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6年,日本对非洲的援助开始超过亚洲,非洲成为接受日本对外援助最多的地区。这一变化是长期以来日本对外援助理念、与受援国关系建构以及与主要援助国互动关系变化的反映。本文试图构建一种援助体系的分析框架,并确定了影响对外援助的三组关系:援助国与受援国的关系、对外援助与国内政治的联系、对外援助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本对外援助理念和政策的变化正是这三组关系在不同阶段影响程度不同的反映。通过研究发现,日本的对外援助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利益和人道主义考虑的范围,将援助作为外交和战略工具逐渐成为其对外援助的一个重要特征。日本的对外援助是援助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这一研究能更好地认识国际援助的发展。另外,日本对外援助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也能为中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外经济援助被称为“政府开发援助”,简称为ODA(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即日本政府支持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援助项目。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成为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以后,日本对华ODA政策经历了新的调整,援助金额逐渐减少,援助的领域、方式也均有调整。“利民工程无偿援助”(简称“利民工程”)就是一种新的援助形态。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阶段论"与美国对外开发援助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沃尔特·罗斯托(Walt Whiteman Rostow)提出了拥有全球视野、深受"自由主义传统"与"帝国主义理论"影响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并试图促使美国实施向欠发达国家提供大规模开发援助的"世界经济计划"(World Economic Plan).在推动这一计划的过程中,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得到了约翰·肯尼迪总统的赏识,因此成为1960年代美国对外开发援助政策的理论基础.然而,最终罗斯托既没有达到追求真理的学术目标,也没有实现推动第三世界国家走向"起飞"(take off)的政治抱负.本文重在探讨"经济增长阶段论"(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的主要内容、意识形态内涵及其影响,从而揭示如罗斯托这样亦官亦学的理论家在推动政策制订和实施方面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官方发展援助政策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作为对外发展援助政策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援助有效性多年来饱受争议.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双边援助国之一,但其发展援助的实施进程仍然远远落后于其既定计划,暴露出发展援助政策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对外发展援助的有效性问题为出发点,以...  相似文献   

5.
对外发展援助是一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战略崛起,中国对外援助的目标、功能和手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中国的对外发展援助需要在战略目标、决策管理体制、执行监督机制等方面做出适时的调整和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对外发展援助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然后探讨了中国对外发展援助的指导思想、战略重点和国别策略.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以及对中国对外援助体系的分析,本文还尝试对中国对外发展援助的决策、管理、执行和评估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法国具有长期对外援助的历史。在对外援助中,法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坚持普遍与重点相结合的地区援助政策,重视法国文化传播,推进对落后国家的气候援助,注重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建立援助评估制度,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等。但法国对外援助也有一些教训和问题:援助目标过多,援助机构复杂,与受援国关系不对等,导致受援国产生援助依赖。我国深化援外方式改革,应注意吸取法国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对外援助管理体系,灵活确定重点援助国别,引导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受援国的文化交流,谨慎处理对外援助中的多边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外发展援助是一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战略崛起,中国对外援助的目标、功能和手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中国的对外发展援助需要在战略目标、决策管理体制、执行监督机制等方面做出适时的调整和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对外发展援助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然后探讨了中国对外发展援助的指导思想、战略重点和国别策略。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以及对中国对外援助体系的分析,本文还尝试对中国对外发展援助的决策、管理、执行和评估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海冰 《德国研究》2011,(2):11-17,77
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对外援助政策调整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内整合与对外协调一致的欧盟化趋势;援助政策与相关政策领域加强协调、进行综合治理的趋势;援助方式创新、注重提高援助有效性的趋势.归结起来,欧盟援助政策调整以突出一致性、互补性和协调性为特色,以增强欧盟在国际发展合作领域内的"可见度"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日本的政府发展援助(ODA,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援助国,日本的对外援助政策逐渐受到我国学者的注意.本文将就日本外援的政策过程及其特征作一概括的评介.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俄罗斯开始加大对外援助投入,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对外援助体系。在对外援助政策方面,从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将对外援助看作履行国际义务、获取国家威望的手段,到主动探索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对外援助政策体系,强调对独联体地区国家援助、“软实力”和国家利益。在对外援助管理方面,总统在对外援助政策中居于中心位置,政府负责决策执行,议会负责相关立法工作,各联邦机构分别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对外援助行动,并成立了跨部门协调机构统筹对外援助行动。在对外援助运作方面,俄罗斯将对外援助行动列入国家计划,主要通过多边和双边渠道对外提供援助。在对外援助的评估方面,俄罗斯提出了援助预算资金使用效果评估方法,定期发布对外援助数据和报告,正在逐步完善对外援助评估体系。近年来,俄罗斯对外援助体系出现较大调整,对外援助管理权有从财政部门向外交部门、从政府向总统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后冷战时代日本ODA政策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开发援助(ODA)作为日本发展自身经济和拓展对外交往的有效手段,对战后日本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加快了急当世界政治大国的步伐,为此更加倚重政府开发援助这一既能有效贯彻自身政治外交意图又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政策手段,而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对外援助总额世界第一的经济实力地位,客观上为日本进行政府开发对外援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根据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发展和日本外交目标与任务的调整,日本对外援助在新的对外政策体系中得到重新定位。