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工政策框架集中体现在其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中,并形成世界各国认同的国际劳工标准,作为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劳工立法和劳工政策实施的依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成员国虽然对国际劳工标准的批准享有"自主原则",  相似文献   

2.
严国萍 《党政论坛》2010,(23):58-59
近来,深圳企业富士康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继19岁的马向前跳楼身亡后,另外10名20岁上下的员32先后跳楼。短短时间内,富士康“十一连跳”,身陷跳楼门,舆论一时哗然:这到底只是偶然、孤立的事件,还是富士康这一“血汗工厂”的必然结果,责任到底在谁?  相似文献   

3.
现在谈起中国,中国人有一种冲动,美国人有一种激动,全世界的人都感到震动。中国的发展已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中国的崛起还要书写新的时代传奇。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凯歌高奏的时刻,谦虚、理智和冷静就显得特别宝贵。一个伟大民族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信心”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信心"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振奋人心的作用."中国信心"作为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增强了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增强了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增强了民族成员之间的聚合力以及中华民族在世界各民族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奋斗主题.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搞清这样几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决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面对的"三大课题".从这"三大问题"看,主要是如何解决传统公有制实现形式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矛盾,如何解决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矛盾,如何解决党的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价值观念多样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国民群体意识是“内聚”还是“内耗”,中华民族凝聚力强还是弱,这是一个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通过群体交互行为的交叉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群体意识强,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是一个基本结论,但其作为社会整合的条件是脆弱的,它依靠的是外在的压力和内部绝对权威的刚性统治,只要外在压力一解除,绝对权威一辞世,动乱就有可能到来,权威和动乱构成平衡社会发展的两个砝码。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善于创新、富于创新的民族,并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传承中华民族丰富的创新文化资源是当前中国走向创新发展的重要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8.
张宝芹 《求知》2013,(7):15-17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举世瞩目、影响深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科  相似文献   

9.
吴乃华 《民主》2009,(10):20-23
《广州日报》的文章《中国成人才最大流失国超百万精英滞留海外》表达了对人才滞留海外的担忧,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许不必那么忧心忡忡,从历史的长跨度看,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或许还是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刻没有停止对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之际,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深刻认识新时期如何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乃华 《民主》2011,(1):39-42
近代以来,华人华侨促进了中国的独立和现代化;在实现中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华人华侨也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华人华侨概况(一)华人"华侨"名词的由来及定义"华侨"是指已经在国外取得长期居住资格的中国公民。华侨加入或取得当地国籍,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梦"这一形象的语词,通俗而又明晰地表达和强调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当代中国发展的主题和目标。应当明确,由于与现代化过程相伴随和契合,当代中华民族的复兴,其内涵和实质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复兴,而是现代化的实现,即经过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任平 《理论视野》2013,(10):12-14
一、只有站在历史观的高度才能深刻阐明中国道路的必然性 提出“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这一关联性主题表明:一方面,在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我们要摆脱“左”右思潮干扰而实现道路自信,不仅需要从百余年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现实选择的经验教训中加以论证,还需要从改革开放30多年建设所取得的成功实践和与日俱增的世界地位中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感是人在外界事物刺激下内心产生的羞耻感受。中国古人将这种心理感受加以发掘、升华,形成耻感文化,用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行为。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5.
纪立新 《求知》2013,(8):8-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言近旨远,简洁凝炼、寓意精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16.
庄威  文勇 《团结》2005,(2):28-29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大陆人和台湾人,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是中国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全国人大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在华人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赞扬之声不绝。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初,关于收回台湾、统一中国的问题就已在一位伟人的深思熟虑之中。这位伟人,就是孙中山先生。他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了一生,为我们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反分裂国家法》与孙中山先生统一中国的理念一脉相承,是对孙中山先生统一中国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台湾是中国领土,决心收复…  相似文献   

17.
一、何谓软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组成的、综合国力。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境遇下,出现一个显著变化是,软实力地位正日显其要。软实力究竟指什么?它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到目  相似文献   

18.
楚庄 《民主》2006,(8):40-4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许多世代传承的积极的进步的成份,是值得我们认真汲取并和时代精神结合发扬光大的思想。“和”、“和为贵”、“和而不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经过几千年的世代传承和发展,“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和社会理想,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气度的重要标志。“和而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仅深刻影响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中国历史上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方式。最早在八卦、五行思想基础上提出“和”是春秋的史伯(周太史)。他把多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是一个具有强烈理论创新意向的词汇,指明了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的新方向,体现了我们党丰富的创造力和非凡的思考力。"中国梦"及其相近话语的使用,大大丰富了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党员干部的理论想象,为党的理论创新创造了重大契机。"中国梦"创新了我们党的理论话语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和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弄清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之间的原则区别,不仅有利于消除和澄清人们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种种疑虑和困惑,而且对确保我们继续沿着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