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经环节。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实践教学的实施者,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是课程本身和教师自身的需要,更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面对其提升实践教学能力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须以建立机制、搭建平台、构建顺畅的社会实践渠道为主要路径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将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现实需要。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需要解决好理念、方法、途径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并需要从改革课堂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形成合力,增强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进课堂、进头脑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的社会资源,即在社会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人才,包括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社会科学理论专家和先锋模范人员。他们可以加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中,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人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社会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面临的现实困境,需要采取增强全员育人意识、搭建校内外交流平台和完善兼职思政课教师保障机制等措施来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4.
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尤其是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增强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认同,应结合政治认同的具体实践过程,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实践四个环节,促使青年思政课教师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启发智慧的活动,教学智慧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思政课教学尤其需要教师养成教学智慧。思政课教师养成教学智慧,应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将知识教学转为智慧传授;开展思政课教学研究,反思思政课教学实践;关注思政课教学细节,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敏锐性;转变思政课教学思维方式,提升思政课智慧品性。  相似文献   

6.
苏小丹 《世纪桥》2023,(2):24-26
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质素材,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资源。通过梳理佛山红色文化资源,阐述佛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价值,结合高校思政课建设实际,探索佛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让思政课程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革命斗争遗留下来的文物、文献、遗址、纪念馆等,是我们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可以促进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基于此,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基础和教育价值入手,分析当前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宣传形式单一,学生了解不深入;实践教学形式零散,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并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探究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养具有民族性格、红色品格以及理想人格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应从课程设置、课程主体、课程运行、课程方法等层面明确其逻辑理路,循序渐进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使其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慕课与校园课堂有机融合产生的SPOC课程模式,催生了后慕课时代,进入后慕课是现代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政理论课教师要适应后慕课时代,应实现角色转型并达到对新的职业身份的认同。后慕课时代的思政理论课教师应具备有信仰、有视野的学科素养,有温度、有情感的心理素养,有创新、有开拓的教学素养,有担当、能持守的敬业素养,有目标、有技术的学习素养这五种素养,使我国思政理论课能够引领时代并真正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0.
徐业滨 《世纪桥》2012,(3):68-69
本文介绍了陈鸿雁博士所著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研究》一书,尤其是对该书中论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作了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大背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无与伦比、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苦心探索、千锤百炼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不深刻地感染着学生,感召着学生,征服着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广泛地赢得了学生的人心,促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得以与新时代相适应,并为高等教育扎根中国大地提供和开拓了多个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是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的必然要求。而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着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师协同育人的能力不足、教师沟通交流不深入、协同育人方式手段滞后的困境。为此,应从坚持党委领导,构建保障机制;加强教师培训,提升能力素质;搭建交流平台,扩充教学资源;创新育人手段,坚持与时俱进等方面探索协同育人的路径,进而为更好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助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思政理论课教学是高职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它对高职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作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其内涵就是要在二者之间实现理念共识、资源共享、队伍共建,从而发挥二者的合力,实现整体育人的效果。高校要从协同育人的机构、制度、载体入手,推动协同育人的常态化,确保协同育人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担当起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日,《辽宁日报》刊发了《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一文,披露了一些高校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时随意抹黑现实,甚至丑化历史的现象,引起了网民和教育界的热议。实际上,与之联系最紧密的还是如何提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该课程在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常常面临着如何认识和解释理论与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的问题,因此与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讲,"中国梦"增强了理论自信和实践自信,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赋予了高校教师更高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必须继续更好地发挥思想引领、立德树人的基本职责,深入研究中国道路与中国精神,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解决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从而让自己真正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谓开好,就是要取得教学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从信仰坚定、情感涵养、方法创新三重维度着力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信仰坚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情感涵养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基础,方法创新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唐湘珍 《世纪桥》2023,(4):57-59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改革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在开发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方面主要存在认同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机制体制保障、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在一体化背景下,提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路径:一是提升对红色文化价值的认同,二是建立健全机制保障,三是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袁继道 《世纪桥》2012,(3):118-119
责任重于泰山,只有明确责任,才能履行职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具有五大责任:政治责任、道德责任、思想指导责任、职业责任、准备自己的责任。履行职责必须具有责任心,责任心是一种自觉意识,是积极履行职责的行为倾向。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将外部要求内化为自我认知和行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张伟 《世纪桥》2024,(2):88-9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理念,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培养基地,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优秀文化遗产,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基于此从校园环境、思政内容、学科融合及实践活动等展开分析,旨在探索红色资源有效融入路径,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推动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