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这本来是两回事,但有时又纠缠在一起而扯不清。例如对一部涉及具体人物的文学或艺术作品,有人会指责它与史实有悖或者歪曲了历史,有的人则说它本与历史不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当然不能用历史来要求。小而各持己见,大而诉诸法庭的例子,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2.
保持健康心态弥足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论坛》2010,(4):64-64
心态,不仅决定一个人当下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还决定人生、决定命运。健康心态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内心体验。不健康的心态则是心理平衡机制失调的结果,既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因此,我们要下力气治理心态污染、祛除不健康的心态。目前有以下几种不健康的心态需要警惕和治理。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6)
社会心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社会心态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良性发展,而消极的社会心态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主流是积极的,但部分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消极的社会心态。认识当前大学生消极心态的表现,分析其原因,思考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路径,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健康的心态,是促进个人、企业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心理基础,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浮躁的心态对人际关系、工作绩效、组织气氛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所以石油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对员工浮躁心态的管理与干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各种思想潮流、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纷至沓来,给石油企业员工带来巨大的震荡和冲击,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1,(2)
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是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所在。他们的政治心态不仅会影响其政治实践,还关系到我国政治生活的和谐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态总体上是向上的,但因为政治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和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产生了政治回避、政治激进、政治逆反的不良政治心态。对此,需要我们结合学校、家庭、大众传媒的力量共同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9,(2)
编者的话本刊从这一期起将“心态录”栏目更名为“中国人心态录”。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栏目在更广泛的领域加强与读者的密切联系,通过我们的刊物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在不平凡的世纪之交表达心声;真实展示社会各个群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奋力...  相似文献   

7.
心态是人们在长期实践和累积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认识的一种心理准备,具有稳定性和习惯性的倾向。心态在人们的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干部的理论学习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正常的心态能较好地激发和推进干部的理论学习,反之,就会产生负作用。这些年来理论学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或多或少与心态有关。要继续推进理论学习的深人,就必须建立正常的心态,根除不正常的心态。目前,干部理论学习中的不正常心态有很多,概括起来说,主要有:无用论。认为理论没有什么作用,没有必要学,学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因而经常…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机制转换中的心态热点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一般会出现"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全员劳动合同制的签定,第二次浪潮是明确上岗下岗的对象,第三次浪潮是分配上兑现落实.在"三次浪潮"中,干部,职工的心态反映也随波逐浪,表现各异.在欢迎改革的态度中,还掺杂着种种复杂的个人心态,呈现出高兴和担心并存,支持与担忧交叉的矛盾心理,分析不同层次对象对转换机制的不同心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厂长存在"八怕". 一怕乱了生产秩序.转换机制的种种措施,会使企业内部诸方面的原有格局发生很大变动.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后,企业能否保持正常的生产秩序,有些厂长心里没有底.  相似文献   

