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家庆  蔡艳 《湖湘论坛》2021,34(2):64-74
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劳动创造的。美好生活与劳动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人民是美好生活与劳动教育的共同主体、实践是美好生活与劳动教育的同源本质、幸福是美好生活与劳动教育的目标追求,实现美好生活需要加强劳动教育。新时代美好生活赋予劳动教育新的价值导向,需强化国家认同感、追求社会满足感和关注人民获得感。把握创新劳动教育的实践要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从坚持正确方向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管理制度、与时俱进更新劳动教育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多方参与营造劳动教育氛围,不断增强劳动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实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国家的经济体制、法治环境及国民的财富样态为开征遗产税奠定了可行的社会基础。开征遗产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引导劳动创业,激活财产动态流向,适应对外开放,维护税收主权,具有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晓强 《群众》2007,(9):55-5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劳动关系是现代经济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孙晓廷 《求索》2005,(1):54-55
一经济全球化下税收调控面临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既然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必然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我国税收宏观调控提出新的挑战。1.税收调控要更多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多重发展目标。长期以来,我国税收调控比较单一,主要侧重于保证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国家在运用税收政策调控经济时,基本上是一种自主行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技术等流动性要素禀赋占有不同,导致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更为明显;科技教育正成为影响各国竞争力的首要因素;保护本国资源和生态环境,谋…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涉税犯罪的特点及侦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实现政治、经济、军事等职能的经济保障,是贯彻落实经济和社会政策的经济杠杆。雄厚的财政实力是国家强盛、国防稳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涉税犯罪严重破坏国家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危害国家财政和国库安全。深入研究新时期涉税犯罪的规律特点,全面梳理税侦工作面临的问题,严厉打击涉税犯罪,确保国家经济命脉的安全,是公安机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要任务和职责。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完成了“争得民主”这一历史使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亿万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就是国家《宪法》中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这对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所有的私有制的民主,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反映在人民民主方面。劳动人民在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7.
一、民俗文化的功能不可忽视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化,它是规范和影响人们  相似文献   

8.
国家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后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国家,同剥削阶级的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性质上说,无产阶级建立的国家政权,劳动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提出使劳动及其主体劳动者开始受到尊重和保护;要切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必须做到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进行创新,划分出第四产业,确立生产商品劳动与非生产商品劳动的范畴,尊重人才,发展劳动文明。  相似文献   

10.
张凯 《求索》2013,(1):208-210
本文以成本收益法构建了税收处罚计量经济学模型,以1995-2011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对我国税收处罚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显示:税收犯罪案件数量与税收部门财政投入、国家税收收入、税收犯罪成本、税收犯罪收益四个变量呈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所以,要减少税收流失必须加强国家税收部门的执法力度,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采用多国通用的税收犯罪重罚制度;加快实现税收征管的现代化,加强对税收犯罪的技术预防;进一步优化税收法治环境,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强化税收犯罪的社会预防,以实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之税收职能。  相似文献   

11.
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不是提高了?多数群众认为是提高了,但是也有少数群众认为,这几年工资提了,物价涨了,实际生活水平甚至下降了。所以,经济形势宣传教育首先就应该回答这个为群众所十分关心的问题。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一年,党和政府为了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国家拿出了一千四百多亿元的资金,用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减轻农村部分税收负担,增加城镇劳动就业,增加职工工资和实行奖励制度。兴建城镇职工住宅等。国家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而这又必须从尊重一切劳动做起。十六大首次把尊重劳动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相并列而且将其置于首位,并且特别强调“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首先是生产性劳动。凡是生产和提供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劳动,无论其产品和劳务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都应该是生产性劳动。有益劳动首先应该是生产性劳动,其范围包括国民经济统计中第一、二产业的劳动和第三产业劳动;同时,有益劳动还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税收正义的宪政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税收与宪政的互动历史表明 ,税收作为人民主权的派生物 ,合宪性是其正义价值的逻辑基础。运用宪政原理解构的税收关系在本质上是依照社会契约产生的公法之债 ,它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并通过宪法所确立的税收法律主义原则来保障其体现人民公意 ,实现人民公共欲望的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极端民主化的界限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指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不可侵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民主所要求和依靠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这些制度是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中得到切实体现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正确选择。而极端民主化所要建立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是一项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作为社会基本关系之一的劳动关系,其和谐与否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而,劳动关系的和谐,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活动更是蓬勃开展,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所领导的劳动人民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统治权的社会结构。它同制定和执行确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方向、内容和目标的政策相联系,以统治权概括和调整着各阶级之间、社会集团之间、国家和民族之间,社会、集体和个人之间正在形成的全部关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发展苏联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方向,即使公民更加广泛地参加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事务,完善国家机构,提高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加  相似文献   

17.
税收,是指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依据其社会职能,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而税收管理就是国家的财政、税务、海关等职能部门,为了实现税收分配的目标,依据税收分配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对税收分配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所体现的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特定分配关  相似文献   

18.
涉税渎职犯罪,严重破坏国家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严厉打击涉税渎职犯罪,熟悉和掌握涉税渎职犯罪的特点、表现形式,维护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是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部门全面履行检察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程未 《人民论坛》2013,(12):96-98
财政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税收除了用于一些公共建设之外,大部分都对地方进行了税收返还,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政府把税收财政收入大部分转移到这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并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财政拨款,还应该对其用途做相应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50年来,我国民间组织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在不断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开始享有以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社会团体应运而生。1950年9月,政务院制定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该办法共17条,其中确立了社会团体类别、登记的范围、筹备登记、成立登记的程序、原则、登记事项以及处罚等内容。该办法将社会团体分为人民群众团体、社会公益团体、文艺工作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