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是谁的人     
人生中有许多困惑与烦恼.日前,鄙人就遇到一着:那天去某部门办事,碰见某公,聊起机关的人际关系,某公冷不丁闷了我一棍:"你是谁的人?"我心中抽紧,惶惶然不知作何回答,情急之下反问一句:"你说,我应该是谁的人?!"某公哑然. 此语着实让我咀嚼了半天.不知从何时起、何地始,"你是谁的人","我是谁的人","他是谁的人",这些莫名其妙却又并非空穴来风的"鬼话",象瘟疫般在我们生存的时空里漫散开来,给你、我、他这同志式的人际关系,投下缕缕阴影."你是谁的人",说的白一点,无非是:你是哪一帮哪一条线上的人,你是跟随哪个领导受哪个领  相似文献   

2.
所谓"国学",实际上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抵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是一个狭隘、保守、笼统、含糊而且顽固透顶的口号。人家讲"科学",你总不好讲"反科学";人家讲"民主",你也不  相似文献   

3.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  相似文献   

4.
人才的合理流动与相对稳定,符合现代化大生产和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现阶段阻碍人才合理流动与相对稳定的因素从单位部门的主观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心理:一是"鸡肋"思想.人才闲置在那里长期不用,而真正要"流"走,又甚觉可惜.二是怕背"黑锅".一些单位明知有闲置人才可以调出,但怕背上一个不尊重人才,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黑锅".三是怕"多米诺"效应.一人调走会影响一批人.四是"嫉贤妒能",既不用你,又不放你.阻碍流动与稳定统一的客观方面大致有:制度不合理(即固定制、终身制);管理水平低(即  相似文献   

5.
寻找诗意     
<正>曾经有朋友感慨地对我说,"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面对人生,都是一只脚站着,一只脚跪着。"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十分精妙,入木三分。毫无疑问,在现实生活的波浪中,人人都有艰难的时候。当初为人父母的你,天天纠结在带好嗷嗷待哺的孩子与做好职场工作、感叹分身无术的时候;当人到中年的你,每天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努力前行,却突然疾病缠身的时候;当久经沙场的你,某一天却突然意识到,自己陷进了职场"天花板"困局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正>《人民日报》8月19日刊登梁衡的文章指出,人面对一物会有三念:占有的欲望、冷静的思考和愉悦的欣赏,就看你选择哪一种。这三种念头第一种源于人的动物性、物质性,可称为"俗";第三种体现人的精神存在,可称为"雅"。俗与雅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地带,这就是"通俗"。  相似文献   

7.
写完题目,不禁好笑,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机关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怎么还要你来给"办实事"下定义? 要得.不信你听,"我们是清水衙门,既无钱,又无物,下去了能办什么实事?"你瞧,到某机关办急事不见人,找到传达室一问,才知道"都下乡帮农民收麦子办实事去了."看来,确实有些人对  相似文献   

8.
从"年初一"做起 1949年4月到6月,是父亲最苦闷的时期.这一段,周伯伯常来劝导,他对父亲说:"你还是封建道德!""你为什么只对某些人存有幻想,而不为全中国人民着想?你为什么不为革命事业着想?"周伯伯的话使父亲认识到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正>人的一生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所以,我们必须节省时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如何有效率地利用时间呢?我有下面几个建议:1.做你真正感兴趣、与自己人生目标一致的事情。我发现我的"生产力"和我的"兴趣"有  相似文献   