一、继续维持日本战略…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民主援助"肇始于卡特政府的人权外交。里根政府建立全国民主基金会,对外"民主援助"在美国趋于制度化。九一一事件之后,推动世界的民主化更成为美国对外援助的首要目标。美国政府的对外"民主援助"不但包括对受援国进行直接的资金、物资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援助,同时还将对外经济援助与受援国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化挂钩。"民主援助"不仅体现了美国政治家对于美国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的笃信,而且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民主援助"也是美国政府运用其软实力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表述从"亚太"转变为"印太".文章尝试从批判地缘政治学入手,将美国的"亚太"与"印太"战略进行比较,考察美国关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想象的变迁及其动力.通过考察可以发现,从"亚太"到"印太"的战略转变反映了美国对华战略从"L形布防"到"半嘴形包围"的转变,以及特朗普政府企图通过全方位竞争以重建美国在各个领域的霸权、通过改变自我认同与巩固和扩大西方式自由民主国家联盟以重塑大国身份和信心、通过寻找战略支点以重构关键地缘政治空间这三个方面的战略诉求.拜登政府上台后,已然继承并强化了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这意味着美国与中国在"印太"地区乃至全球舞台的战略博弈必将长期持续.为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有效应对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国应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涵养大国心态,采取社会创造策略寻求身份和承认,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进行谋篇布局.若"冰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等规划能够持续顺利推进,便可有效破解美国通过"印太"战略围堵中国的图谋.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1月28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出席东盟和中日韩三国首脑峰会时表示, 日本将完全终止实施多年的对华ODA(政府开发援助项目)这意味着日本对华政策将发生 较大变化。日本对华经济援助从1979年至今,已经有25年的历史,其援助总额约合1649 亿元人民币,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面对日本政府对我国经援的 政策调整,我们应从研究日本对华经援的历史出发,正确评价日本对华经援这一政策,充分 发挥其对我国经济的作用。在日本对华经援日益减少时期,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广开渠道, 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与日本政府和企业的沟通,消除日本国民的误解情绪,重新定位对华经援 的实施项日,以对华经援为契机,缓解两国政治紧张局势,带动中日经济区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书架     
<正>美国对外援助:目标,方法与决策周琪李枏沈鹏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本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美国对外援助史,对美国对外援助的目标、方法和决策过程进行了研究。全书除前言外,分上中下三篇,共计11章。上篇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援助政策及其特点;中篇以空间坐标为轴,论述了美国对世界重点地区(非洲)和具体国家(以色列、埃及)的援助政策;下篇总结了美国对外援助的决策过程和特点,对美国对外援助的效果做出了评估。书末附有主要参考文献,为进一步研究美国对外援助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6.
杜鲁门政府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72/6号文件决定将西班牙纳入共同防卫援助协定体系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艾森豪威尔政府继承了杜鲁门政府的这一政策。1953年签署的《美西共同防卫援助协定》标志着美西关系的战略性转变。此后,艾森豪威尔政府逐渐调整对西班牙共同防卫援助资金的使用原则,积极稳定西班牙政治经济秩序,提出了推动西班牙政治民主化的构想。这一时期美西关系的核心是“美援与军事基地的交换”,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实现了平稳过渡。在备受瞩目的中美元首海湖庄园会晤期间,双方以构建新的高层对话机制为依托,以在经贸及朝核等重要议题领域达成合作共识为契机,推动中美关系迈入了一个新阶段。不难看出,特朗普政府的对华外交呈现出鲜明的"交易型"特征,其问题导向性和去意识形态化的战略思维,一方面使中美两国可以更为务实地应对双边关系中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不少担忧,特别是一些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暗含不确定性和风险。文章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实质上反映出一种在美国外交中兼具思想源流与历史经验的"挂钩"政策,其核心是与主要战略竞争者在关乎美国核心利益的重要战略领域进行全方位协调与合作,并将双方在某一领域的合作同其他领域的合作以至于双边关系整体进行挂钩,从而在约束对方行为的同时维护美国的利益。从思想源流看,该政策继承了汉密尔顿式的现实主义传统,将国家利益而非意识形态作为对外战略立足点。从历史经验看,该政策往往是在美国处于"双重弱势"地位——美国国际战略地位处于弱势、总统国内政治地位处于弱势——之时,面对主要战略竞争者的优先选择。对于"挂钩"政策的理论与历史分析,可以为我们理解当今美国的对华战略带来不少现实启发,并为中国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可靠的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美国学者把对中国周边安全研究置于国际体系演变的背景下进行考察,他们密切关注中国周边外交政策调整,把"亲诚惠容"理念与中国提升周边外交软实力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中国展示"魅力外交"的重要途径。美国学者对中美在朝核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有不同的认知,他们从地缘政治困境的角度分析"六方会谈"机制的得失,强调美韩同盟、美日同盟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制约作用。中印美战略关系的形成对南亚及印度洋的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美国学者认为虽然美印对华战略选择不尽相同,但实行对华接触政策符合美印全球战略的需要,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双重因素制约着变化中的中印美三角关系,经济与安全是检验三角关系好坏的试金石。美国学界有关地缘政治经济考量、软实力外交、联盟体系制约作用的研究,凸显了其当代中国周边外交与安全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NSC5429/5、NSC5612/1与NSC6012等文件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大陆东南亚援助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它们包含了该政府对东南亚援助政策的主要原则.本文以上述文件为中心,参照相关美国外交档案,考察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南亚援助政策的形成背景和内容,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南亚援助政策的特点、影响做一考察.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参与政府开发援助(ODA)的重要国家之一,也是亚洲开发银行(ADB)的实际领导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已经建立了成熟的ODA-ADB框架模式,无论作为双边援助体系中的援助国,还是多边开发银行体系下的领导者,日本都在不断追逐自身利益并推进国家战略。通过近年来日本在南亚地区,尤其是在印度的开发援助活动可以发现,两种貌似不同的援助方式,实则指导思想别无二致。日本在南亚地区开发援助的信念与实践充分反映了二者从属于同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并彰显其意欲扩大地区性影响力的政治与经济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