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市民修身行动是十三五期间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一方面,我区把市民修身工作与重点工作相结合,推出"美在静安,你我同行"系列活动,引导市民实现修身律己和规范行为同步提升;另一方面,在特色品牌项目上精耕细作,精心打造静安区"知书达礼"市民修身实践行动品牌,努力塑造与静安国际化城区相匹配的市民文明风貌,实现市民修身律己、共筑文明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2.
正闵行区积极响应上海市文明办"开展市民修身行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号召,创造新载体、充实新内容、运用新手段、覆盖新人群,通过创设有品质的"修齐讲堂",推进有温度的"修身行动",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着力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区。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长宁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目标,按照《关于开展市民修身行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实施意见(2016-2020)》文件要求,不断深化市民修身行动,为巩固长宁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建设"国际精品城区",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以来,松江区结合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文明办《关于开展市民修身行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实施意见(2016-2020年)》的总体规划,在全区广泛开展"文化寻根,文明修身"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教育培训和实践养成活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宝山区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以市民修身行动为载体,下真功、求实效,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一、强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市民文化修身服务体系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文化修身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宝山区市民文化修身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文广局等单位共同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策划,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  相似文献   

6.
正金山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南濒杭州湾,是上海市的农业大区之一。近年来,金山区发挥市民修身在农村社会的价值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促进发展等作用,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厚德金山·礼尚之滨"。一、聚焦修身养成,让市民有丰厚的获得感1.三个强化,让村民修身"实"起来一是强化路径规划,在行动设计上下功夫。结合金山特点制定实施意见,理清工作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将核心价值观涵养、优良品德倡导、公共文明践行、传统文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黄浦区积极响应推广全民阅读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将开展全民阅读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与市民修身和家庭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大力推进书香黄浦建设。一、盘活文化资源,提升城区魅力作为上海书店资源、书市资  相似文献   

8.
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道德理想,也是中华民族为之不懈努力的优良传承。黄浦区地处上海老城厢,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名片,将市民修身融入城区发展的各个领域,让文明深植于一方水土、践行于人们的行动,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近年来,黄浦区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以"培育一批群众自治组织、打造一批群众文化项目、推广一批全民阅读品牌、推动一批文明交通实践、培树一批示范文明家庭、  相似文献   

9.
正6月28日,由大连市甘井子区文化体育局、大连市满族联谊会、大连市甘井子区文化馆、大连经贸高级中学、大连市萨满轧染传承基地、大连市朝鲜族传统弓箭协会、辽宁旗袍会、《艺术与传播》杂志、《时代书画报》社辽宁新闻中心、《羲之书画》社大连记者站、《中影文艺》编辑部等单位举办的"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非遗文化进校园暨大连市甘井子区非遗文化研讨会在大连经贸高级中学举行。卢令、陈忠盛、马巨、崔桂君、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以来,闵行区结合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以实现"十三五"期间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为目标,围绕市民需求,聚焦创建内涵,全面启动并推进"闵行区市民修身行动"。  相似文献   

11.
正按照市文明委关于开展市民修身行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部署要求,建设交通系统紧扣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通过抓价值导向、抓典型示范、抓氛围营造,积极推动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并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努力形成具有建设交通行业特点的修身文化,为着力提高上海特大型城市管理和交通运行水平提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今全球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正席卷而来。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既是对原生态本质的保护,也是对其进行善本再造,使之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发展中寻求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活性载体,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人和传承的文化,是生命的文化和生活的美化。我们要全面定位民间文化、民间文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地位,要把这份珍贵的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使它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真正与其"半壁江山"的文化地位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3.
正崇明人杰地灵,古往今来贤达辈出,具有深厚的乡贤文化传统。近两年来,崇明区结合全国区级文明城市创建和市民修身行动推进,大力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壮大新乡贤队伍,发挥新乡贤作用,涵育乡风文明,创新乡村治理,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推进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精神力量。一、加强乡贤文化建设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4.
国虹 《学理论》2014,(9):15-17
根据查尔斯·泰勒的市民社会标准,当前我国仅拥有最低限度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我国市民社会的文化基础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市民社会的发展囿于文化的滞后而步履蹒跚。用修正的雷德菲尔德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分析范式概括中国市民社会的文化环境特征为:"大传统"的"主动调试"和"小传统"的"保守倔强"。中国市民社会的文化环境建设需要通过促进"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良好互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转化,脚踏实地地稳步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正玉雕国粹,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玉器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物质文化产物,一直传承至今,形成了底蕴深厚的玉文化传统。作为非遗传承的古老技艺,玉雕技艺也随之生根、成长,并成为中国文明的文化符号。改革开放四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民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传统器物的怀念得以复苏,玉雕技艺也进入了一个充满理性、需要提升文化内涵、提倡精工细做的时代。鸭绿江畔,景晴女士和她创办的丹东璞青工艺美术品有限责任公司,用自己的精雕细琢在这个充满理性、需要提升文化内涵的时代,彰显着出类拔萃的异样光彩。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全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至今,全世界153个缔约国纷纷在保护本国"非遗"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目前,我国在"非遗"保护领域适时提出了"非遗"生产性保护方式,但在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的进程中面临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综合保护管理体系尚未建立等诸多问题与困惑。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运行机制研究,对破解当前"非遗"生产性保护瓶颈问题,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崇明人杰地灵,古往今来贤达辈出,具有深厚的乡贤文化传统。近两年来,我县结合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和市民修身行动推进,大力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壮大新乡贤队伍,发挥新乡贤作用,涵育乡风文明,创新乡村治理,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推进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精神力量。一、加强乡贤文化建设顶层设计根据中央关于创新发展新乡贤文化的要求,紧紧围绕崇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何建良 《学理论》2013,(33):218-219
高校肩负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教育传承的历史使命,应通过精心设计与规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教学主体、课程结构、教材体系、学习方法及资源整合等环节中,既让"非遗"自身潜在的教育价值在教学中充分释放,又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非遗"方面的专门人才,从而使教学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9.
伴随时代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的生活方式不断出现,也促使非遗文化走向当代生活.历史上的非遗文化逐渐被世俗生活化,并以全新的智慧唤醒旧时的非遗光彩.通过积极开展非遗生活化自救,从跨界融合的角度研究非遗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的活化路径,以构建生活化、教育化、市场化的非遗文化在循环流动中相互促进和相互传承,为加快建设美好城市生活做出更...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5)
非遗称号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以前它被称为"无形文化"和"人类口传及无形遗产"等等。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才正式定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较大的困境,重庆市黔江区积极探索出非遗传承的"123"路径,总结提炼并完善这种路径对于民族地区非遗传承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