10.
郑向宏 《求知》2015,(4):12-13
千百年来,权力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当你时刻谨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手中的利剑将助你披荆斩棘、无往不胜;当你将有限的权力无限放大为谋取一己私利时,这把剑将把你推向罪恶的深渊,最终走上不归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为我们加强制度建设、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指明了方向。一、为什么要限制权力的运行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上到国家法律、下到家族家规,每一个人都是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6,(5)
正想不到我这个一惯老实本分守纪的人居然也会招来警察。那天,两个警察不请自来,把我吓得不轻,我有些惶恐地问:"你们找我干嘛?"两个警察铁青着脸道:"有人举报,你在家里吸毒!""我从来没有吸过毒!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我战战兢兢地说。"你还想抵赖?我们可是有证据的!"一个警察厉声道。"什么证据?我没有吸过毒,你们即使有证据那也是假的!"我虽然害怕警察,但对这种无端的指责,还是据理力争。"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呀!好,我们给你看证据!"一个  相似文献   

12.
<正>父母可能已经告诉过你,不要相信陌生人。然而,当你投资的时候,你将车放在修理厂或者从餐馆订食物的时候,你已经在信赖一个陌生的人。学术界早已提出信任这个问题。1992年,研究者进行了一个名为"投资游戏"的试验,在试验中,第一个参加者(或者第一个送出者),会收到一笔数量较少的钱,他可以选择将一些钱给第二个人——陌生的回应者。他给多少,第二个人会翻3倍得到,比如说,他给出10美  相似文献   

13.
越楚 《各界》2008,(4):2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大顽症,大凡给人盖棺定论时,总脱离不开"一俊遮百丑"或"一丑掩百俊"之怪圈.套用时下流行的话说,便是"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比如,历史上真实的杨广,本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绝对帅哥.……  相似文献   

14.
体味世事     
世上分两种人,一种是做事的人,一种是做戏的人。做戏本身并不可恨,可恨的是他们往往把自己当作做事的人。财富如水。如果是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是一桶水,你可存放在家里;但如果是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人分享。  相似文献   

15.
正"爸爸,你是拿口镇最大的人吗?""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廖俊波多年前与年幼女儿的这段对话,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习廖俊波,就要甘做群众当中"最小的人",把为人民服务看成"天大的事",用实干筑起百姓心中"最伟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15,(Z1):59
英国的家庭和社会,对于刚刚来到英国的中国留学生,是太过陌生了。中国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留学生一般家境富裕,平时生活被父母照顾周到,来到英国独立学习与生活,并要处理来自另一种文化的家庭成员关系,实属不易。但是只要你能够在之前更好地了解这个文化,并谨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尊重","考虑他人的需要与感受",寄宿家庭的经历可以是你人生最宝贵的时光。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个大学生这样问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我自认为是一个心地善良、品行端正的人,可为什么在人际交往中,有人越来越不把我当一回事呢?请问王董,我以后该怎么做?"王健林微笑地望着他,送给他五个"学会"的建议:1.学会拒绝。你不会拒绝,太好说话,别人就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什么事情,别人一找就答应;什么东西,别人一给就要。做人要懂得该拒绝的事要坚决拒绝,人的价值很多时候是靠拒绝得来的。拒绝可以让你变得更珍贵。  相似文献   

18.
抬头与低头     
警方打掉了一抢劫团伙,我采访了这个抢劫团伙的头目,问:"你通常都是向哪些人下手呢?""那些低着头走路,看见我时似乎有点害怕的人,是最好下手的对象。"那个头目说。  相似文献   

19.
正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要是论教养,你真的是读书人,你不要讲出来。读书也好,画画也好,不能弄成一种身份。这是我到国外才学会的。国外很"牛"的人都害羞得要命,躲着不讲自己挺在行的那些事。出国之前还没有人说我是读书人,是知识分子,回来后听到不少人说我是做学问的,是艺术家等。我很害臊,这怎么好意思说出来?陈寅恪先生周游列国,通晓二十多种语言,可是他在清华填  相似文献   

20.
在人际关系上,我有几条基本准则: 1.不相信那些动辄汇报谁谁谁在骂你的人。 2.不相信那些一见了你就夸奖歌颂个没完没了的人。 3.不讨厌那些曾经公开地与你争论、批评你的人。 4.绝对不布置安排一些人去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