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念红  程丽娜 《学理论》2009,(18):155-156
一般人都熟悉徐渭的书法、绘画、诗文等成就,对其在政治上的能力和抱负并不了解,事实上,他在兵法上有突出的能力。徐渭虽然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却并不想做一个文学家或艺术家,他希望获得功名,成就一番事业,这才是他真正的抱负。他的一生极其坎坷,科举考试未考中举人;在抗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胡宗宪被弹劾而受牵连;空有一腔热情却无处施展。他的艺术创作正是他理想的一种抒发,徐渭将自己的人生和情感全部倾泻在他的绘画中,从中可以到他的痛苦、激愤、渴望、抗争、热情与无奈。  相似文献   

2.
蒋醺 《党政论坛》2012,(14):22-22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的赏识时,他的书法很漂亮、工整、华丽而且雅致。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周珣 《各界》2010,(3):3-3
贾政,公众印象中一个端方、木讷、刻板、无趣的迂夫子,一个气急败坏又束手无策的严父。 基本上,这个男人处于由盛年掉头向下的中年晚期,可能他自己也不足太清楚,但他肯定感到了生活的沉闷。他的职业生涯,已明显地无可作为。他的家庭生活,在完整和谐的表面之下,暗流涌动。他是大家族的老二,却掌握着家族事实上的管理权和财权,贾母对他夫妇的偏心,  相似文献   

4.
孙道荣 《党政论坛》2008,(16):27-27
有个男孩,他从小就爱笑、爱唱歌、爱弹琴。可是,一次踢足球,球不幸击中了他的双眼,从此他双眼失明……人们再也看不到他脸上的笑容,听不到他优美的歌声和激越的琴声。他感到自己在黑暗中不断坠落,坠落到一个无底的深渊,世界没有一丝光亮。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多才多艺,成绩斐然。如果做记者、文学家、学者、教师等职业,他可能不会输给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人。1923年,24岁的瞿秋白曾在上海大学讲课,走廊里、窗台上都站满了听课的人。后来成为作家的丁玲,也曾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在下面听他讲课。论文采,他不在鲁迅之下,并赢得了鲁迅的尊重。他去鲁迅家做客时,鲁迅和许广平睡地板,把床让给瞿秋白夫妇。在瞿秋白去世后,鲁迅整理他的遗著时用的是最好的装帧。同时,瞿秋白的俄文也极好。他还精通医道,精通书画。  相似文献   

6.
宽容待批评     
赵化南 《民主》2008,(2):45-45
云南丽江因纳西古乐而享誉海内外的老艺人宣科,经常在公开场合批评丽江市委书记、市长、宣传部长和文化局长。但是,丽江官员从没因此找过他的麻烦,还给予他荣誉,只是在他率乐队出国时,提醒他内外有别。前不久,在昆明市一次政协专题协商会上,昆明市委宣传部长张红苹说:“宣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丽江的代言人和品牌。但是丽江没有给他钱、项目、编制。丽江给的是他最需要、最珍贵和最能发挥他才能的自由空间。”张红苹还说:“他骂就骂吧,官员挨点骂.没有损失什么,也没有影响大局。反而产生了‘一个宣科抵10个宣传科’的效果,他给丽江带来的影响是钱买不来的。”张红苹认为丽江如果没有这种宽松的环境,其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就不能成为全国先进。  相似文献   

7.
原征 《民主》2012,(12):29-31
但凡见过他的人都会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个子不高,壮硕的身材,笑容憨厚,略带羞涩。他喜欢运动,不怕冷,常年穿着一件半袖T恤。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也只是在T恤外披一件外套,就像他的为人一样.热情似火,让人温暖。他就是民进会员、河南泓皓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文现。  相似文献   

8.
金秋时节,风送爽,果飘香,喜悦,刻在耕种人的脸上。 沐浴在秋风里,先后在北京、西安、成都、南昌、济南、呼和浩特参加完中宣部和辽宁省委联合组织的"周恩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周恩义又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家乡--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 鲜花和掌声,都已随风飘散在历史的苍穹。脚踏在家乡坚实的土地上,周恩义又融入了他泥土一样朴实的生活。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他现在是兴隆台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9月中旬,记者来到盘锦,对这位"新时期宣传干部的楷模"进行体验式采访。尽管对他的事迹通过各种媒体早有所知,但与他"零距离"接触,所见所闻,所感所触,仍然令人动容,令人敬仰。现撷取采访中的部分内容,推出通讯--  相似文献   

9.
往低处走走     
我有一亲戚,位居某名牌大学校长,但他的朋友有很多是平民百姓。对工作,他是一位好领导,工作起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空闲的时候,他更愿和朋友在一起,谈谈诗画,聊天打牌,打牌输了,一样钻桌子,一样贴纸条,他常说的口头禅:“人生本来就短暂,没有必要成天把自己包装起来”,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家里,教授、老师可以随便在冰箱寻找自己需要的饮料和啤酒,也可以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用担心校长大人给自己穿“小鞋”。  相似文献   

