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责任感培育与知行合一思想具有一定程度的内在关联。大学生责任感培育是"知"与"行"的有机结合,其中"知"是大学生责任感培育之基础,"行"是大学生责任感培育之归宿,"知行合一"是大学生责任感形成之确证。在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在培育、巩固、强化自身责任感的过程中面临责任感认知的"知行背离"、责任感认同的"知行不一"、责任感践行的"知易行难"等问题。鉴于此,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感培育必须坚持知行合一原则,以责任认知理念、责任担当精神、责任践履能力三个维度为着力点,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精准覆盖。  相似文献   

2.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做到知行合一。知不离行、行不离知,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两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作者认为,用知行合一的理念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遵循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生成规律,在"知、信、行、成"四个字上聚焦,形成知而信、信而行、行而成的衔接递进、互动共进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知行合一观,从理论上是为纠朱熹知先行后观念之偏,实践上是为解社会知而不行之弊;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命题:首先,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其次,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最后,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王阳明的心理合一论与心物合一论构成了知行合一观的主要哲学依据。王阳明知行合一观带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但是其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对于领导干部提高道德修养、完善道德人格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说:"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就是人们如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知"就是人们通过认识、认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就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须“坚持知行合一”。在十九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他谆谅告诫,"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古往今来,大哲先贤们不断提出为官做人,要“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知行相资以为用”。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言顾行、行顾言",知行合一,就必须全面贯通、深度交融知、情、意、行四大环节。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是党员干部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之基,对于加强党员干部修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通过内修思想境界,外修作风形象,才能把"三严三实"要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达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7.
正500年前,王阳明先生在贵州修文悟道,殚精竭虑,悟出了"知行合一"之大道,阳明心学继承和弘扬了中国儒学特有的人文精神,宣扬"知行合一",强调躬身实践的重要性,更提出"致良知"学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修文的龙场使王阳明大彻大悟,形成思想体系的圣地。阳明心学成为500年来影响中国乃至东亚的实践哲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贵州省委省政  相似文献   

8.
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整体视野观与实干行为观的有效结合。"知行合一"意味着"知"与"行"是一个整体,合一并进,对于共产党人而言,这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求真务实传统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知行合一",旨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形成实干担当的良好政治风气,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传统,提升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以更好适应新时代特征,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重要思想。"知"即道德良知,"行"即道德实践;"知"与"行"的关系,就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历来重视知行合一,反复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这为我们加强知识与道德修养、正确立身行事提供了基本遵循。倡导知行合一,并不是主张去照搬照抄王阳明的心学,心学和历史上很多其他学说一样,也有着时代的局  相似文献   

10.
牛草宽 《实践》2014,(3):9-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要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处理好"知"与"行"的辩证关系,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知"体现的是从群众中来的问题,"行"体现的是到群众中去的问题,知行合一,就是要通过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升华认识、进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践行知行合一,核心是要打牢"知"这个基础,把握"行"这个关键。  相似文献   

11.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理论的重要命题。王阳明认为,知是行的基本前提,知行是一个功夫,知行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知行观对解决公民道德建设中知而不行、知行相悖、行而不知等知行脱节问题具有重要启示。在公民道德教育中应借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通过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建立道德教育内化机制、创新道德评价体系等方式,消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问题,提高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刘婕 《当代贵州》2016,(38):34-35
正大力弘扬和践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有助于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增强认同感、自信心,提振精气神,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贵州人文精神的确立,有着鲜明的贵州标识。"天人合一"要求人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保护环境,折射出贵州各族人民以生态为本的价值观,反映了贵州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人文追求;"知行合一"注重"知"和"行"的统一,要求在认识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13.
坚定不移地贯彻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我们党历来所倡导和要求的。各级党员干部应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夯实"知"的基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把握"行"的关键,切实做到行有成效、行有底气,真正做到真知真行、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4.
哲学家王阳明提出了一个哲学名词--"知行合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要坚持"知行合一",知于心诚于行,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对于增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引导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既是一种梦想,也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信仰。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校园生活实际,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知梦"教育,以校园文化为支撑点开展"立梦"教育,以社会实践为落脚点开展"践梦"教育,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以校园文化为动力、以社会实践为体验的"知梦、立梦、践梦"三位一体联动教育模式,这是"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要内涵。其次要充分利用中国战"疫"这个特殊教材,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探索疫情防控斗争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营造爱国氛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国民心态,促进合作共赢;践行知行合一,坚定"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的做人之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笔者认为,践行"三严三实",重在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指客体顺应主体,知与行的合一。知行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行便是知,而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过程在心理机制上要经历理性认知—情感升华—行为践履三个发展阶段。在现实性上其逻辑理路呈现为:通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引领作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巩固作用,家庭、社会、同辈等要素的补充作用来增强大学生理性认知;通过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行促情来促进大学生情感升华;通过践行意识的树立、实践习惯的养成、行为践行的保障来推动行为认同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知行合一,是群众路线的实践与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