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掌声 《中国律师》2005,(4):22-24
今天与律师的交流非常特殊,这是“中国律师论坛”旗下的“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咱们中国人喜欢讲“第一次”,往往都是针对非常古怪的“第一次”,但对我来讲,今天的“第一次”是非常激动的第一次,能够在本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上与大家交流最近的想法,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一个学者来说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为了这一点我要特别感谢论坛的组织者,感谢每个参与论坛的律师。法官老的好,律师少的俏“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在中国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律师本色是青年。看中国律师发展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所以说“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实际上就是…  相似文献   

2.
读者答疑     
“借钱还钱期限两年”有依据吗? 2004年5月8日,我朋友因做生意急需钱,从李某处借了20万元,当时打了一张欠条,内容大概是我朋友向李某借款20万元,下面是署名和日期。我朋友至今未向李某偿还欠款,碍于朋友情面,李某也没有及时向我朋友索要。2006年8月9日,李某与我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李某提起要我朋友还20万元的事,并希望我朋友在一个月之内偿还。不料我朋友却说:“我问过律师了,这张借条已经有两年多时间,过了诉讼时效了,你没有权利要我还钱了。”果真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3.
李巍 《中国律师》2005,(7):48-48
2005年6月13日,这一天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平淡的一天,但对于我来说,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不但获得了执业律师的资格证书,而且幸运地成为北京市第一万名律师,成为北京各大媒体瞩目的焦点。同事和朋友闻讯后都纷纷向我表示祝贺,并问我的感受如何。我当然觉得非常幸运,因为承受这个幸运光环的人不论是我还是别人都是偶然的,但仍然觉得非常激动。因为,对北京律师乃至中国律师的发展来说,都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4.
王宇 《中国律师》2005,(10):61-61
我是1996年下半年开始做律师的。刚做时从诉讼业务学起,因为诉讼业务是律师业务的基础,同时也是要求技巧最高、综合运用最强的业务形态。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努力多做案子,每个星期都要出庭三到四次,对每个案子准备得都很认真。刚刚入行,自己的同学、朋友都在法院做着最基础的书记员工作,不像现在的律师有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当时的我真是“白丁”一个,没有任何因素可以借力,只能靠着对事实、对证据、对论证逻辑的把握,在法庭上据理力争为自己的客户争取最大利益。我就是在这种心态下认真地做每一个案子。诉讼对抗性强,我脑子里天天想案子,刀光…  相似文献   

5.
英语有个说法,叫“干的像狗一样”(work like a dog),比 喻工作很辛苦。律师都干的像狗一样,至少大多数 律师是这样。每个行业都有不愿向外人道的苦衷。或许,当律师再难难不过拉客户。拉客户?可与“拉客”只有一字之差?正是!我上法学院前犹豫不决,首鼠的很,请教过一位律师朋友。朋友一语惊人,说是“律师如妓女”。我很不以为然,认定这是成功者的谦虚和自嘲。律师与妓女有什么联系?何况,“妓女”一词有侮辱人之嫌,在西方已经改称“伴女”(escortgirl)或“工作女性”(working girl),这…  相似文献   

6.
1989年7月,带着自信和梦幻的我,成了一所重点中学的地理科教师。然而,高考取消地理科考试的消息使我面临着“下岗”的威胁。为了更新知识结构,我开始自学法律,并着手准备参加全国律师资格统考。1995年10月在全国律师考试中我顺利过关,并于1997年3月成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一名专职执业律师。回想起来,办第一案时的那种匆忙,至今没有忘记。那是1997年4月的一个星期四,一位朋友告诉我,某县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有一个关于汽车损害赔偿纠纷的二审案件想找律师代理,并叫我马上与该行长联系。可能因为朋友事先向行长好好“介绍”…  相似文献   