9.
王奇生 《理论视野》2011,(11):50-54
历史钩沉,透过《蒋介石日记》,了解蒋介石的成长经历,解读他的性格特点,还原了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蒋介石:幽暗、多疑、敏感,浓郁的"雪耻"心,事无巨细和越级指挥式的独裁,以及心态平和的晚年。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5)
大学生职业角色准备不足会出现角色失衡,导致工作效率下降、频繁跳槽等问题。将人格结构理论PAC理论运用于此问题的分析,认为大学生职业角色失衡在于:缺乏实践支持的象牙塔式P(家长)心态,教育服务过度的冲动依赖C(儿童)心态,需要冲破网络阻碍并提升A(成人)心态。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主力军,在指导学生职业角色准备上,可以在职业指导课程中运用PAC理论;言传身教中引导学生A(成人)心态;在学生工作中针对性攻克心态阻碍。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中国人的社会心态越来越理智和成熟、开放和多元、积极和主动。但也存在着某些与现代性不相容的消极社会心态,最典型地表现:压抑焦虑心态、仇官仇富心态、怨恨偏激心态、虚荣媚洋心态。这些不良的社会群体心态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需要超越物质中心主义的发展战略,重新确定以国民幸福为目标的社会发展理念,强调个人身心健康、事业满足感、知识精神需要和生态环境,尤其是需要营造公平正义的良好社会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刘勇 《党政论坛》2011,(23):19-22
政党的革命活动和执政活动是全体共产党员的共同实践行为,每个党员都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周围的群众,塑造着党的形象。同时,广大党员在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党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能否保持主人翁的心态,能否自觉发挥主体作用,将直接决定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实践证明,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心态是指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普遍的、一致的、对社会个体产生影响的社会共识、社会情绪、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意向;社会心态的结构可具有二维、三维或四维不同的结构观,研究社会心态结构的关键是找到构成社会心态的要素;社会心态的功能表现为社会组织和凝聚、社会引导和自我调节;社会心态的形成和嬗变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的过程,可从个人与群体、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社会心态测量的方法有抽样调查、访谈法、文献资料分析、心理测量和社会表征等。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6,(5):8-13
互联网为谣言提供便捷快速的传播平台,一定社会情境下的消极社会心态是谣言产生与传播的重要诱因。网络谣言产生具有客观性和难以预测性。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网络谣言映射部分社会心态,这包括负面情绪、弱势心态和信任危机等。社会心态与网络谣言相互作用:消极社会心态下的人们更易信谣传谣,消极社会心态在网络谣言中传播扩散,在网络谣言动员中容易转化为集体行动等。网络谣言必须加以治理。基于社会心态层面的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建设法治国家和提高公众的理性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15.
日本战败60年来,日本右翼反对真实记载历史的日本历史教科书活动从未停止过。根据他们活动的重点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攻击和篡改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是颠倒黑白,否认历史,把准确真实记载历史的教科书说成不符合历史事实,为编纂颠倒黑白的新的历史教科书做舆论准备,进步力量为捍卫正确的历史教科书,和日本右翼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后一阶段则着手编纂歪曲历史的  相似文献   

16.
杨丽 《党政论坛》2013,(8):47-49
权力心态指个体拥有权力时的心理状态,主要反映个体以一种什么心态去面对权力、行使权力。健康和谐的权力心态是当权者正确行使公共权力的内在基础和根本保障。权力心态是否和谐,将直接影响个体外在的执政行为,从而影响着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当前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需要审视领导干部的权力心态,谨防其心态失衡,以确保领导干部在权力面前不忘本、不变性、不异质,即不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真诚地关心我国职工的状况,保持劳动关系的充分和谐。因此,了解当前我国职工的基本心态与需求、切实满足他们的真实需要,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人际交往中,谁都希望给人留下好印象,因而会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下,对方会因你让他下不了台,而产生比平时更强烈的抵  相似文献   

19.
底线心态发轫于经管领域,是描述员工关注某项重要事项而忽视其他竞争性事项的一元思维。在公共管理领域讨论底线心态,是为了解释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中“左支右绌”的行为困境。基层公务员的底线心态具备灵活性特征,据此提出可能的测量方式,并从底线心态的形成机制和影响效应两个方面来揭示其过程。关于形成机制,可分制度、组织、个体三个层面讨论。其中,目标设定、感知问责、上级底线心态、关注自我利益、社会善念以及情绪耗竭等因素对基层公务员的底线心态产生影响;关于影响效应,根据管理效益和社会伦理两个维度,将基层公务员的组织行为划分为四种类型,由此深入阐述不同要素的底线心态对基层公务员不同类型的组织行为的影响。基层公务员底线心态研究能够促进相关理论发展,值得公共管理学者和实践者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从根本上扫除了中国历史前进的制度障碍。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必然逻辑,它既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历史虚无主义的"革命制造"论、"革命破坏"论及其"误入歧路"论是从唯心史观出发得出的错误谬论,背离了近代中国的历史真实。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革命,实质是否定作为革命必然逻辑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发展寻找没有历史依据的另类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