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江村事事幽     
赵丽宏 《民主》2013,(3):62-64
今天的杜甫草堂,根据杜甫的诗意,尽力在恢复他当年曾生活过的痕迹。柴门,曲径,竹林,松林,桃圃,草堂。这大概还属于形似,当年的景象,当年的风物在杜甫心里撩动的涟漪,只能从他的诗中来寻找了。杜甫一生作诗,大多悲天悯人,凄怆忧愤,即便风花雪月,也蕴含悲苦情怀。  相似文献   

2.
天地留旧宅     
赵丽宏 《民主》2013,(11):61-64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成为一座空宅。然而人人都知道这里住过一位大诗人,而且草堂宅园的设计风雅别致,周围的景色如画,仍是很多人心中的神往之地。杜甫离蜀第二年,崔宁被任命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宁到任后,纳任氏为妾,而这位任氏,本是家住浣花溪畔的民家女子,也算是杜甫草堂的邻居。任氏以前也许曾到过杜甫草堂,非常喜欢这里的环境,当上了节度使夫人后,她设法将草堂据为自己的宅邸,并在里面大兴土木,整修扩建,  相似文献   

3.
江河万古流     
赵丽宏 《民主》2013,(8):62-64
杜甫曾以《可惜》为题写五律,阐述自己在草堂岁月的心态: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可惜》)杜甫可惜什么?诗中的解答有些隐晦,但意涵还是明确的。他感叹自己过了少壮之年,感叹自己穷病交困,从前有过的济世之志,已经难以实现,所以可惜。怎么办呢,只能借酒浇愁,只能以诗抒怀。杜甫想到了陶渊明  相似文献   

4.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郭沫若在成都“杜甫草堂”,为杜甫写的凭吊对联.尽管郭沫若写的扬李抑杜的《李白与杜甫》,倍受诟病,但这幅楹联却非常中肯,对杜甫的人品与文品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他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三吏”“三别”,忧愤深广,沉郁凝重,深深地印在了后代读者的心中.  相似文献   

5.
蓬门为君开     
赵丽宏 《民主》2013,(6):62-64
杜甫在草堂的日子清静安宁,常常一个人独酌小酒,独对湖山,独享天籁。然而杜甫定居草堂,在成都也是一个重要的新闻,从京城来的大诗人在这里落户,难免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心。想来草堂看望杜甫的人很多,亲朋好友要来,不认识的人也会来。访客中,有文人墨客,也有村野农夫,有达官贵人,也有平头百姓。  相似文献   

6.
心声曜千秋     
赵丽宏 《民主》2013,(7):62-64
草堂生活的安宁,为杜甫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难得的良好环境。杜甫是一个永不满足的诗人,他总是在寻思着如何让自己的诗歌有新的突破。在草堂,他每天都在为自己的新作精心构思,咬文嚼字。一天,杜甫走出草堂,看到门前的浣花溪春潮涌动,水面虽不阔大,水势却汹涌激荡,这使他联想起写诗之道,遂作七律《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相似文献   

7.
友情日月长     
赵丽宏 《民主》2013,(9):63-64
草堂远离了世间的喧嚣,让杜甫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杜甫在这里栽花种树,踏青访野,喝酒吟诗,颇有桃花源中人之感。然而杜甫还是有心事,一个人独酌沉思时,他想起了李白。  相似文献   

8.
《各界》2010,(7):F0003-F0003
杜甫(712-770)宇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相似文献   

9.
《各界》2010,(5):F0003-F0003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相似文献   

10.
草堂初建成     
赵丽宏 《民主》2013,(2):62-64
浣花溪畔的一亩荒地,成了杜甫的宅园。草堂的设计者,应该是杜甫自己。有草堂古寺的样本,也有诗人一路见识的各种草屋,杜甫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住所。草堂,绝非豪宅,是最朴素的住房,柴门竹篱,泥墙木梁,茅  相似文献   

