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志明 《创造》2010,(4):102-102
<正>2010年的1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迎来了80岁的寿诞。对于这位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来说,这80年是一个与自己的国家发奋图强、蹒跚前行的80年。  相似文献   

2.
吴敬琏先生是享誉世界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他因力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赢得“吴市场”的美称。2000年12月18日晚,本刊记者在昆明对参加“国家民委‘兴边富民边疆行报告团”来云南的吴先生进行了专访。 记者: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开始实施,但西部与东部的区情有所不同,例如:西部是内陆,自然环境差,人的素质相对较低,人们观念落后,基础设施差,不仅经济环境竞争力远远落后于东部,而且又面临着加入WTO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东部的发展经验西部可以借鉴吗?西部的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路? 吴敬琏: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中国社会面临并且正在经历着两个重要的转变--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本文欲把这两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研究。文章首先梳理了从建国后至今,社会城乡结构和经济体制二者相辅相成的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一些我国现有城乡结构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最终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开始,中国从不发达的市场经济或准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新中国经济开始起步,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绩。但是经过20余年的经济增长,70年代后期中国仍然是一个低收入国家,未能实现经济现代化。摆脱贫困努力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生产率的低水平及其增长缓慢,因此必须针对计划经济体制本身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天津政协公报》2001,(2):40-42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应实行一种什么样的就业制度,这是一个关系每个公民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我们认为,进入新世纪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的情况下,就业制度亦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应彻底告别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制度,实行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就业制度。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创建新型就业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人圈究竟是如何看待中国模式的?本刊专访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政治系主任、教授、美国中国政治学刊主编郭苏建。  相似文献   

7.
一、改革与民意 1、改革开放30年对于中国,意味着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味着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意味着国家综合实力有了大幅提升。国强则民盛。这30年对于中国百姓的生活,则有着更丰富、更真切的意涵:从几代同堂的阁楼到三口之家的新房,从狭窄的羊肠小道到宽阔的高速公路,从公用电话到新款手机,从第一批“万元户”的出现到城市居民收入日趋多样化……老百姓的日子与国家的脉动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8.
陈锦华 《传承》2008,(1):8-11
在1989年政治风波以后,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在社会上引起了新的争论,加上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引起一些人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对主张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的种种责疑和批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于1990年8月18日受命出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直到1993年调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这是我一生经历中面临困难最大的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西方社会转型显著的不同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至今,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了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等,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同步并行、相互交织,涉及社会所有构成要素系统的相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公共政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潭 《湖湘论坛》2009,22(4):10-13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处于大变革、大转型时代的30年,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制度成长的3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众所周知,这种社会主义变革和转型主要体现为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宏大转轨,展示了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治理逻辑,凸显了体制转轨与政策变迁中的中国模式和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黄炎培》真实、艺术地再现了我国著名爱国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早期国家领导人之一——黄炎培探求救国真理的坎坷历程,并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一中国历史独有的侧面,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爱国者,尤其是爱国知识分子和工商业资本家在救国之路的艰辛探索中逐步觉醒,  相似文献   

12.
曾东萍 《同舟共进》2009,(10):37-39
骆思典(Stanley Rosen),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研究中国三十余年。美国南加州大学政治系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政治学会、亚洲研究协会成员。编著有《21世纪中国国家与社会》(英文)、《中国电影艺术、政治与商业间的交互作用》(英文)等。中国青年:从红卫兵到汶川地震志愿者《同舟共进》:您第一次来中国是什么时候?骆思典:我1971~1976年在香港写博士论文,关于红卫兵的思想研究,也是我研究中国的开端。第一次到中国内地是在1980年,去了北京和广州。以后每年都会来中国,去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浙江人事》2006,(7):39-41
事业机构编制管理是国家为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通过机构编制的审批、监督等手段和方式.对事业单位实施规范和调控的特定管理方法.其牵涉范围广.情况错综复杂,尤其是在当前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传统的事业机构编制管理方法和手段面临新的挑战.急需得到加强和完善。近年来,我市对加强事业机构编制管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代广西》2010,(9):10-14
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制度转型,这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一次重大抉择。3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我们这个曾占据人类文明中心地位的古老民族,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经济体制转轨,这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二次重大抉择。  相似文献   

15.
改革过程中面临的诸多矛盾更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所致,而非所谓市场机制缺陷。明确行政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是深化改革问题的关键。胡锦涛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我们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当前的一个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9-10
答:经过改革开放头20年的艰苦奋斗,到上个世纪末,我国成功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进入新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7.
李月娥 《现代人事》2000,(11):11-12
医院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多数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之下,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都保留着计划经济的烙印。随着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医院许多方面表现出对市场经济大环境严重的不适应。人事管理体系在这一总体框架中运行多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与此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多种弊端,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考虑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暂短和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再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日积月累起来的上述社会政治生活的变化.这在30年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在一个多民族的中国,在社会转型期间,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政治上适度集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现代民主和法治是极为重要的。 未来13年的改革,将是改革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与构建民主政治体制双重协进。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时代》,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倾十年之心力而完成的一部邓小平传记。这部五十万字的巨著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国内外重要的研究成果、档案资料和为数众多的独家访谈为基础,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  相似文献   

20.
马中柱 《岭南学刊》2002,1(1):62-64
马克思认为 ,“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①这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创新同样是适用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创新体系 ,就是辩证地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错误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创立起来的 ,要推动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我们就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在创立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所使用的这一辩证法原则。(一)辩证法的否定 ,不是任意的否定 ,而是作为社会主义的“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否定。对于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缺点和错误 ,作出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