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的族称     
秦汉时期 ,彝族先民被称为“昆明”、“叟”和“A”等。《华阳志·南中志》说 :“夷人大种曰‘昆’ ,小种曰‘叟’”。昆明当时主要分布在东起滇池一带 ,西至澜沧江流域的广泛地区。“昆明”是西南夷中势力强盛人数众多的族体 ,因而被称为“大种” ,乃是包括今彝语支诸民族的共同称谓。西汉后 ,“昆明”作为族称不再普遍使用 ,但直至唐宋时 ,“昆明”作为族称仍在贵州彝族中保留着。《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载 :“昆明 ,在黔川西南三千里外 ,地产羊马 ,其人椎髻、跣足、披毡 ,其首领披虎皮。……其首领号昆明大鬼主罗殿王、普露静王九部落 ,…  相似文献   

2.
布依族来源于古代的“濮越人”(pu~(42)?jei~(42))或“濮夷”(pu~(42)?ji~(22)),(晋)《华阳国志》曰:“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 又曰:“历夏、商、周,武王代纣,蜀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南中” 即今之贵州省、云南省及四川省南部,这一地区自周代以前历来都住着越人。该书对“夷越”这一人们共同体,同时称之为“夷濮”。《后汉书》则称之为“夷僚”。可见“夷越”、“夷濮”、“夷僚”都是古代布依族先民的不同称谓。  相似文献   

3.
苗族的族源     
苗族的族属渊源 ,与远古时代的 :“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距今五千多年长江中下游及黄河下游一带 ,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九黎”。在涿鹿 (今河北省涿鹿县 )大战之后九黎败北 ,蚩尤被杀 ,势力大衰 ,九黎部落的相当大部分战败后向南迁徙。尧、舜、禹时期 ,九黎部落又发展起来 ,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三苗”。商、周时期 ,“三苗”的主要部分在长江中游地区与其他部落一起被称为“南蛮” (亦称“荆楚”)。“南蛮”不断发展壮大 ,成为楚国的主体居民。到西周中叶 ,“荆蛮”已成为周朝南方的劲敌。故从昭王开…  相似文献   

4.
水族的族源     
水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关于水族的来源问题,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水族是由古代南方“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成的单一民族。 秦汉以前,岭南一带居住着“骆越”、“西瓯越”、“南越”等许多部落,他们与东南沿海的其他诸越部落,统称为“百越”。从历史发展的迹象以及文化生活特点、语言等方面考察,水族是由“骆越”  相似文献   

5.
仡佬族在商周时属于“濮”族群。春秋战国时,广西进内的部分越人,溯水北上西进,移入西南地区。杂居于西南地区的濮人、越人生活习俗互相影响渗透的部分,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族群———“僚”(“僚”原写作“獠”,作为族称当读作“佬”)。战国时期即有“僚”人出现。《华阳国志·蜀志》载,保子“帝攻青衣,雄张僚”。汉代的僚人已是夜郎国的主体居民。唐初,僚人中的一部分发展为单一民族———“仡佬”。《六祖坛经·行由品》载慧能法师语:“汝是岭南人,又是葛僚,若为堪作佛。”《元和郡县志》卷三十载,洛浦县“甚险固,仡僚反乱,居人皆保其土…  相似文献   

6.
卢国为《牧誓》八国之一,西周及春秋前期卢国也曾数见于经传。自从春秋中期以后,这个卢国即不再见于史籍,它如同其它灭亡于春秋时期的江汉小国一样,消失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笔者在学习楚史及巴蜀史的过程中,曾对江汉间小国,包括卢国的史迹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卢国与相当一部分江汉小国一样,原先都是活动于中原附近的古族,西周时期,卢族迁居于汉水流域,到了春秋时期,卢族又在楚人和庸人的压迫下,西踰大巴山,来到了川东地区,随着巴人入主川东,卢族的一支又继续西迁,来到了沪水之滨的大小凉山一带。卢族西徙的这段史实,史籍中虽无明文记载,但如留心索隐钩沉,其历史进程,斑斑可考。诚说干次。  相似文献   

7.
侗族族称、族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据1982年统计,全国共有侗族1,425,100人,分布于贵州省的黎平、天柱,从江、榕江、锦屏、玉屏、剑河、三穗、镇远;湖南省的新晃、通道、芷江、靖县、城步、绥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融水、龙胜,融安,罗城;湖北省的宣恩、恩施、利川、咸丰。主要聚居于黔、湘、桂三省(区)毗连地区。关于侗族的族称和族源,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本文从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以及其他历史文献资料,初步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人口与分布 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全国现有水族人口近35万人。分布在大西南的黔桂边境,以贵州境内最为集中。其中又以三都水族自治县最多,有16.5万人,占水族总人口的47.7%,其次是荔波、榕江、都匀、独山等县市,水族人口都在2万人以上,再次是丹寨、雷山、剑河、从江、黎平、平塘等县,水族人口也在千人到万人以上。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与贵州相邻的南丹、宜山、融水、环江、河池、都安、来宾等县市也有水族1万多人。  相似文献   