10.
王秉默 《团结》2002,(5):44-46,48
侯镜如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名誉主席。今年是侯镜如诞辰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是位将军,从北伐战争到解放战争,他半生戎马驰骋疆场。他是位卓越的军事家,战术、战绩曾让周恩来倚重,蒋介石刮目相看;他是位卓识的政治家,懂得选择放弃,在解放战争中他征而不战、退而不守的作为曾使周恩来赞叹不已,蒋介石大为恼怒。  相似文献   

11.
宋初那些宰相中,李沆并不是最受后人追捧的。论气度,他不如范质一样忍辱负重:论资历,他不如赵普一样开国有功;论为人,他不如寇准一样刚烈执拗。然而在当时,他却受到了士大夫的热烈追捧,交口赞誉,人称“圣相”,名声显赫如范质、赵普、寇准者,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既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作出了重大建树,又在具体实践上作出了垂范表率。他多次受挫信念坚定;他有6位亲人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他不徇私情,对子女和亲友严格要求;他艰苦朴素,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等等。他的博大胸怀和完美人格使他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代伟人。  相似文献   

13.
言论冷血的马基雅维里,一直被视为“非道德主义”的典型代表,受到人们的谴责。事实上,教导别人虚伪的他,却是一位富有政治诚信原则的思想家、外交家。他爱国、爱哲学、爱妓女;他拒绝阿谀奉承,经常顶撞地位比他高的人;他强调君主要取信于民,理性把握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在温情和诚实的外表下熟练运用统治艺术,建立信义之邦。他创立了专制时代下实现政治诚信的原则,赢得了“西方近代政治学之父”的称号。  相似文献   

14.
李凤紊 《党政论坛》2009,(16):38-38
一副大大的方框眼镜,一袭深色长袍,整齐的银色胡须,黑色头巾,哈梅内伊与普通的伊朗人没有什么区别,但身为伊朗的最高精神领袖,他说一不二,其权力在行政、立法、司法之上,总统也要看他的眼色行事。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神权高于一切。最高领袖是政教合一的象征,他有罢免总统的权力。“听领袖的话,跟他走。”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09,(18):6-7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伟大的一生。他的一切与他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有一位温柔、善良、不断给予他支持与帮助的妻子是分不开的。卓琳就是这样一位默默站在他身后,不断给予他力量和扶持的伟大女性。  相似文献   

16.
《各界》2012,(12):F0002-F0002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梁漱溟说,他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他一生精力都用在两个问题上:一是人生问题:一是中国问题。对人生问题的追问,使他出入于西方哲学、印度宗教、中国学问,而被视为哲学家;对中国问题的求索,使他投身于辛亥革命、乡村建设,发起中国民主同盟,而被视为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17.
王秉默 《团结》2008,(2):43-46
谭平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建树、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他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五四运动后,他在陈独秀的帮助下建立广东中共支部。他爱国革命、不断进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在著名的南昌起义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然而,中国革命的进程艰难曲折,这位既是早期国民党员、国民党组织部长,又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18.
王德志 《民主》2011,(8):33-35
2006年12月.中国民主促进会徐州市委会举行了换届选举,孙红旗当选为新一届市委会主委。2007年和2008年,他又先后当选为民进江苏省委会常委、徐州市政协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 孙红旗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可以说是时代给予了他这个在中国人看来政治色彩鲜明的名字。但从他的性格来看,除了在他后来从事的专业领域体现出了名字的意义之外,其他方面,他却似乎不是那么时尚和前卫。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孙红旗也步入了大学之门.喜爱文学的他却选择了历史学作为自己的专业。  相似文献   

19.
李硕勋(1903-1931),四川庆符县(今高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他的主要革命生涯是在上海度过的。他给上海早期革命斗争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上海大学的日子里丰硕勋1921年在四川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他转辗重庆、南京、北京,于1923年底来到上海,考入新型高等学府──上海大学。他就读于社会学系,聆听了回秋白、蔡和森、浑代英、张太雷等人的讲课,在理论上、思想上受益匪浅。课余,他与同学发起组织“平民世界学社”,出版《平民世界呼月刊,宣传平民要当家做主人的思想。1924年他被转为中国共…  相似文献   

20.
《各界》2012,(4)
傅斯年是“五四”的产儿。他在北大求学时幸运地赶上了那个历史的节骨眼,而且成了扛大旗的人。他和罗家伦等人发起成盘了“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杂志。1919年5月4日那天他是学生游行的总指挥,站在大时代的浪头上。1945年7月,当他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访问延安时,毛泽东曾和他有过一席长谈,并当面推许评他在”五四”运动中的贡献。他却回答:“我们不过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项羽、刘邦。”临行时,毛泽东手书北宋诗人钱惟演的诗句相赠:“不将寸土分诸子,刘项原来是匹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