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分配制度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四个现代化,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的分配正义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财富分配不均、收入差距过大,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导致分配正义问题的原因有劳动就业不平等,劳动过程中工资收入不公平,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非正常手段致富等。必须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税收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约束权力,以实现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3.
对按资分配或剩余索取行为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资分配或剥削的实质是对剩余劳动成果的分配,是生产资料或资本所有者凭借所有权,对他人剩余劳动成果的索取。这种索取权和索取行为,在历史上产生,也必将在历史上消失。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它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和合理性,我们对它应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态度,而不应诉诸道德和感情。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引导和规范,兴利除弊,促进其朝着“三个有利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按要素贡献分配,是我国分配理论与分配政策上一个新的突破。我学术界围绕按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形成以要素价值论为依据和以劳动价值论为依据的两条研究线索,进而产生许多争论。研究按要素贡献分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方法,要正确区分不同经济范畴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体收入分配差距和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是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两个主要方面。 2 0 0 0年我国居民总体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0 .4的标准。2 0 0 1年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与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之比已经达到创记录的 2 .90∶1。收入差距及其扩大会带来某些负面后果 ,甚至极大地危害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但是合理的、适度的收入差距往往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6.
浅谈按贡献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实质是按贡献分配。按贡献分配则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 ,即按劳动要素分配与按非劳动要素分配的结合。因此 ,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这个原则既体现了分配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 ,又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两极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其结果是在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时,个人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为了防止走向两极分化,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要注意反对两种倾向:一是把收入差距拉大与两极分化相等同,以牺牲效率为代价,重新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另一种倾向是对收入差距的拉大熟视无睹,甚至忘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结果走入两极分化的死胡同。国家应从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等方面入手,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建立高效公平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明确地把按生产要素分配确立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分配方式之后 ,有人认为这一分配方式是具有剥削性质的分配关系 ,这实际上对它的一种误读 ,因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分配方式 ,并不具有制度属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与资本主义社会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同的性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并不是对立关系 ,而是完全可以进行有机结合的。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就是主张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特殊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仅运用了马克思的劳动创造财富的理论 ,而且运用了马克思的所有权收益理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误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娟  崔耘 《工会论坛》2001,7(2):54-56
在我国分配制度改革中 ,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分配原则 ,会导致两极分化”的认识误区 ,这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运营 ,阻碍了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 ,必须从理论上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1.
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增长的发动机和加速器。传统的分配模式被打破 ,按“知”分配的方式应运而生。按“知”分配是建立在现代知识分工基础之上 ,以知识 (智力 )资源的占有、配置、开发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 ,并以此衡定其创造价值大小的新型分配方式。它第一次将知识贡献与价值分配明确地结合起来 ,是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对复杂劳动的知识价值的全新认知与确立 ,是经济升华和知识物化的结晶。按“知”分配突破了传统的“权力使人获得物质财富”的畸形模式 ,创造了“知识贡献使人获得物质财富 ,物质财富又使人更好地获得知识”的全新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正确认识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如何正确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经济性质以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是当前理论界争议较多的问题。现实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中,职工根据按劳分配原则领取货币工资,然后用货币工资购买个人消费品,这部分个人消...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中,最重要的就是进一步强调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分析我国国情后提出的。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肯定了这个论断。基于此,十六大报告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部分,八个议题中专门用  相似文献   

14.
一、按“知”分配与传统分配的显著区别 按“知”分配与传统分配模式的显著区别,是在全新意义上对复杂劳动的知识价值的重新认知与确立。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价值的创造只有两个基本要素——资本与劳动。由此也只有两种最基本的分配形式——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显而易见,这两种分配形式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都是公平合理的。在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系统、严谨的劳动价值学说,主要内容包括:商品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出发点,商品的两重性是由劳动的两重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以劳动二重性的原理为依据,科学地阐明了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6.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内涵马春骐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现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进一步明确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上的重要突破。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按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7.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价值分配而非价值创造范畴。其理论依据不是劳动价值论而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理论。按生产要素分配即按照加入生产过程的各要素的所有权分享劳动成果 ,不仅可以维护生产要素所有权利益 ,还可以避免生产要素的滥用和浪费 ,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现阶段我国实行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有人据此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己经过时了 ,应该用生产要素价值论取而代之。而实际上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不排斥按要素分配。创造价值和创造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实行按要素分配并不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否定。  相似文献   

20.
走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市场经济要求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要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前提条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要把按劳分配、劳动所得 ,同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结合起来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