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12,(13):46-47
树立为民服务宗旨观,做到情为民所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上,要解决好为谁说话、为谁干事、为谁谋利益的问题;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方法上,要掌握好怎么说话、怎么干事、怎么谋利益的问题,努力使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彰显民本理念,体现宗旨观念,达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6,(8):59-59
石敬涛在7月1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2005年度中央企业财务统计年报出炉,169家中央企业2005年度共获利6276.5亿元。其中来自传统的煤、电、袖、运行业的“十二豪门”囊括了央企总利润的78.8%,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到倍。在行业垄断下,谁拥有垄断权,谁掌握了垄断资源,谁的工资福利就高、待遇就好,这已是工资分配秩序的一个“潜规则”。公众有理由质问:垄断行业工资凭啥高出全国平均工资的3到4倍?因为这种“盛宴”的“埋单者”是以国家政策和行政力量为主导的,而不是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而形成的一种收入分配秩序。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11115.4亿元的庞大体量,却只创造了143.9亿元的利润,人均利润只有1.1万元/人。这种“低效率”与“高工资”、“高福利”不匹配,更是为人所诟病。在当前中央政府启动分配改革大幕的时候,这份“豪门盛宴”清单的出台是及时的。  相似文献   

3.
尤国勋 《共产党人》2004,(17):49-49
政绩是指领导干部从政的业绩。为官一任,谁不希望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成就一个留芳百世的美名。但时人对领导干部的政绩颇多微词.有时简直是口诛笔伐.何也?笔者寻思,问题就出在一个“观”字上:由于少数当权者的“政绩观”——追求政绩的动机和目的与老百姓的“观政绩”——对领导干部政绩的期待与评价之间产生巨大落差,甚至南辕北辙,如是.人们对政绩的非议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4.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用来比喻只管自己不管别人的个人主义、本位主义行为的一句老话,用于贬义。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也常常受到人们的鄙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密,人们对社会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许多应该由个人出力的事情推给了社会。一些人甚至以此为借口.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这个角度讲,“各扫门前雪”的做法就能显示出它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了。如北方冬天常下雪,谁来清扫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积雪?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用、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新内容,需要找们从多视角来深入研讨当前人们的思想特点,以增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对于新时期人们的思想特点,我认为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认识方式注重在观,二是价值取向注重自我认识方式注重直观,当前人们认识事物,普遍注重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不愿听信空话、大话,也不大注重理论学习和理性思维。这种现象的代表性语言是“跟着感觉走”。这种现象的形成有其社会历史根源。现在10岁左右的人都经历过十年动乱,当时空话、大话、假话盛行,人们听腻了…  相似文献   

6.
《当代党员》2007,(1):75-75
大渡口区现有各类残疾人口1万余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全区8个街(镇)成立了残联,74个居(村)成立了残协,区成立了4个残疾人专门协会,“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基本形成,为残疾人得到快捷、方便的服务夯实了组织基础。“十五”以来,区残联各项工作实现了既定目标,残疾人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社会环境不断改善,残疾人事业不断夯实基础,特别是残疾人康复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角色观,都是将女性和妻子——母亲相提并论。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和女性的角色自认,都是如此。由此而形成了“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和“男主外,女主内”的陈规旧习。这种陈腐观念和陈规旧习,将女性束缚在家庭的狭小范围内,为女性能力的伸展  相似文献   

8.
面对社会信任普遍而严重缺失的严峻形势.理论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形成了解释和解决问题的不同进路。大致说来,一种是注重道德教化思想教育的理路,一种是更侧重制度建设的理路。在持前一种理路的学者看来,社会信任缺失是“道德滑坡”的一种具体表现,根子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诚信观念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9.
和谐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意味着一种最佳的生存、发展状态,是千百年来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天人合一”、“中庸”、“中和”等“和谐意识”是中国古代先哲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突出表现。在现代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强化“和谐意识”。强化“和谐意识”,就是要把和谐的观念、和谐的价值取向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和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氛围。在当前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突…  相似文献   

