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小布什上台伊始,在外交上大刀阔斧,四面出击。中美关系也因其在售台武器、反华议案、允许陈水扁“过境”、撞机等事件中态度强硬而一度阴云密布。但近期以来,美国多次强调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并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如对华正常贸易关系(NTR)的再次通过,中国“入世”双边协议的全面达成,为更好地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分歧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国务卿鲍威尔的成功访华,标志着中美间高层交流机制的恢复。而小布什10月份的正式访华,将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再创良好的契机。种种迹象表明,  相似文献   

2.
冯彬 《廉政瞭望》2018,(6):60-61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被解职了,悲催的是,特朗普从未向蒂勒森解释为伺将他解职;更悲催的是,蒂勒森是看了特朗普的推荐才知道自己下岗了,特朗普“推特治国”的操作,再一次升华。有媒体评论,“白宫看似正存进行春季大扫除。”  相似文献   

3.
顾保孜 《湘潮》2013,(6):16-19
基辛格突然提出拜访要求,留下“整周”“隐患” 1973年11月10日至14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这是他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第六次访华,也是他就任美国国务卿后第一次访华。周恩来抱病接见了他和他的随行人员,与基辛格举行了多次会谈。  相似文献   

4.
<正>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双脚踏上北京首都机场,开始了举世界瞩目的访华之旅,中美关系随之解冻。尼克松访华,中美高层直接对话,打破了中、苏、美三个大国相互抗衡、互相制约的平衡,表明中美两国为了战略上的共同利益,存异求同,开始联合抗苏。鉴于中美高层接触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性,为使尼克松访华顺利,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原因,中国政府在毛泽东的主导下,煞费苦心作了一系列神秘而富有戏剧性的铺垫。  相似文献   

5.
近几个月以来,美国高层接连访问中国。8月,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来华“战略对话”;10月,美财政部长斯诺、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为首的经济班子集体访华,随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到京;11月,美国总统布什到访。美国高层如此密集访华,既有现实需要,也集中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更趋理性、更趋现实的调整,美国对华“接触加遏制”的政策正由倾向“遏制”向更加倾向“接触与合作”转变。出现这种微调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方面:一、美国认识到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认识徘徊,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遏制中国论”,美国朝野…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期间.中美双方讨论的议题之一是气候变化合作。中国外交部2月15日在网站上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称.双方将在汽车减排等五个领域实施合作计划。  相似文献   

7.
速览·中国     
要闻希拉里·克林顿访华开启中美合作新时代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21日在北京分别会见了来华访问的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中美双方就应对当前的国际  相似文献   

8.
温尧 《党史文苑》2011,(8):63-64
政党交流作为众多外交渠道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对中国外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美政党高层对话是新时期中美外交关系发展的新产物。本文着重从中美政党的特性、美国战略转移的背景以及对2010年两次中美政党高层对话的解析等方面阐释中美政党交流的特征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3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宣布,蒂勒森不再担任国务卿一职,由现任中央情报局局长蓬佩奥接任。消息一出,自2017年11月特朗普与蒂勒森出现不和传闻以来,有关后者会否离职的猜测终于尘埃落定。虽然特朗普就职一年多来,已有多位政府高官遭到解职或主动"挂印而去",但此次蒂勒森去职却传递出一些深层次的微妙信息,这一看似"普通"的人事变动折射出美国政坛风云的万千变幻。  相似文献   

10.
四、中美建交对台湾的影响 1969年10月,尼克松在联大公开表示愿与中共谈判。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驱逐台湾政府,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力。1972年2月27日,中美公布尼克松访华的《联合公报》。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它标志着一个时  相似文献   

11.
30年前的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越过辽阔的太平洋向中国人民伸出和解之手,前来北京进行他自己称为震撼世界的“打破坚冰”之旅。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30年后,美国第43任总统布什于2月21日~22日访华,适逢中美两国签署《上海公报》30周年。通过这次访华,中美双方又把两国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美关系风雨30年 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以卓越的政治智慧超越分歧、寻求共识,打开了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当时,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著名的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公报中有关的重要内容,至今仍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法律基石。  相似文献   

12.
万强 《党史文苑》2004,(7):40-41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周恩来在北京握手,标志着相互敌对几十年的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解冻。尼克松在华期间,中美双方达成了多项共识,并发表了联合公报。尽管美国政府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但仍不肯轻易放弃其在台湾的影响,将其划在了他们的“核保护”之下。台湾问题仍是横亘在中美两国之间的一道巨大障碍。1973年11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谋求解决办法。正是他的这次来访,使周恩来遭受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厄运。不速之客基辛格成为周恩来挨整的导火索基辛格这次访华受到中方高度重视。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亲自同他进…  相似文献   

13.
《支部生活》2009,(4):16-16
胡锦涛访问亚非5国;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举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在京开幕;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美俄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 英法核潜艇在大西洋离奇相撞;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华.  相似文献   

14.
战略经济对话与中美经贸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月20日,在中美两国首脑的支持下,中美双方发表了《中美关于启动两国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共同声明》(以下简称《共同声明》)。依据《共同声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主要讨论两国共同感兴趣和关切的双边和全球战略性经济问题,对话每年举行两次,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  相似文献   

15.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双脚踏上北京首都机场,开始了举世瞩目的访华之旅,中美关系随之解冻.尼克松访华,中美高层直接对话,打破了中、苏、美三个大国相互抗衡、互相制约的平衡,表明中美两国为了战略上的共同利益,存异求同,开始联合抗苏.鉴于中美高层接触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性,为使尼克松访华顺利,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原因,我国政府在毛泽东的主导下,煞费苦心地作了一系列神秘而富有戏剧性的铺垫. 毛泽东采纳四老帅联美抗苏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1973年11月10日,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抵达北京。这是他同年的第二次访华。11月12日下午,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基辛格。会谈时,毛泽东谈到台湾问题。基辛格表示,美国不能立即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美方态度暧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课》2011,(2):90-93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之路有了良好的开端。经双方磋商并同意,以中国外长姬鹏飞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为首的外交班子,  相似文献   

18.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美国总统布什19日晚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这是布什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内首次访华,也是中美元首今年的第5次握手。20日上午,胡锦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与布什总统举行了会谈,就中美关系和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而重要的共识。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深互信,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随后,两人共同会见中外媒体的记者,就双边关系等问题阐述看法。会谈中,胡锦涛积极评价近年来中美关系取得的进展,并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五点建议:第一,保持两国高…  相似文献   

19.
1994年春天,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带着克林顿的“最惠国待遇”牌和“人权”大棒访华。作为外交部发言人,吴建民在中国领导人与克里斯托弗会谈后举行了一个“吹风会”。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军事交流与合作作为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是中美两国关系的"晴雨表"。克林顿打破外交惯例,在白宫主动提前来会见张万年1998年9月12日至22日,在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