔细胞数可达40%左右。结论电流作用可以使血细胞膜发生穿孔,穿孔细胞数随通电时间延长而增多。  相似文献   

8.
测量大鼠死后骨骼肌pH值推断早期死亡时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KNIpHE电极对大鼠死后不同时间骨骼肌pH值进行测定,探讨死后骨骼肌pH值与早期死亡时间(PM I)之间的关系,为利用该种电极在现场快速准确推断死亡时间取得实验依据。方法36只大鼠分为12组,每组3只,分别于死后即刻和死后1,2,3,4,6,8,10,12,16,20,24h取材,制备匀浆后,采用美国Thermo O rion公司210型便携式酸度计配套KNIpHE7120BN电极直接测量pH值;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研制的试剂盒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LA)浓度、肌酸激酶(CK)活性。结果①大鼠死后12h内,股四头肌pH值随PM I延长而逐渐下降,二者之间呈负相关;②大鼠死后12h内,股四头肌LA浓度随PM I延长而上升,与pH值呈负相关;③大鼠死后24h内,股四头肌CK活性随PM I延长而逐渐增强,二者之间呈正相关;④以12h内pH值数据对PM I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PM I=115.499-17.7pH(R2=0.662,P<0.01,R2为决定系数)。结论利用Thermo O rion KNIpHE电极测定骨骼肌pH值推断早期死亡时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定量研究了12例成人腹部2小时以内手术切创皮肤可检测的Fn。实验批内变异系数<5%,批间变异系数<10%,检测Fn浓度范围3.91~1000ng/ml。结果:成人腹部每克皮肤可检测Fn含量为7.5920±1.7364μg(M±SD);随着损伤时间延长,不同时间段创伤局部皮肤Fn的含量逐渐升高;各不同时间段与损伤即刻皮肤Fn含量的差值和损伤时间之间存在直线相关(r=0.9843)。经方差分析处理,发现创伤局部皮肤Fn含量在损伤经历30分钟后,有显著增加。本此结果可为推断切创形成的时间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经10例食用白蘑菇中毒死亡尸体法医学检验,中毒死亡由1天到8天,尸体中毒一般特点是:外部皮肤和粘膜发黄,肠、心、肝粘膜多处出血,胃粘膜及肾上腺皮质层出血,肝、肾出现营养不良。对中毒尸体进行组织学检查,可发现在肝组织和胃粘膜中出现坏死病灶,肝组织出现明显粒状营养不良,弯小管上皮坏死,心肌和大脑实质出现营养不良。从尸体肝脏和肾脏不同部位割下5-7块检材,总量5-6克,然后烘干,在马弗炉中400-450℃高温灰化。将得到的灰和炭粉按1∶1混合,取20毫克混合物放入碳电极喷火口。测定条件仪器:ИСЛ-28石英光谱仪电弧电流:10A 分析间隔:2mm 狭缝:0.010mm 曝光:60秒。在尸体肝、肾检材中检出银,分析线为328.01nm和338.29nm。尸体测定结果发现,早期死亡(1-2昼夜死亡)尸体中肝脏银含量较高,肾脏银含量较低,晚期死亡(7-8昼夜死亡)尸体中肾脏银含量较高,肝脏银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1.
人皮肤组织刺、切创后IL-8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人皮肤刺、切创后白细胞介素 8(interleukin 8,IL 8)在推断皮肤损伤时间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5 2例不同损伤时间人体皮肤刺、切创组织中IL 8的表达进行了研究。伤后 4h的损伤皮肤组织中可见部分的多核粒细胞表达IL 8。伤后 12~ 2 4h ,大部分浸润的多核粒细胞及部分单核细胞为IL 8阳性。随伤后时间延长 ,IL 8阳性细胞以单核及成纤维细胞为主。伤后 4~ 6h的皮肤中 ,IL 8阳性细胞比率较低 ,为 16 0±10 1%。伤后 1~ 4d达高峰 ,为 5 9 6± 8 7%。其后逐渐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 ,IL 8的表达可用于皮肤刺、切创后损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12.
电击死在意外事故、自杀、他杀等案件中较为常见。人体皮肤电流斑是鉴别电击伤亡的重要依据。本文在触电部位发现“电珍珠”,为电击死的判断提供不可置疑的依据(附案例)。 1 案例 伊春铁路机务段内管路大修施工,工地为防止行人通过,在两电柱拉杆铁线上,横拉一铁线,挂上“施工重地,禁止通过”牌。行人为走近路,仍从此处通过。 1993年5月3日8时许,食品厂工人徐××推着自行车通过被拦阻的人行小路时突然倒地不久死亡。目击者认为可能是心脏病发作死亡,有人怀疑是触电,在徐××前后通过的行人均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全身麻醉及无菌条件下,通过在大白鼠背部皮肤造成的切创创口,于伤后不同时间杀死.每组中1只于处死前8小时注射秋水仙碱以观察核分裂.取损伤处皮肤,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Gorden和Sweet染色(网状纤维)、Weigert染色(弹力纤维)、PTAH染色(纤维蛋白)和Van Gieson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创口逐日缩小,但其中24小时创口较12小时创口有所扩大,伤后第6~7日创口呈突击式缩小.通过组织学变化观察,作者对创口收缩现象在判断损伤时间的意义及形成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1 案例 某男,29岁.因邻里纠纷,致面、鼻部受伤. 1.1 临床检查 双侧面部局部软组织肿胀,伴散在皮肤划伤痕,鼻背部红肿、触痛. 1.2 医学影像学诊断(图1) X线片示:鼻骨远端见横行透亮线,断端骨质密度增高,边缘不锐利,对位对线尚可,鼻背部软组织肿胀.提示:鼻骨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皮肤切创纤维连接蛋白EIIIA片段的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取48只成年SD大鼠并切割大鼠背部皮肤致伤。于伤后即刻、0.5h、1h、2h、3h、4h、6h、8h共8个时间段分别处死大鼠,取其创伤周围皮肤,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EIIIA+纤维连接蛋白,观察其表达水平与损伤时间的关系。结果伤后即刻未出现EIIIA+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伤后0.5 h,皮肤基底细胞开始出现阳性表达,随损伤时间的延长,阳性着色持续增强。 Western印迹法检测发现,所测得的相对光密度值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结论 EIIIA片段表达变化可以作为法医学早期损伤时间的推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电流斑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能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找出电流斑在扫描电镜下的特征性改变,作者用扫描电镜和能谱测定,配合光镜观察,对电击死者的22个皮肤电流斑和尸体上造成的18个皮肤电流斑和金属灼伤,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光镜下电流斑的形态改变与过去学者所述基本一致。非典型的电流斑难与热灼伤相鉴别。扫描电镜下电流斑的形态特征为:(1)损伤底部和壁上可见散在的小孔穴,直径为30~100μm,深浅不一,边缘不规则;(2)损伤组织表面大量细胞碎屑和颗粒;(3)组织和脱落细胞表面有裂纹;(4)损伤区内有散在的异物颗粒沉积,其形态为球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电子密度较大。作者认为这些改变是电流作用造成,热灼伤不具备这些改变,故在扫描电镜下极易区别电流斑和热灼伤。所有电流斑均可测出与导体化学组成相同的金属元素。作者提出,扫描电镜下的上述形态改变和能谱测定结果可以作为诊断电流斑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分析大鼠死后15d内背部皮肤的光谱变化,以此推断死亡时间。方法大鼠麻醉后颈椎脱臼处死,置于温度为25℃、湿度为50%的环境中,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提取其背部皮肤,收集红外光谱数据,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鼠死后背部皮肤组织光谱吸收峰的峰位未发生明显改变,其强度随死亡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回归构建的死亡时间推断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2,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30 d。根据模型中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for projection,VIP)指标确定推断死亡时间的贡献波段为1760~1700cm-1、1660~1640cm-1、1580~1540cm-1和1460~1420cm-1。结论应用FTI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皮肤组织的光谱学改变,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朱世峰  申迪  朱彤 《中国法医学杂志》2020,(2):228-229,I0011
1案例资料吴某,女,50岁。2017年4月28日上午9时许,因事与他人发生纠纷,纠纷后吴某电话报警。110民警接警后10分钟到达现场,现场勘查发现吴某在家门口静坐,无痛苦表情。民警于9时15分6秒对吴某进行伤情拍照,照片示:第3、4、5左手掌背部皮肤明显“肿胀”,似皮下“血肿”,“血肿”近腕部于第3掌骨近端背侧的皮肤上,有类针眼性损伤并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余无损伤征象,见图1。9时25分9秒对吴某左手背部皮肤再次拍照,发现其“血肿”吸收较快,“血肿”体积存在迅速缩小征象,见图2。图1、图2显示左手背部皮肤均未见表皮剥脱及皮内、皮下出血。民警现场告知吴某24小时内到派出所开具法医学伤情检验鉴定委托书。  相似文献   