9.
瑶族族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革命斗争传统的民族。目前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等五省区,共有一百二十五万多人。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瑶语比较复杂,总的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少数属于苗语支)。称谓有盘瑶、过山瑶、背篓瑶、蓝靛瑶、茶山瑶、平地瑶、板瑶、白衭瑶等三十多种。关于瑶族族源问题,我国史籍记载颇多,说法比较混乱,民间传说也不甚相同,古今中外学者曾作过不少调查研究,发表了许多探讨性的论著,看法也多纷歧。下面,我想根据自己二十多年来从事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对瑶族的族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回族族源,在部份回族及非回族群众中还有一些混乱的看法。认为是由“天方”、“阿拉伯”、“麦加”来的。有的文章也说阿拉伯人是回族的“祖先”。这种把阿拉伯作为回回老家的错误想法,对回族人民提高爱国主义思想是不利的。因此,科学地阐明回族的族源,对回族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人人都知道历史的真实,是我们回族史的研究者应做  相似文献   

11.
夜郎的族属问题,解放后文学界时见纷争,但涉及到布依族族源的却不多。中央民族学院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简况》、云南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工作手册》,均既承认布依族是“骆越”演变而来,也不否认是当地土著民族的后裔;《辞海》的布依族条说布依族“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国家民委教育司编撰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和贵州布依族简史编写组编写的《布依族简史》等,都沿用《辞海》这一观点。近几年来,史学界已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一百七十二万多人口(1978年底)。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兴义、安顺地区的几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阳市郊区及黔西北数县,也有不少布依族。  相似文献   

13.
侗族族源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是岭南古越人一支的后裔,这是史学界公认的。由于侗族在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汉文献对于这个民族的记载亦仅仅是一鳞半爪,因而在侗族族源的探讨中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侗族是黔桂湘边界的土著民族;有的认为侗族祖先来自外地。笔者针对这一问题,从侗族聚居地区的古今地理位置和地下发掘以及语言文化等方面结合史料文献进行探讨,认为侗族今天居住的这片地域在历史上属于五溪蛮地区而不属于古越人地域;古越人的地域应在岭南——即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并由此阐述自己关于“侗族先民迁徙”的粗略看法,其中失误之处,望予不吝批评:  相似文献   

14.
关于苗族的族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组成中华民族的古老民族之一。苗族族源,早已成为古今学者研究的课题,但因苗族本身没有文字资料可考,加之种种历史原因,故至今仍众说纷纭。其中争论较多的是“三苗说”,唐代杜佑、宋代朱熹、清代王呜盛以及近人章炳麟、朱希祖等,都各有不同的论证。其次如蚩尤九黎说、蛮说、髳人说,也分别为吕思勉、林惠祥、章炳麟、凌纯声等所论列。多数学者依据历史文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族源研究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40多年的土家族族源研究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分别列出了巴人说、氐羌说、土著先民说、濮人说、江西迁来说、乌蛮说、东夷说、蛮蜒说、人说、毕方兹方说、多元说的主要依据。在对各种学说作比较分析后,提出了土家族的两大源头是巴人和濮人的观点。文章还就土家族族源研究中应注意的源与流的问题、地缘问题、语言问题、考古资料运用问题、民族调查问题、多元文化的表象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6.
贵州境内的土家族,据1990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有102.8万人,居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的第四位。关于贵州土家族的族源问题,除“民族识别”时曾接触到这一问题外,尚无专文探讨。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粗略探索,就教于学界同仁,以作引玉之砖,利于此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历史上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故而对其古代生活的情况没有任何记录。汉文献虽有记载,但散乱零星,很不系统,且多失实。先秦汉文献中,对于土家族先民的称谓较多,被称为“廪君种”、“板蛮”等。此后,又多以地域命族,被称为“酉酉蛮”、“嵝中蛮”、“巴建蛮”、“信州蛮”、“酉阳蛮”等。直到宋代和宋代以后的史书,才把居住在今湘鄂川黔接壤地带的土家族先民称做“土人”、“土丁”、“土蛮”、“土民”等,使之成为这个地区有别于其他族类的民族。正是由于史书记载的混乱,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族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源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研究族源问题应着眼于多源多流中的主源主流,同时顾及与之相关的次源亚流。同源异流、异源同流和异源异流是中国少数民族族源的三大基本形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族源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评哈尼族族源四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共有125万多人口(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是我国西南边疆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山居农耕民族之一。但由于历代汉文史籍文献记载较少,本民族又无文字记载可供探研,在其族源问题研究中,学术界观点颇有分歧,各持己见,莫衷一是。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既是一个人们共同体,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而不是什么永恒凝固不变的东西,也不是光靠血缘纽带维系着的群体;民族有其自身形成、发展、消亡的必然规律和条件。几乎人类世界所有的民族、在其形成、发  相似文献   

20.
侗族族源,是长期以来众所关心,然而也是迄今尚未获得解决的问题。其原因,一是侗族本身以前没有文字记载自己的历史;二是文献资料的记载或失之过简,或系含糊不清。在这种情况下,借助考古发掘来弥补以上缺陷,不仅是十分重要而且也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