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积多 《学理论》2013,(12):17-18
随着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日益艰巨,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际上敌对势力针对我国的颠覆手法日益翻新,这使国家意识形态研究备感紧迫,必须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理论研究,大力开展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吸收借鉴西方文明,创新工作方法,特别是盯紧网络媒体,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队伍建设以及建立意识形态安全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心理相互转换的桥梁,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起着"晴雨表"和调节器的作用.当前社会思潮日益多样化,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影响力增强.分化趋势加快,彼此间相互影响增强,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愈加复杂.有效疏导社会思潮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中国特色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意识形态作为反映并代表国家根本利益的价值观念系统,其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面对现实生活中多元化社会思潮的纷争以及由此带来的冲击,要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就必须从捍卫国家政权安全与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重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着重从提升党建质量、紧扣中心工作、改善网络治理、坚持价值引领等方面出发,全方位构筑新时代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屏障。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安全是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核心。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实现需要一种文化上的战略性自觉,而非被动地作为强势文化的模仿者和接受者;需要一种广泛、深刻的主流文化认同,以取得文化领导权与舆论的主动权。只有文化事业繁荣发达、文化产业富有竞争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才有足够的文化底蕴、理论依据与现实支撑。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加强供给端改革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客观要求,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当前,国家意识形态供给方面存在供给主体的非单一性、供给内容的非对称性、供给方式的非科学性等问题。为此,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迫切需要实现供给的有效性、供给的均衡性和供给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斗争形势进一步复杂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及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与挑战。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要有效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管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网络传播技术优势.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关注跨国公司对国家安全的双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只是一只脚迈入了 WTO的门槛,但国人对跨国公司的所作所为并不陌生。人们在享受跨国公司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也还是真切感受到了它们对自己造成的生存压力,只不过多是从经济角度去体味这一点。有关专家指出,在适应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跨国公司对国家安全的双面影响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当全球化的大幕拉开之后,人们会发现,主权国家已不再是全球舞台上唯一举足轻重的角色。跨国公司,特别是一些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正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和空前发展的规模,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球的经济风…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9,(10)
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在网络空间这个新战场上,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主流意识形态遭受严重冲击、网络防护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网民安全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提出从网络内容建设、创新宣传形式、加强技术防护、完善制度规范、提升网民素质多个维度着手全面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7)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整体战略布局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之一,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波诡云谲、瞬息万变,带给中国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中国而言,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机和价值秩序混乱,这一切都严峻地考量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和现实都需要我们以更为开阔的思路来研究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重塑理想信念、坚定政治信仰,以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筑坚强意识堡垒。  相似文献   

10.
樊慧 《学理论》2012,(16):46-47
全球化已成为时代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一历史境域下,我国国家意识形态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多重威胁,社会成员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力下降,因此,为了实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现代性转化,探讨当前我国国家意识形态面临的问题,寻找维护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仍是一个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介传播已进入了"微"时代。微传播所具有的内容碎片化、主体个性化、传播方式交互性、议程设置能力强劲等特质带来了传播内容质量良莠并存、商业化趋于严重、受众过分依赖微媒体等问题。由此,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直面现实,要注重掌握和利用微传播的特质,改进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加强大学生媒介素质培养,加强对微传播的监管,多措并举,以切实维护我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1,(4)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指导思想。意识形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实现意识形态安全,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基本方略,以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的基本思路,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面对的基本形势、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于意识形态安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切入点,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基本方略为指导,确立实现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安全的主要内容。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决定了它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主要阵地。意识形态与政党具有内在联系,坚定不移地维护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反对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是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文化自信巩固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战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全新历史境遇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所在。如何在现代性语境下的文化图景中保持定力,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底蕴,积极应对文化构成、价值选择的问题挑战,凝聚社会主义思想共识、引领文化认同,厚植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根基亦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经济安全是基础,政治安全是根本,而政治安全的实质就是意识形态的安全。伴随着全球化、网络化及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动,多元价值观、各种理论对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影响力和冲击力不可小觑。国内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矛盾问题、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固化以及信仰教育的弱化,使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严峻挑战。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做到"守"与"为"的统一:"守"得坚定彻底才能增强定力、不忘初心,"为"得切实有效才能指导实践、引领未来,最终以意识形态安全巩固国家政治安全。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0,(4)
马克思在深入剖析黑格尔经济理论和批判其国家哲学的过程中,理性、正确地窥探到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真正关系,在充分吸收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创新地使用人的本质理论对其国家哲学的分析框架进行了革新,在唯物史观前提下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论科学地阐释了其国家思想的本质、实质以及未来发展态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重新审视马克思国家哲学的演进脉络和主要内容,对于我国公共管理职能的发挥、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在此背景下,借鉴话语权研究方法,提出一套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符合微生活时代诉求、遵循意识形态微媒体传播规律、满足高校主客体互联互动,以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全媒体时代到来,推动微传播成为主流的信息传播方式,开辟了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新路径。有效实现全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微传播,应努力做到适应“微特质”,转变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传播体系;挖掘“微内容”,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日常化大众化;重视“微受众”,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群体;运用“微媒介”,培养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代言人。  相似文献   

19.
应以历史文化、政治体制和执政理念认同为前提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意识形态认同,宗教信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历史文化认同需要破解的一个核心问题,政治体制认同必须明确在民主、国家形式以及社会与法的相容性等问题上的原则,执政理念认同的难点在于执政党如何有效回应当今社会的多元政治观,实现人们对于政治的回归,统一多民族国家意识形态认同既是新社会空间的构建过程,又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种考验。  相似文献   

20.
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既要汲取以往的经验,又要积极创新。当前,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党的先进性与否涉及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与接受程度,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升党的凝聚力和话语权,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建坚强的领导核心;积极发挥文化工作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动性,为意识形态工作创造场域、提供平台,促进意识形态功效的实现,维护意识形态的安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内容的通俗化与传播渠道的丰富性,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拓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