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国林 《党史博采》2007,(10):27-30
在中共党史上,一提到"临时中央",人们自然会想到以博古为首的、成立于1931年的"临时中央"。其实,在它之前的1927年还有一个"临时中央",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这两个"临时中央",尽管产生的背景不同,情况有别,存在的时间长短和功过是非也不一样,但都影响了党和革命的进程,是党史上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四川党史》2001,(6):19-19
据《武汉晨报》报道,今年8月7日是“八七”会议召开74周年纪念日,武汉市“八七”会议纪念馆最新展出了《共产国际的妥协政策》等解密档案内容。修改后的展版材料显示,在“八七”会议前召开的中共“五大”上,共产国际没有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共产国际仍要求中共与国民党合作,保持联合关系。除了这些新增的内容外,记者发现陈列中原有一些提法也进行了修改。在《重大转折》这一节的文字介绍中,过去说“八七”会议“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现在则修改为“坚决地…  相似文献   

3.
赵胜军 《党史博采》2009,(10):31-35
<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共河北省委恢复建立60周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在河北省的省级领导机构有着一段曲折而辉煌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正在毛泽东故居中南海丰泽园的书房里,一直存放着一本1930年上海明日书店出版的列宁著作《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封面上有毛泽东用毛笔写下的"毛泽东"三个字的签名。这本书,就是列宁这部哲学名著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全书共461页,近30万字,译者的署名是"笛秋""朱铁笙"。在20世纪30年代白色恐怖的背景下,马列著作的译者大都使用的是笔名或者化名,"笛秋""朱铁笙"也是如此吗?他们又是怎样携手合译这部  相似文献   

5.
朱树彬 《党史纵横》2014,(10):62-62
正抗战爆发后,陈独秀出狱,并要求重新回到党内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岗位,先是隐蔽在汉口,不久移居上海党的秘密机关,深居简出,不担任党的任何工作,拒绝共产国际要他赴莫斯科学习的指示,党的一切会议包括"八七"会议这样重要的会议均不参加。他脱离党的政治生活,脱离党组织批评监督,在寂寞中进行反省。1929年9月,陈独秀与彭述之等人成立了所谓"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后来,在托洛茨基的直接指导下,1931年5  相似文献   

6.
衣芳 《发展论坛》2002,(12):25-27
在新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提出解放思想的新要求,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就必须从哲学的高度深刻地领会它所体现的彻底唯物主义的自觉意识及思想境界。一、“三个解放出来”的哲学意蕴我们党的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比如延安整…  相似文献   

7.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8.
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25日出生在四川宜宾白花场白杨嘴村。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乳名端女儿,字淑宁。20多年后,她在东北抗日改名赵一曼。赵一曼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受党组织派遣开展抗日斗争.后任东北抗联第三军第二团政委。1936年8月在珠河与日军作战时因受重伤被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新型官德思想形成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恢复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并发展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三讲"官德思想并进一步发展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时期,胡锦涛继承和发展了前三代领导集体的官德思想,提出了"三个为民"的重要思想。这些都标志着现代新型官德思想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水新营 《党史博采》2014,(10):38-41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党的创建人和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但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在总结经验教训时,简单地将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为所谓党的领导人都是知识分子领导者,领导机构中的工人成分太少。于是一再强调和推行中共"指导机关之工人化",使得大批工人出身的党员进入到各级领导层。但是,这项举措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中国革命再次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本文通过对中共早期历史上工人出身的领导人相关情况的梳理,来披露这一举措的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如何巩固和扩大“三讲”集中教育的成果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好“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二是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四是把“三讲”教育作为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2.
在中共"一大"召开前到底有多少中共党员,党史理论界最有权威性说法是有53人,其依据是:1921年11月,在中共"一大"闭幕四个月后,由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汉俊起草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中国的共产主义组织是从去年年中成立的。起初,在上海该组织一共只有五个人。领导人是享有威望的《新青年》的主编陈同志。这个组织逐渐扩大其活动范围,现在已有六个小组,有五十三个成员。"最近,我翻阅资料发现杨匏安却不在53人之中,而各种史料显示杨匏安确确实实是在中共"一大"前加入的中国共产党。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让今天更多的人熟悉这位曾经被历史模糊、遗忘的中共早期的党员、中共早期优秀的理论家、革命活动家和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13.
14.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立足于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向全党提出的更新、更高标准的政治要求和政治动员,是党领导中国具体实践的重要理论创新。“三个务必”的提出对于滋养润化全体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应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党的自我革命和锻造过硬本领上共同发力,明确“三个务必”实践路向,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优异的答卷。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思想在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及其进步作用、价值取向、思想认识方法上表现出一脉相承性。同时 ,“三个代表”能够与时俱进 ,把对“三个有利于”思想的认识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中 ,对“三个有利于”思想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发出了“三个务必”的思想号令和政治动员。“三个务必”是已经走过百年光辉奋斗历程的党对历史经验,尤其是自身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这是其历史逻辑;“三个务必”紧密联系、内涵深刻,具有深厚的理论意蕴,这是其理论逻辑;“三个务必”具有宏大的时代视野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必须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相连,这是其时代逻辑。把握好“三个务必”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时代逻辑,是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根本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17.
建设马克思主义“三型政党”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相连,中国梦为“三型政党”建设指明了奋斗目标,“三型政党”建设则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当前,“三型政党”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中国梦的进程,迫切需要提供有益的思路加以解决.“三型政党”建设必须以党建科学化为统领,以人民利益为根本,把握党的建设的主线,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论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卓越贡献,进而说明了“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不但有充分的客观条件,同时也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简称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江泽民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同时又进一步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20.
今天,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举行2004年秋季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向来自全区各地和各条战线的学员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亲切的问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