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从学术思想的层面、从历史纵深感的层面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三个不同的视角。从"新法家"的视角看,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古代中国的法家、现代中国的新法家,都有内在的联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吸纳了法家与新法家的思想;从"新宪政"的视角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这个内容可以支撑一种新的中国式宪政;从"新中国"的视角看,"新中国"是一种文明秩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是对"新中国"作为一种文明秩序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钱蘅  钱挺 《学理论》2013,(13):50-51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均提出了更为具体、明确的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者构成依法治国方略向纵深推进的四大支柱,相互依存,共同支撑法治的大厦。它们共同构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四维,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一种靠共同体所认同的规则形成的一种有秩序的社会状态,是社会成员达到一定的规模的人类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与"武功"相对应的"文治"的基本形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关注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而且要关注公民义务的履行;不仅要关注对权力的控制,而且要关注权力使命的完成;不仅要关注实体正义,而且要关注程序正义;不仅要实现形式法治,而且要进一步实现实质法治;不仅要看到并充分发挥法治的优越性,而且要看到并尽力避免法治的局限性;不仅要看到法治与政治的紧密关系,而且要将法治放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大格局中定位;不仅要在社会价值层面确定法治在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位置,而且要看到法治对于治国理政的体系性效用。  相似文献   

4.
国企改革亟须明确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国企改革和发展步入攻坚阶段与关键时期,怎样深入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我们认为当前亟须明确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确定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与具体措施,是人类进步与文明的表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苦苦思索和选择的结果。从根本意义上讲,依法治国是要建立法治国家。但依法治国有其长期性、艰巨性,它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并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全面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纲。《决定》提出并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许多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分析了全面推进我国依法治国中的7个前沿问题,即2个"坚持"、5个"关于"。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求知》2016,(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党的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全面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建设的新成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而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必须充分理解以下三个问题。一、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不断吸收党的建设理论成果和经验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党的理论建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路线纲领下,有不  相似文献   

8.
正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研究,有三个重大问题尤其需要加以关注。第一,既要坚持顶层设计又要注重基层探索。进行顶层设计,有两大优势。一是能够高屋建瓴,总揽全局,通观社会系统各子系统和各层次之间的复杂联系,因而能够认识到从低层次系统角度认识不到和难以认识到的问题,能够克服传统方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病;二是进行顶层设计,能够从社会系统最高层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对河北省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做了调查。总的来看,这些企业的党组织在转机建制、加快发展、保持稳定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对党的自身建设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进。但是,按照十四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仍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于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 当前,有些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主要是在“中心”和“核心”关系上认识不够全面正确。例如在企业重大决策问题上,想参与怕干预,想到位怕越位;在保证监督企业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坚持党管干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首要特征,依法治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与重要途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把握当代国情基础上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其必然和坚持党的领导存在本质层面的逻辑关联:党的民主革命功绩及执政合法性,决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党的社会建设成绩及坚持人民本位的正义属性,决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现实逻辑;党的民族文化精神传承者与民族根本利益捍卫者身份,决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1.
张程程 《瞭望》2021,(2):14-15
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正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个历史性的成就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二是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三是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四是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阐释好"全面",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和前提性工作,是深刻领会和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依法治国之"全面"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法治逻辑的全面展开,法的中国化表达的全面体现,法的主体性的全面建构,法的作用领域的全面覆盖和作用方式的全面体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具有两种性质,即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制度变革,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制度变革,后者并不属于当前论域。法治在我国表现为两个阶段,即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改革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致的,违背法治国家原则的所谓"改革"正是改革的对象。改革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它们是兼容性、相关性、一致性与矛盾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1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决定。党的十九大更是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总方略,勇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使命,需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点,明确定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切入口。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阐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根本道路、总目标、基本格局、基本方法和依靠力量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是推进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伟大实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1,(7)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首要原则。从法治理论的角度深入阐释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要义,可以明确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统一。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应当时刻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只有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与各方面,才能确保法治落地并深入民心。更进一步说,将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相互衔接,以双轨制的规范体系作为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基底,是诠释其法理正当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而必须坚持的五大原则各自包含丰富的内容,对整个法治建设具有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作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一个新阶段,全面依法治国的阶段性特征是由法治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和营造中国法治持续发展的基础等针对性战略举措所决定的。适应法治要求的体制机制建设和社会行为文化建设,既构成决定法治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中统筹程度最为聚焦的两个方面。它们构成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