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之一,其职业形象深度影响高校思政工作的质量。在具体实践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具有政治导师、授课教师以及生活朋友等多重职业角色,其职业形象超出一般意义上的任课教师或行政干部,其职业素养具有综合性特征。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具有象征、示范、感染等隐性教育功能,它不仅调节了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相互交往关系,也有利于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此,必须从提升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能力、强化辅导员的反馈评价机制等方面共同塑造高校辅导员良好的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桂林市四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党员身份总体认同度高。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精英群体的代表,但也存在党员模范作用发挥程度不高,影响力不强的问题,建议通过身份符号强化,增强党员身份的个体认同;培养质量强化,增强党员身份的群体认同;示范作用强化,增强党员身份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认同是基础,践行是目的。本研究运用社会学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以青岛市七所高校2000名在校本科生调查数据为基础,总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及践行意愿状况、特点及其群体间差异,分析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对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对影响力。同时,针对调查分析结果,从主观意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主要是指当今在校大学生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接受。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高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总体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少数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程度不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程度或认同情感不高、知行不统一、大学生群体间认同差异较为明显等。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大学生个体等方面。因此,要搭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五大机制,即构建理性认同机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构建社会实践参与机制,促进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构建沟通互动机制,注重意识形态教育贴合学生实际;健全学生管理机制,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形成价值观引领机制,提升大学生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网络大V等不同主体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著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且其影响力的大小因大学生性别、年级、学科等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思政课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持续强化大学生政治认知,激发大学生政治情感,丰富大学生政治参与,增强大学生政治信任,以实现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群体的获得感状况直接影响着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调查显示,目前高校辅导员总体获得感良好,但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年龄、受教育程度、学校类型、职称均对高校辅导员获得感产生影响。当前提升高校辅导员获得感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改善高校辅导员的物质报酬及工作条件,激发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和自豪感,提高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群体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意识、思想倾向、国家情怀等一系列认同问题都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和文化安全,并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后继发展。在厘清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青年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的问题并分析成因,从"认识-内化-认同-自觉-自信"的内在逻辑出发,探究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实现政治认同、达成思想共识的路径,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筑牢信仰、坚定信念以及树立信心,更好地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力跑重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某高校持续采集的大学生基础信息调研数据,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及典型群体间的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推进的环境中成长,学生个人发展期待更高,发展路径更加多元,但全球胜任力尚显不足,价值观念也深受网络影响,学业及发展压力持续提升,认同主流价值但政治认识尚不成熟。基于上述分析,文章给出了高校开展学生教育引导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中坚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主力军。积极建构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是夯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文章认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建构要体现出实践性、时代性和审美性,在多重形象融合过程中积极彰显政治、育人、文化价值,最终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0.
职业认同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自身成长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和分析了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原因,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强化职业精神、提升职业能力、激发工作动力、加强自身规划意识等应对策略,以期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  相似文献   

11.
当前通过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来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和社会认同已成为学界共识,但面对辅导员队伍存在的知识结构狭隘化、职业认同感缺乏及培养体系缺失等问题,如何落实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文章拟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角度,分别从政府投入、在职培训及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来探讨推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成才动力、强化实践能力、提升幸福感的重要作用。高校劳动教育应当遵循认知认同、价值认同、行为认同并最终形成良好劳动品质的内在逻辑,通过加强价值引领、强化实践体验、回归生活世界、营造良好氛围等措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积极作用,彰显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3.
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现代公民意识的相关知识和场域理论,来尝试阐释大学生政治认同观与高校公民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结构,确立爱党、爱国家、爱民族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意识教育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公民教育建立在对执政党、国家、民族进行认知的三位一体的思想结构上,这三者之间存在特定的竞争性和同构性关系,以此为基础形成大学生政治认同观的生成场域,习性化为大学生群体的正确政治认同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是大学生对于政治体系在心理和情感认知的反映。当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整体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着虚假认同、反向认同及认同与实践背离的问题。风险的不确定性、反思性、全球性以及网络的出现、流行都削弱了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为此,应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有效性;建立双主体互动机制,完善政治认同教育,在实践中强化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5.
身份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位置体现,辅导员身份认同对于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文章试图在社会认同理论视角下,通过内外群体的过程比较,探讨辅导员身份认同现状、危机,以及组织、同侪、学生等各种群体力量如何与辅导员自我一起建构和形塑了辅导员群体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6.
作为网络舆情重要的集聚地,微博的"井喷式"发展给高校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微博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现状、高校官方微博建设现状以及影响力等方面,分析了当今微博在高校的应用情况,随后,从微博对高校网络舆情影响的广度、传播的速度、与大学生思想状况内在的契合度三个方面分析微博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最后,提出从提高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增强官方微博传播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以及组建网络舆情监测的常备队伍等四个方面,就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是一种具有诸多优势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已经成为不得不认真应对的时代课题。因此高校应该把握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从教育理念、方式、内容等方面全力创新驱动和整合发展大学生群体政治认同朋辈教育,以此建构起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的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陈翱  周晓庆  罗强 《山西青年》2022,(9):150-152
通过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们更好地发展,因此,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非常重视。近些年,随着各种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开展,高校的科技创新竞赛组织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相关的组织管理能力水平并不是很高,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组织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分析探讨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组织管理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探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在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组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于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组织管理水平、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能力发展机会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而本文就以此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在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建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充满巨大活力的特殊社会群体。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自媒体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有利有弊,作者在深入探究自媒体发展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所起积极和消极作用的基础上,认为应通过强化党的政治领导、提升教育者的政治与媒介素养水平、提高大学生利用自媒体进行政治参与的能力、完善自媒体发展环境等途径,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五所城市的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少数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性认同欠佳、不能用中国梦引领个人梦、缺乏践行中国梦的自觉能动性等问题。因而,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必须立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引导大学生主动用中国梦引导个人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