19.
一种制做皮革样化皮肤组织切片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皮肤在脱水透明过程中,容易因处理不当而硬化,尤其是损伤处皮肤组织,如索沟,电流斑等,更易皮革样化,几乎不能制成切片。本文作者从实际检案中摸索出方便快捷的皮肤切片方法,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他勒致死者(女,65岁)的颈部干燥皮肤(死后3d取材);皮带自缢者(男,约30岁)的颈部皮革样化皮肤(死后10d取材);意外电击致死死者(男,9岁)手指皮革样化皮肤(死后3d取材)。上述皮肤损伤处出血明显。取约15×5×3mm组织,仔细去除不必要的软组织。1.2 试剂配制  相似文献   

20.
Liu D  Wang H  Li SX  Ma XT  Duan YJ  Zhou HY  Zhou YW 《法医学杂志》2010,26(6):421-424
目的利用环境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energydispersive X-ray microanalyser,ESEM-EDX)研究电流斑微观形态特征及元素构成,以期为电流斑及电击死的鉴定提供更准确、客观的依据。方法用ESEM-EDX检测5例电流斑的扫描电镜形态、金属颗粒的形态及其元素组成。结果电流斑及周围皮肤可见电穿孔、金属熔珠,熔珠主要由铁、铜、铝等常见金属元素和金、钛、钡等人体少见的金属元素构成。结论 ESEM-EDX检测可为电击死的鉴定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