11.
花树皆知友     
赵丽宏 《民主》2013,(5):62-64
杜甫在草堂的日子,不感觉寂寞,有田园天籁,有纯朴乡邻,有诗书相伴,还有一批默默无言,宠辱不惊,饱含情趣的朋友。这些朋友,是草堂四周的花树。这些花树,都是杜甫亲手栽种,杜甫为它们浇水锄草,观察欣赏它们成长的姿态。草堂的宅园之中,有桃树、松树、桤树、柏树、柳树、榆树、棕树、梧桐、楸树、桂树,还有梅、李、橘、橙、梨、枇杷、丁香、丽春和栀子。池塘里,有莲、荷、菱,杜甫日日遇见它们,绿叶遮荫,翠枝拂袖,丝丝缕缕的花香如无形纤手,在杜甫身畔挥动,抚摸着他的身心。  相似文献   

12.
襟抱向谁开     
赵丽宏 《民主》2013,(10):61-64
杜甫在草堂,时时感受着人间友情的温暖。  相似文献   

13.
《各界》2012,(12):F0003-F0003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诗约1500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张家港市大兴镇的大新毛纺总厂厂长闻松南,最近在他做的一首诗中,一开始谦虚地把自己比作一只小船,但是写到后面,却口出“狂言”了,他称这只小船“有万吨巨轮的雄心,有腾越四海的勇敢”。他向我谈起他未来的发展战略,真叫人觉得有点“野心”不小。  相似文献   

15.
叶小沫  叶永和 《民主》2009,(12):44-46
在爸爸叶至善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叶圣陶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 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16.
曲晓飞 《学理论》2009,(32):138-138
苏轼的诗、词、文、画、书法及理论成就彪炳千古、影响深远。本文围绕《寒食帖》,对苏轼的书法”神圆”境界及其成因略加评述,探索其中的奥妙。  相似文献   

17.
本人有一邻居是四川人,他腌制的泡菜酸辣适度、清脆爽口,他的“作品”经常被我等邻居享用。老是腆着脸托钵蹭菜吃,虽然人家每次都笑脸相迎,但终究不是个事。于是我便产生了自己也学一手的想法。邻居慷慨献技,我便如法“炮制”,开始理所当然地出了几次事故,随着时间的推移,本人腌技大长,就连邻居都说已经盖过他了。说句实话,说水平超过他那是人家给咱戴高帽,不过我却通过腌泡菜获得了题外的收获,发现了“泡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得出一个结论:腌好泡菜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相通之处。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一个相对封…  相似文献   

18.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艺术家灵魂的再现,情志的观照。即使是单纯表现自然山水的艺术作品,那艺术作品中的山水已不是原来的自然山水,而是依附着艺术家的灵魂,寄托着艺术家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山水,已是“人化的自然”。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并不以山水诗人著称,他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  相似文献   

19.
孔令环 《学理论》2010,(18):184-185
余光中是当代一位著名的诗人,对杜甫的诗歌和人品都极其推崇。他的诗歌中多处引用、化用杜甫诗句,长诗《湘逝——杜甫殁前舟中独白》以一位诗人之心潜心听取另一位伟大诗人的暮年心声,扫描杜甫一生的遭际,为杜甫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写意画,表现出杜甫对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钟声诗韵     
阿坤 《瞭望》1999,(31)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一首《枫桥夜泊》,因诗中写到寒山寺.千百年来,寺以诗辉,诗以寺扬,诗寺交映,成了一首千古绝唱。张继诗虽只28个字,却十分精妙,写尽了苏州城外秋深夜静月落鸟啼的霜天景物,尤其是那悠远静穆的钟声,是那么的富有诗意、韵味,让人魂牵梦索可见,名胜古迹,一旦掺入了历史因子和文化因子,它的文化蕴涵就厚重了,就够人细嚼和耐人寻味了。好多事情,尽管过去了多少年,若是经过艺术之手,创作I艺术作品,那么就将这些事情定格下来。寒山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