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聪 《前线》2016,(8):78-78
正【引用】"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  相似文献   

2.
正回眸百年,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一竿竹,一直凌云常青,气节凛然。面对他,我们想起王安石的《咏竹》:"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他叫李竹如,是中国抗战史、中国新闻史上的烈士,也是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史上职级最高的烈士。一手拿笔,一手拿枪,他主持起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权保障条例。他赍志而没,时年仅37岁。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3,(Z2):74-75
<正>宋方青主编的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的《法理学》(第二版)对同书第一版作了许多修改补充,进一步提高了质量,值得充分肯定。《法理学》(指《法理学》二版,下同)"法的概念"一章分为三节:一节:法的语义分析;二节:法的本质;三节:法的特征。以下笔者按顺序对该章提出若干商榷意见,以利三版时修改。一、关于法的语义分析部分《法理学》第19页认为,分析当代中国法治语境中的  相似文献   

4.
正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常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竹之用竹与人类的文化生活很早就结下不解之缘。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以改革思维推进体制机制完善,给"想为、愿为、能为、善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必将激励广大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履职尽责、拼搏创新、担当作为。古人云:"凡为官者,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这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就是领导干部的担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有宣、夹二纸,堪称二宝。"——张大千走进夹江县马村乡石窖村,一个高大的篁桶映入眼帘,这是蒸煮竹料的器具。"片纸来之难,过手七十二。"夹江竹纸古法生产技术流程大小工序有72项,与"蔡侯纸"技术一脉相承,夹江纸农说是"蔡侯赏给了一碗饭吃"。夹江竹纸制作工艺同明代崇祯年间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杀青》篇中所载的竹纸制作工艺和所用原料完全相合。"夹江竹纸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工艺古法,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一项重要遗存,是中外闻名的竹料制纸之典  相似文献   

7.
正郑板桥是清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他一生画竹、咏竹,爱竹成癖,平日无竹不居。为官十二载,亦如他笔下的竹一般,清正有节,勤政爱民,颇有政声。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妨从板桥先生的"竹"中品味为官从政智慧,修身律己、担当尽责、忠诚履职,真正成为群众心中的好干部。  相似文献   

8.
正"竹、兰、梅、菊"既是用来表现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更代表着具有坚韧不拔、默默奉献、自强不息的人。而在二师二十九团却有着一帮如竹、如兰、如梅的女人们,虽然她们只是埋头在土里"刨金"的普通人,但是她们却在致富路上用辛勤的汗水和灵巧的双手描绘出了美好的生活。坚韧如竹的王秀敏"竹有节,有千节,虽清瘦,却挺拔,风过不折,雨过不浊,千磨万击仍坚韧"。有人说这句话是专门为王秀敏打造的,一点都不过分。2001年,王秀敏一家人来到二十九团十连  相似文献   

9.
正"《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曾子讲"止于至善"之前专门讲"止"。先引《诗经·商颂·玄鸟》两句诗:邦国都城周围方圆千里,都是民众居住的地方。——这是说民之止。再引  相似文献   

10.
乡贤归来     
正开篇的话今年"两会",《"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到当下一个热词——"新乡贤文化"。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一节里,有这样的表述:"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回顾我国千年农耕文明,乡贤历来都是受社会民众普遍推崇与尊重的一个文化群体。他们是乡村道德教化的楷模,也是乡村建设的引领者与实践者。而乡贤文化作为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成为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1.
竹子因枝干挺拔,风韵潇洒,心虚节坚,凌霄傲雪,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古代文人将其列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北宋诗人苏轼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生动地反映了竹子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史载唐代萧悦、孙位均善画竹,但自北宋文同创立墨竹写意之法,竹子才成为中国画的重要题材。文同以后,历代画家中善画墨竹者代不乏人,形成中国绘画史上一道奇特的风景。贵州画  相似文献   

12.
《新长征》2007,(4)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这是叶剑英《题画竹》的一首诗。凌云溢思,松竹劲节,表达了他在革命的危难时刻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经得艰难考验时",也是叶帅入党道路的真实写照。叶剑英(1897-1986),广东省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参与筹建黄埔军校。叶剑英早年是个追随孙  相似文献   

13.
铜鼓台     
正铜鼓台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与百子巷、潘家沟、棉絮街、新民街等街巷相邻。清末,此处设有铜鼓台,作为祭祀和集会的场地,由此得名。《巴县志·古迹》记载:"铜鼓台,《通志云》:在县莲花坊,按台早废,今有铜鼓台街。"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巴县绅商傅中和、罗茂昌、董明华等捐资,在铜鼓台设存心堂,给孤老施米、衣、药、棺等。因有存心堂,此街发展为存心堂街。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五卷记载:(1962年)12月26日作《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于晨七时批示林克:"请将诗一首付印,于今天下午印成五十份,于下午六时前交我为盼。"这首诗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铅印诗稿与发表稿有一处不同,"高天滚滚寒流急"句,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绥阳县将金佛山方竹产业作为"一县一业"脱贫产业重点打造,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两相宜。金佛山方竹是自然分布类型较丰富的竹种,适宜生长在海拔1200米至2500米生态较脆弱的高原山区,同时是造纸、竹胶版竹器编织的好原料,竹笋质地晶莹、笋肉肥厚、味美鲜嫩,有"竹类之冠"的美誉。近年来,绥阳县将金佛山方竹产业作为"一县一业"脱贫产业重点打造,依托原有的10万亩竹林,  相似文献   

16.
正"《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曾子所引第一首诗是《诗经·周南·桃夭》,此诗歌唱幸福婚姻。全诗三节,每节四句,所引为第三节。夭夭,形容鲜嫩而艳丽。蓁蓁,形容茂盛。之,此、这个。子,指女子。于归,出嫁。宜,合适、相称;宜家谓家庭和顺。有一本书这样翻译四  相似文献   

17.
<正>在翻阅过的书籍中,李瑞环的《务实求理》一书给予我以下几点感悟,为我做一名务实型的领导干部指明了方向。做人"求正"。"堂堂正正"是做人之本,也是一切道德之源。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做人不正,必将大大折损影响力和号召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的君子风度,以优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为目标,能虚心有节、挺拔凌云,当好标杆、做好表率,远离低俗无趣、追求高尚卓越;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人们对人际间的交往倾注了很大的热心,不断探求其中的法则与规律.《易经》载:"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论语》有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孟子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庄子曰:"君子之交淡若水".这些都是古人关于交往的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19.
正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青海如是!她是一幅《万里江山图》,沙漠、戈壁、高原、草原、湖泊、森林、盆地、天山……她是一部《文明史》,小柴旦遗址、马家窑文化、"东方庞贝古城"喇家遗址展示青海灿烂的古代文明……她是一部《诗经》,"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戍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她是一部《山经》,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2012,(31):24
2012年全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第三届年会暨全国党刊研究会第九届年会9月在银川召开,会议对2011年全国党刊优秀稿件进行了评选,本刊共有13件作品获奖。其中:《有一种"海拔"叫忠诚》(作者:运创)、《着力构建"五位一体"的预防腐败体系》(作者:高建国)获文字策划类一等奖;《组工文化——组织工作科学化的强力引擎》(作者:马彦平)获文字策划类二等奖;《乐为群众鼓与呼》(作者:王葆)、《反腐排头兵》(作者:杨峰云、李建勇、李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