7.
江平 《中国律师》2002,(4):69-69
我曾在国栋主编的《中国大律师》一书中写了一个序,题名为“律师兴则国家兴”,为我国律师制度在国家民主化、法制化中的作用呐喊。两年后,国栋又拟主编《律师文摘》,我想为律师的气质呐喊。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律师,但我不能说我们拥有的正义就最多。”这句话颇值得我们深思。律师是国家民主法制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众多的律师又恰恰不能必然说明民主法制的加强,这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律师本人的素质与气质不同。在我们今天的律师队伍中也确实存在极大差异,有些律师是民主法制的破坏者,是邪恶的支…  相似文献   

8.
一位刚刚走上律师工作岗位的青年朋友问我:“从你的实践经验看,律师要做好辩护工作,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回答他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敢于依法据理力争。第一要依法,第二要据理,第三要敢争”。我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六年从事专职和兼职律师工作,经手过成百件刑事案件。“文革”以后,由于工作变动,直接经手的案件不多,有时听过别的律师的辩护。从我的亲身体验来说,一个律师要做到上面所说的三点,并不是很容易的。拿“依法辩护”来说,这应该说是对一个人民律师的起码要求,是不难做到的吧!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尽然。记得一九五七年秋  相似文献   

9.
朋友,您一定听说过或亲身感受过赶集或者赶庙会,可您不一定听说过赶论坛吧。现在,我就给您讲述一个津门律师赶论坛的真实故事。喜获《中国律师》和天津市律师协会将于2002年12月中旬特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的四大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津共同举办“法学与法治”巡回讲坛暨津门律师论坛的消息,天津律师们都兴奋不已,“工作再忙也不能错过这一难得的一定非常精彩的论坛”一时成了我们共同的心声,我们都期盼着论坛的早日来临,一睹首都名家的风采。12月14日,星期六,是论坛的第一天。我早早起来,…  相似文献   

10.
刘桂明 《法人》2010,(7):63-63
律师是一个不一般的职业,其中之一就是因为这是一个有许多不一般故事的职业。可以说,每一位资深律师都有一个丰富而美丽的故事库。但是,一个执业20余年的律师却对记者说“我没有什么故事可以给你讲”。这是为什么呢?读过本文尤其是接触过本文主人公的人,显然都明白施杰律师绝非一位没有故事的律师。  相似文献   

11.
大概是把《中国律师》杂志从第一期到一百期完整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读者之一。1988年,在我调到省律师协会的第二年,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主办的《中国律师》杂志创刊了。这个中央级律师刊物,是在我国律师制度恢复建立第十个年头,我国律师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她创刊伊始,就受到了广大律师的欢迎。由于当时我是律师队伍中的一个新兵,所做的《吉林律师》编辑及宣传工作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所以对《中国律师》“情有独钟”,从她创刊时起就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期刊物到手,我都是很认真地看,先是浏览,…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位年龄还不算老的老律师,最近却遇到了两件尴尬事。某日,忙里抽闲之余不意在某电视剧中看到这样一个镜头:有位法官和上上下下都搞得很僵,有人劝他要处理好人事关系,他却撂下一句话:“大不了当律师去”。也许别人听了可能不以为然,但我却颇觉尴尬。不料,无巧不成书。春节前一位媒体的朋友告诉我,某法院公开竞聘庭长,一位法官在竞聘中败北。据其讲,败北的真正原因并非是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而是领导早已内定,竞聘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已。他在发完牢骚表示不满之后放出言来:“大不了当律师去”。媒体的朋友问道:“律师(这个…  相似文献   

13.
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2005年6月13日,这一天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平淡的一天,但对于我来说,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不但获得了执业律师的资格证书,而且幸运地成为北京市第一万名律师,成为北京各大媒体瞩目的焦点。同事和朋友闻讯后都纷纷向我表示祝贺,并问我的感受如何。我当然觉得非常幸运,因为承受这个幸运光环的人不论是我还是别人都是偶然的,但仍然觉得非常激动。因为,对北京律师乃至中国律师的发展来说,都是必然的。确实,获得执业律师的资格,对我个人来说只是执业生涯的开端,但成为北京市第一万名执业律师,对于北京律师业…  相似文献   