10.
荣辱观分辨的是荣与辱,寄托了人们对于“善”的渴望;法律观是人们关于法律的看法与观念的集中表达,事关“群己权界”或“权利义务”,体现的是人们对于“真”的追求。表面上看,二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如果我们耐心地检视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就会发现,法律观与荣辱观实际上是纠缠在一起的。透过法律观的嬗变历程,我们可以触摸到不同时期处于主流地位的荣辱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提出并逐步形成了建立“现代国家”的基本观念。其主要内容由现代政治观、现代经济观和现代文化观三大部分组成,并且在局部执政区域内实践了“现代国家”观。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国家观,实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现实需要与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局部执政经验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2.
所谓“企业管理文化”,是人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想意识观念,一种思维方式,它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的。在企业管理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日本企业经历了与欧美企业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重要观念,是对当代世界正在形成的文化多样性观念的本质把握,是构建社会和谐、实现创新型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观念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的新的文明观念。这种观念所蕴含的处理族际关系的真谛,无论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还是多样性的世界,都是弥足珍贵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与西方哲学的比较中,阐释了儒家立足于生命整体的理性在视观念,强调儒家之“观”是在“感”之内在性中成立“通”性的,内在性与客观性是贯通的。本文认为,以这一理性直观的观念为基础,儒家建立了由道德的进路而达致一超道德的真实境域的“道德的形上学”,体现了一种真正价值平等的精神和智慧。这对愈趋物化和功利化的现代社会,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谈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学兰 《求贤》2008,(4):37-38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努力掌握现代思维方式。市场经济的变革使人们置身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期,人们思维时刻存在着顺应与同化的矛盾。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方面应从社会活动中摄取信息,把握教育者物质和精神上的要求与愿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思维模式的变革.要与整个社会及现实力量结成一体.形成强大的思想洪流,以有效推动思想模式的更新和改组。在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自觉抛开陈腐观念束缚,敏锐观察现实社会中的新情况.不断研究新问题,努力总结经验教训,建立起自己新的科学思维方向与思维定式,使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活力,以进一步促进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不断健康发展。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党形成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人们正在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起一系列崭新的观念。人的观念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思维方式。当前社会主义观念的深刻变化,表明人们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思维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转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正在日益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和掌握。而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是与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深刻揭示和透彻阐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7.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工作”,已经在我们思想上形成了“人事管理”这个固定观念。所以,现在我们常将“人力资源开发”与“人事管理”混为一谈。其实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开发是一种观念上的飞跃,也是企业人事管理经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发展的必然阶段。传统的人事管理强调这样五个方面内容:1.人事计划;2.组织和人员配备;3.指挥和领导;4,人事协调;5.人事控制。其本质,是经营管理者为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在其基本管理职能方面做出或形成的规范。换言之.人事管理强调人的存在的机能性.缺乏对具体…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一部分民营企业已从企业制度、竞争实力上具备了与国际接轨的水平,但仍然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自身存在缺陷,不能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   一、观念上慢半拍。“入世”以后的市场竞争,是一种无国界、大范围、高层次、高水准的竞争。这种激烈的竞争,需要人们观念不断更新。谁在观念更新上处于领先地位,谁就抢占了发展的先机。而我国的不少民营企业家由于政治素质、文化水平、思维方式的局限,往往为传统的陈旧观念所束缚,不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总是在观念上慢半拍,制约了企…  相似文献   

19.
经济潜意识是指深藏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经济观念或价值取向,是支配人们从事和评价各种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潜在意识。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思维活动,人们的经济潜意识总是在一定的经济交往中形成的。因此,经济潜意识的产生必然会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并反过来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和其他社会行为发生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人们的经济潜意识也会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例如,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人们的经济潜意识往往表现得十分淡薄,凡事先算“政治账”,后算甚至不算“经济账”的现象十分普遍。改革开放以来,随…  相似文献   

20.
吴丹 《世纪桥》2009,(13):67-68
本文通过对我国贞节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探讨而理解贞节观念,是为了彻底摆脱封建礼教强加在妇女身上的贞节枷锁,使人们对贞节观念重新认识,从而走出贞节观念的误区。有助于在全社会推广一种健康的贞节观.提炼出适合现代社会的、能为人们所接受和信仰的健康的忠贞观念,健全的道德人格,有利于现代爱情、婚姻的巩固与提高,使得男女在正常的两性交往前提下,在性道德上走出困惑,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谐和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