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魏捷 《理论建设》2005,(4):37-39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大学的功能和作用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区域高等院校在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中,应重视和大力发展区域高等教育经济。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是正确地反映社会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的基本功能最根本和直接地表现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但对于社会科学所具有的社会发展功能,目前总的说来还是被严重低估了。实际上,不仅社会的政治、人文发展直接取决于社会科学,而且经济发展乃至于科技发展本身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着社会科学的规定与主导。一、社会科学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众所周知,自然科学与技术因为可以直接转化和派生出各种生产力要素故而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科学虽然不能直接转化成各种实体性的物质生产力,但却具有比自然科学更为根本和宏观的巨大经济功…  相似文献   

3.
陈芳  鲁萌 《学习月刊》2010,(18):90-91
近年来,高等教育扩招速度加快,其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地高等教育机会,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但是,我国高等教育以数量为特征的“大众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与高等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钰  陈大华  许有军 《世纪桥》2007,(8):105-10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质量、规模都有了很大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它的公平使用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晚年书信,阐释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驳斥了“经济决定论”的观点,提出历史合力论。这些论断表现在社会哲学层面上,体现了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关系: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了生产关系,扫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推进,必然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调整。民主政治建设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有巨大反作用,进而影响到生产力层面,为破解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题提供新动力.赢得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赵强 《新长征》2006,(7):57-58
个体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积极、最活跃的经济成分,它的存在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偏小,毛入学率偏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这种供求矛盾如果持续下去,将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高等教育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就必须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不论是在全局或局部的意义上,还是在长远和当前的意义上,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系统知识,而且还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科  相似文献   

9.
企业管理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方面。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企业的组织与控制行为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企业管理的成功与否又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能否顺利实现。企业管理是对企业各项工作的计划、组织、控制和指挥。它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种非物质要素的生产力,并且是优化组合其它生产力要素的生产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管理,就是指在现有条件下,企业加强…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我们党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正是不断推动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进程,科学技术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要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强大动力目前,我区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属粗放经营型,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综合评价仅居全国第23位,其根源是技术层次低,没有真正把依靠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落到实处。首先,产业结构中农牧业经济仍处在较低的水平,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11.
行政区划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关系国家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的大政,对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影响。二战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全世界科技应用和发展水平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着世界的结构与面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生产力水平提高和交通、通讯、管理技术不断改善,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因素越来越明显,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从本质上讲,行政区划属上层建筑,是国体、政体结构的重要表现形式,地方政府的各级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都与行政区划密切相关。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关系与生产力关系的经典理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关系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要调整和变革。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要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尤其是在其应用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产生历史性变化的客观基础上,积极研究探索行政区划体制的改革创新问题,对于现时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将会是十分深刻的 ,而首先会受到影响的无疑是高等教育 ,因为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龙头 ,而且与经济有着更直接的关系。高等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持 ,为科技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为此 ,研究加入WTO对中国高等教育带来哪些机遇 ?给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什么挑战 ?中国高等教育应采取那些应对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一、加入WTO我国对教育服务的承诺1986年 9月开始的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回合谈判首次将服务贸易列入谈判议题。教育是 12个服务贸易大类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从“有益补充”升华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变化,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证明,在经济改革深入发展过程中,加大力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发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初级阶段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而为了适应不平衡、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需要,就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经过40年特别是20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特点决定必须与不同的所有制相适应。在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无论哪种所有制  相似文献   

14.
今天,人类社会已踏入21世纪,在这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又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本文通过对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初步探究了中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探索南疆农村基层组织运行模式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特点 ,决定了其基层组织不仅承担着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全部工作 ,而且在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新疆南疆地区的实际情况 ,不断探索农村基层组织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寻求适应南疆农村社会发展特点的有效管理模式 ,对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作用 ,是十分有意义的。目前南疆农村社会发展中突出表现出以下问题 :一是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总体发展同沿海和内地省区相比不仅存在很大差距 ,而且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也与新疆北疆地区有一定差距。南…  相似文献   

16.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我国在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已全面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当我们回眸改革开放的历程时,我们看到经济并非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在经济背后潜藏着一种巨大力量一文化力。文化张力能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是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因此,发展文化力是发展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邵弋 《学习月刊》2014,(9):19-22
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大量涌人沿海等较发达地区。其规模之大,对经济活动影响之深远,在人类经济发展历程之中都是少见的。一方面,大量的流动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过大的规模以及其本身暗含的不确定性又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某些负面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引导,使人口流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超前或滞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日益为全社会所关注。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当今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不仅是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于促进社会内部各系统、各要素达到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优化状态,包括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协调发展、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等。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向社会经济领域广泛而深入地拓展,彻底摆脱自身的滞后性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面对这一新要求和新课题,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经济领域发展的方式。以增强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雨风 《世纪桥》2007,(3):104-10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同时高等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本文论述了中国高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受到的冲击、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变革,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