14.
<正>怎样才算一个好的刑辩律师?做一个什么样的刑辩律师?这是我从法官转型做律师后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经常被律师朋友问及的一个问题。在进入律师队伍之前,我曾经有过近20年的刑事审判工作经历,工作中自然少不了与刑辩律师打交道,那时我就对刑辩律师该有的样子有了自己的看法。从事律师工作之后,我对刑事辩护又有了新的认识,深刻地感受到刑事辩护不仅是一项技术,而且是一种艺术。在律师业务中,刑事辩护关乎当事人最重大的利益,与当事人在其人生最为困难的时候相遇,考验着律师的品行。刑辩律师需要有勇有谋,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5.
全方位法律服务:律师非诉讼事务的新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听一位学金融专业的朋友讲;“‘律师还不是为政府办事!”细细一想,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全今,我们还生活在一种深深的误解之中,以为律师就是“打官司”。“打官司’”“还不是为政府办事”而已。这种传统的“打官司”已经误导了人们的思维,既影响了人们对律师的全面认识,又束缚了律师事业的蓬勃发展。当知道发达国家有SO%的律师忙于法庭之外的事——非诉讼事务时,我们不由为之一震。社会发展呼唤律师承办非诉讼事务的新崛起。法庭外,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一个律师可以进入的广阔“市场”——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交往中,防止…  相似文献   

16.
我们重庆3000律师,名人不少,我是其中非常非常平凡的一位。但是作为律师队伍当中的一员,我想每个律师都有责任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律师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我们听得比较多的不外乎两类,第一类就是律师比较有钱,相当于商人,而且是唯利是图的商人;第二类就是收费高。  相似文献   

17.
律师的上帝就是当事人,律师一旦离开当事人就会成为“下岗”律师。社会的复杂必然为律师造就出千差万别的当事人。律师成于当事人也败于当事人。跨世纪的那天夜晚,我说什么也睡不着觉了,往肚子里灌了半斤60度老白干,还是不能入睡,为什么呢?我是在辗转反侧地想着我的成千上万的当事人。真是一个当事人就是一部小说,一部电视剧,我被我的当事人感动了。其中有几个打了十来年甚至几十年未得到结局的跨世纪案件,更令我感叹不已。“马拉松”式的官司,已经把当事人拖得筋疲力尽,家破人亡了,我感到很内疚。我怎么就不能帮助当事人把这些…  相似文献   

18.
又到了岁末年头的动情时刻。在每期《中国律师》的扉页上;有一个人每月面对广大读者朋友咧嘴微笑,头上却只顶着几根稀疏的头发看看那张喜形于色的笑脸,就知道他多想把人生所有的喜悦和幸福奉送给每一位读者朋友;看看那些“地方支援中央”的头发,就知道他对《中国律师》付出了多大的热情和心血……那个人其实就是我本人。的确,作为主编,我始终视《中国律师》为自己的孩子、爱人乃至整个生命。如果有那么一天,《中国律师》越来越洛阳纸贵,让人爱不释手,哪怕我的头发已全部奉献而成了光头,我也心甘情愿、今生无悔……其实,像我一样…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青年律师,我认为职业道德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以前我在法院工作了很长时间,与许多律师有过接触。现在到了上海,又在上海司法界与律师界交了很多朋友。我认为,职业道德是一个应当引起青年律师高度重视的问题。谈职业道德离不开律师职业的目的,从律师协会对青年律师进行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促使青年人选择律师职业依次排在前三位的因素是收入、具有挑战性和较大的自由度。没有多少青年律师是因为律师能为现实社会正义和公平起到促进作用而选择这个职业的。这固然有一个社会环境问题,如律师地位低、法制水平差等因…  相似文献   

20.
时下大家都在热烈探讨律师专业化问题。殊不知.大家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就是律师本来就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业.是一个目前我国入门要求标准最高的职业.也是一个竞争最激烈风险最大的职业。正是由于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才呼吁或逼迫律师在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专业化分工。无论是业内业外.无论是专家学者,也无论是客户媒体.都要求或希望律师成为专家学者。于是.“专家律师”和“学者律师”便是当前使用率最高的最时髦的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