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改善民生"的历史唯物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善民生",从根本上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唯物论命题.改善民生的理论基础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根本途径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价值追求在于人民生活需要的满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是改善民生的指导思想.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满足人民群众的当前需要并引导其向新的层次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2.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秉承马克思关于精神生产的方法论原则,用文化生产来指称当代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复杂交织的新状况。他们通过赋予传统文化观以物质的社会关系内容将文化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关联起来,并进一步将文化生产理解为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价值选择。同时,他们突破法兰克福学派将大众文化与人民主体意识对立起来的做法,强调文化生产是人民主体意识的表征。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他们还致力于在现实的文化生产过程中揭示主体意识的存在状态及其实现。借助于文化领导权理论等诸多理论资源,他们揭示并展现了现实文化生产的动态建构特质,并实现了主体重塑。我们需要从学理和现实两个层面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产思想给予批判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建立以后,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根本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这个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消灭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就基本上扫除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虽然  相似文献   

4.
社会生产由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组成。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促进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两种生产的能力,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即文化生产力,简称文化力,是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就其内容来说,同社会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文化两大系列。马克思认为,科学是生产力;邓小平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文化经济简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经济化趋势日趋明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正逐渐孕育出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文化经济。     所谓文化经济就是以文化观念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为产业主体支柱的经济。文化经济是相对于物质经济而言的。物质经济是指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为核心的经济形态。它是人类社会在低级发展阶段的产物,其特点是:在生产上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主,以自然资源为原料,以具体的物质生活产品为产品终极对象,产业结构围绕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进行组织和布局;在消费上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为主要目标。文…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基本内涵与矛盾的主要方面都发生了改变,更加强调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和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更加强调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内在统一,更加注重新时代人民生活的内涵、品质与价值。新的主要矛盾论断是基于新的实践要求的理论创新与发展,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作了有力注解。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属于"需要"与"生产"之间矛盾的基本范畴,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最大发展中国家地位没有改变的大前提下,国家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与中心任务仍不会改变,这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属性无法根本改变。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演进,社会主要矛盾势必呈现出新的形态与特征。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但眼前的这个实例怎样呢?上海×分厂的这种冷冻干燥机,既不能制冷,又不能干燥,买了来就象一堆废铁。既然这样,厂家为什么还要生产呢? 一件商品有了使用价值才能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矛盾关系,对繁荣经济、深化改革有重大意义.这里对生产与需要、计划与市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三对矛盾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供求关系的稳定性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运动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民群众的需要不断满足和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生产与需要的矛盾反映在商品生产领域里是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经济作为建立在公有制基础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实现人民满意、人民幸福是我国各地方政府努力追求的目标。通过收集各类资料并编写脚本,我们发现重庆市政府在"宜居重庆"的改革实践中,通过"做对蛋糕"而不是"分对蛋糕"提供了人民满意的物质性公共服务,使人民的满意度增强和幸福感提升。其对于我国其他地方政府的启示性价值在于:实际上,没有抽象的精神生活、没有抽象的满意,只有通过人民需要的物质生产才能够促进人民满意;只有"生产对的,而非生产贵的"才能满足人民需要;没有抽象的"幸福指数",至少从目前来看,只有"做对了蛋糕"的物质提高才是幸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除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之外,还要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生产的良好发展。因为社会生产中包含着生态生产,而当前我国社会生产的落后,主要就是生态生产的"落后"或疲软。  相似文献   

11.
一、消费热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 ,我国的消费体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由传统的供给导向型转变为需求导向型 ,卖方市场让位于买方市场 ,生产者主权也让位于消费者主权。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积极寻找和培育我国城乡今后的消费热点 ,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有以下重要意义。①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 ,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市场经济是市场取向 ,生产者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意愿和爱好。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原动力,是保障人民生活和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提高,能源生产及供应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建国以来我国建立了能源工业体系,保证了整个国民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多层多样性特征,建设多维度人民福利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为保证福利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需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坚持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围绕人民需要展开生产力布局,依循人民性路径进行宏观调控,防止人民福利建设的工具化倾向。在上述基本保障的支撑下,从大福利的视角推进建设,全力解决贫困人口福利供需矛盾,调整社会资源,加速福利建设整体性布局,提升发展质量带动人民福利建设,让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助推新时代人民生活从物质富裕向全面美好跃升。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考察期间发表的重要谈话内容非常丰富.抓住有利时机,加速发展经济,是贯彻整个谈话的一个基本思想.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社会的发展,主要是指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主要标志.物质生活的需要,历来是类生活的第一需要.如果生严力水平低,经济发展速度慢,人民生活不  相似文献   

15.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列宁说:“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只有生产力大大发展了,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特征,是以全体人民生活幸福为标志的社会发展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价值目标,是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现实表达。制度逻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体系所蕴含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性联系和规律性要求,是约束域内人们行为选择和价值实现活动的规范和准则中所蕴含的思维规律和原则要求。共同富裕既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也要保证全体人民过上物质生活充裕、精神生活充实、公共服务优质周全、生态环境优美的美好生活;因而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有自己的制度逻辑: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保证;充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经济基础;以高水平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治理逻辑,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内涵的文化建设逻辑;确保人民充分享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思想道德治理基础,以公平正义为主要内涵的法治保障的制度逻辑等。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86,(12)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它为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空前充分的条件。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按照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到本世纪末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将实现翻两番,全国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进入小康阶段;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奋斗,再用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继续发展生产力,实现接近或达到当时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语言艺术的文学日益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利用文学阵地,广泛汲取文学知识,已成为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丰富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需要。利用文学阵地,借助文学手段,对广大职工群众进行宣传和教育,应当成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的伟大成就: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这个时候、在这个阶段,提醒一句,要特别注意保持清醒。要清醒地看到,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现在和未来相当一个时期内都还会存在。初级阶段是生产力还不发达的阶段,如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是紧迫的、艰巨的又是长期的任务,党的基本路线任何时候都要牢记不忘。  相似文献   

20.
生产亦称社会生产,是人们利用生产工具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用人均国民收入的多少来衡量。消费是人们消耗物质资料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过程。它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两个部分,居民个人生活消费是其主要部分。生产与消费相互制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