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三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2.
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根本性措施。目前,人们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要着眼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认识比较一致,也很重视,而对国有小企业的改革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系则关注不够。我们认为,国有小企业改革也应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和具体方式,真正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国有小企业改革以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为主线,是发…  相似文献   

3.
卫兴华 《新视野》2007,23(1):20-22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实践,因而没有给我们留下系统的、专门论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著作。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问题,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另一方面,需要从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实际出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一些理论问题,如:改革与创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在全面改革与创新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祉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包括的内容是否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清公有制的存在形式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等,应当有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进与退——加强还是放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 ,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和党未来的发展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给我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更为深刻。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断突破了传统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局限性 ,从制度上确立了包括个体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 ,给我国下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5.
自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科学论断以来,今年在巡视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又再次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历经十三年改革的探索和总结国内外经验,我们党对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在理论上的认识,已经比较成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性必然选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它标志着我国的经济改革,沿着“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逻辑发展轨迹,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战略性的重大突破与飞跃,开始进入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政治体制改革的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因而,适合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良好开瑞中共“人大”在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后,提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家的政治生活已经不再是搞阶级斗争,而是“转向经济方面的政治”。因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问题必须成为中共“八大”的重要议题。第一,适应国家战略转移的要求,提出扩大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小平同志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解放以后二十多年,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学习和照搬原苏联的经济工作经验,以及“左”的错误影响,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模糊不清,在经济工作中总是在所有制方面做文章,认为所有制的形式越纯越好,越高越好,“一大二公”平均主义。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已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挫伤了人民生产工作的积极性。整  相似文献   

8.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理沦和对策建议,这无疑对改革和建没的实践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正如赵紫阳总理在《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所说的,“目前,我们的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落后于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还不善于对丰富的实践作出新的概括”。为了推动改革和建设(这也是“七五”计划的核心内容)的顺利进行,在“七五”期间和今后,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必须与时代同步,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问题也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应是灰色而应是常青的)的“生长点”或“兴奋点”。“七五”期间,经济理论的“生长点”主要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9.
龚其云 《共产党人》2008,(17):95-96
自上世纪50年代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以来,其“和平演变”的手段颇多,包括利用新闻媒介对社会主义国家搞“攻心战”,利用“人员往来”和书报影视向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渗透,以经济援助为名,实施“鼓励改革”的策略,力图将社会主义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大力扶持亲西方的下一代。  相似文献   

10.
近一段时期以来,部分人士提出了修改宪法的问题。他们认为,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宪法中的一些规定已不再符合改革的形势,应当及时进行修改。如有的论者提出:“宪法应明确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宪法应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我国宪法应该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要素分配”及“宪法不应人为地规定各种经济成份的地位和比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一五”期间依据建国初期的经济政治条件,比照苏联的经济模式建立起来的。在“一五”末期,其诸多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当时党中央已察觉,并为改革这种经济体制作过艰辛探索,取得了可喜成果。刘少奇在探索中提出了许多可贵的改革思想和方略,有着独特的贡献。在纪念刘少奇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学习和研究其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重要思想和方略,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刘少奇为探索选择适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经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更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比较中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在实践中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越性,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用好“看不见”和“看得见”“两只手”,在市场更加有效、政府更加有为、党领导更加有力三个方面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上的升华和认识上的提升是解决目前存在于中国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和偏差的前提。本文从“三个有利 于”、重新定位、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放大国有资本、转移改革成 本、公有制实现形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非均衡增长、挤出效应、 经济全球化十个方面提升了对非公制经济的认识,提出或阐释了 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拓展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国有经 济控制力的“内控”和“外控”、“私有公用”、“私积公出”、非公有制 经济长期伴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坚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动摇 等观点。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场伟大的变革.它不仅是经济体制本身的根本转变,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政治体制、文化、教育、科技体制等领域的改革,以及思想观念的极大变化.同时,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迫切要求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之相配套.不久前,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政企分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政企分开涉及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两大改革的艰巨任务,涉及到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政企分开必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本文就此谈谈自己学习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理论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因此,从本质上讲,包括所有制结构、所有制实现形式等改革在内的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自1984年经济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诸如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股份制试点等,十多年过去了,尽管有些企业比过去“活”了一些,但总体上仍然是“活力”不足。近年来更是亏损面扩大,负债率升高,各种负担过重,国有资产流失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如江总书记指出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国有企业的改革能否成功,是关系到我们建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从“有益补充”升华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变化,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证明,在经济改革深入发展过程中,加大力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发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初级阶段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而为了适应不平衡、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需要,就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经过40年特别是20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特点决定必须与不同的所有制相适应。在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无论哪种所有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等四大特色;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资源、人口、环境的挑战,新国际形势的挑战等三大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中国特色”的经济改革;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创造良好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坚持以独立自主为基础的外交政策,扩大“中国特色”的经济开放;积极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中国特色”经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突破和理论创新,作为党的建设及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它必须要有自身的经济理论基础。一、构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济理论基础的重要性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有其特定的现实实践基础和经济理论基础。经济理论基础对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决定性的制约和论证作用,是使社会接受和理解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基础性保证。虽然社会意识形态可以而且经常在没有经济理论基础论证的现实实践基…  相似文献   

20.
记者:马院长,您好!关于我国今后的改革规划,“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有一段重要论述:“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妊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进一步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