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有银行的效率低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近二十年来大量国家开始对其国有银行进行私有化。大部分国外研究表明:国有银行私有化以后效率会提高,但是私有化的成果主要依赖于如何解决国有银行固有的公司治理问题以及私有化对市场竞争的影响;私有化后公司治理问题的彻底解决又与私有化以后银行的产权结构密切相关。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与研究成果,有助于我国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在从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过 程中的所有制结构应当怎 样安排,能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同私有制来一个“一刀两断”?对于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经历了一个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为坚持社会主义而进行了所有制改革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其中国有制是最主要的部分。人们出于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向往和对私有制的憎恶,一心一意建立以国有制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也就成了天经地义。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国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国有控股公司程恩富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提出,不能要求国有企业完全自负盈亏。他说,社会主义国有制经济的两权分立,同资本主义经济中两权分离是有区别的。私有制企业中的两权分离,是由于所有者只有出让经营权,才能获得可能得到的那部分收益,他没有必要干涉经营者的活动;而社会主义国有制内部的两权分离是为了克服原有管理体制的弊端。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变革的内容远比私人企业出让经营权复杂得多。我国目前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在不改变生产资料所有  相似文献   

5.
关于发展完善国有制的探讨孙跃纲这里的国有制虽然是实在的,但具有中介性,是宪法规定的全体劳动人民所有制的表现形式,所以国有制实质是全体劳动人民所有制。改革开放十多年到现在,许多丝网都绕到这一问题上来了,这是决不能回避的。1.国有制的基础。我国国有制是全...  相似文献   

6.
文洪朝 《理论探讨》2007,1(2):145-147
目前国有企业的比重在逐年降低,人们已经担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能不能保证?这种担心是很自然的。因为在我们很多人的心中都是这样的一种逻辑:国有经济的比重降低,就是公有制比重的降低,就意味着这样做必然要危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我们的心中一直有着这样的认识:只有国有制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的主要形式,而且是公有制的高级形式;只有国有制才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主要所有制形式。但是,事实果真是这样吗?笔者的研究证明,我们对此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我们必须走出这个误区,然后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公有制。一、国有制未必是…  相似文献   

7.
私有化前景:公共选择理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公共行政评论>曾经刊登米勒和金合写的一篇文章,作者指出,"从事实际工作的人经常需要预测潜在行动的后果"(Miller和King,1998).在实施私有化的过程中,这一点尤其富有指导意义.目前这一范式正在席卷整个世界.理智基金会(Reason Foundation)的<私有化:1991年报告>列出了64个国家的"私有化计划"与"私有化趋势".<公共行政评论>曾经刊登了3份有关美国政府私有化的报告(Chi,1998).其中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50个州的15家不同机构都表明,它们大幅增加了私有化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兼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有制同市场经济能否兼容,问题归结为国有经济同市场经济能否兼容。国有经济同市场经济两者不可能天生兼容,不能认为只要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就解决了两者兼容问题。必须在产权制度上进行改革,才可能解决两者兼容问题。国有制的企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即垄断型国有企业仍然保持不变,这些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不兼容,甚至逆市场而行,作为国家的调控手段。另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为分级所有制,类似集体企业与市场经济兼容。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制度创新,实行这种制度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现存的一系列矛盾,但有些深层矛盾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者无法真正解决。”持此观点的作者认为无法真正解决深层的矛盾有:政企不分,以“产”谋私,无人负责,企业管理水平低。为什么现代企业制度不能解决深层次矛盾呢?他认为:“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与国有制的矛盾不仅是与国有制的实现形式的矛盾,而且是与国有制根本特性的矛盾”,“全民所有制的所有者因占有主体的整体性而具有不确定性”,“因共同占有的不可分割性,而使终极所有权…  相似文献   

10.
国有制经济产权转换研究中的理论误区──关于当前企业改革与产权问题有关论点的评述李含琳重塑产权机制是国有经济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形式。然而在近年来探讨国有制经济产权转换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并没有真正把握住产权转换的症结所在,忽视对我国既定国有制经济本质和西...  相似文献   

11.
建立国有控股公司完善国有制实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国有控股公司完善国有制实现形式卢福财近年来,由于我国传统的国有制实现形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国有经济出现不景气的状况,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经营欠佳,效益不高,亏损严重。努力探索和改革国有制实现形式,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效益,已成为人们广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一、国有制经济的发展及其管理制度的两重性研究世界范围国有经济的发展,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国有经济是一个古老的、普遍的历史范畴,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并得到发展。我国是发展官办生产、经营事业最早的国家,早在奴隶社会就存在国有制,土地属于奴隶制国家所有。西汉武帝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政府对重要的工矿事业实行垄断。清代晚期,则开创了官办现代工业企业之先河,这一时期的企业的性质则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诸种类型。在西方国家,官办工业也可以追溯到相当…  相似文献   

13.
国有制经济产权转换研究中的理论误区──关于当前企业改革与产权问题有关论点的评述李含琳重塑产权机制是国有经济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形式。然而在近年来探讨国有制经济产权转换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并没有真正把握住产权转换的症结所在,忽视对我国既定国有制经济本质和西...  相似文献   

14.
前一时期,许多人著文揭露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弊端,认为国有制已经走到了尽头,只有抛弃国有制代之以其它形势的所有制,才能使经济改革获得成功。本文着重对这种理论进行分析(?)出我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到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有化运动,英、美、法、意、日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的一些“福利主义”国家都纷纷建立起了国有企业,揭开了东西方两大阵营所谓的“趋同”序幕。但由于资本主义种种不可克服的矛盾,这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财政不胜负担,到了70年代中期,英国保守党又制定了实行私有化的纲领,这样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便又揭开了非国有化——私有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其实质在于探索一种能够同市场经济相衔接的国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在国家仍保持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由企业法人拥有法人财产权。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国家与企业法人之间形成特定的委托与代理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农村土地私有化主张势将引发的巨大政治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回顾了中国历代土地私有制的惨痛历史教训,也论述了近现代西方国家土地私有制完全不适合中国国情;同时指出如果我国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将无法解决农村1.8亿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无法提供农民最低社会保障,特别是在当前中国贫富悬殊情况下,土地买卖双方已经形成,一旦搞土地私有化,就会在短期内形成人数巨大的失业流民队伍,引发社会动乱,危及我国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因此,本文主张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进行土地政策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王珏、霍云鹏认为,依据股份制原则改造传统的国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实现公有制内部的各种权能在结构上的调整和重组,至少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把国家所有制的权能重合主体单一的结构,分散为单一主体统一管理的单纯所有者和多主体分散经营的代理所有者,为股权的分散化奠定基础.所有权主体在保持国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实现多元化经营,经营主体只是所有主体的代理人或受委托者.国家作为财产所有者的职能通过各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来具体行使,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委托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投资、融  相似文献   

19.
走出认识误区,深化国企改革范恒山本文内容提要──不能把企业理顺产权关系、实行制度创新等同于私有化不能把公有资产的流动特别是国有资产的流动等同于公有资产流失不能把加大改革力度等同于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摆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改革,经过十多年的...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福利领域,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化改革与美国的私有化改革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两者都表现为对市场机制的利用,加强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福利方面发挥的作用。同时,国家逐渐减少直接供给的社会福利,而将重点转向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但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和改革路径上的差异,使得社会化和私有化又带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