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再社会化是人的一生各种社会化中的特殊种类,而罪犯改造活动则是再社会化过程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本文从罪犯再社会化的产生和存在、性质和任务等方面,对罪犯再社会化的特殊性及其表现进行了具体阐述.罪犯改造活动的再社会化过程有其特殊性的基本理论依据罪犯再社会化的产生和存在是与一个国家的刑法和犯罪现象的存在密切相关,它的性质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它的任务和目的又有明确的惩罚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罪犯作为特殊的个体,被判刑入狱,失去人身自由,加上原本具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必然导致其服刑期间的心理障碍比一般人群更为严重.通过罪犯心理矫治,监狱机关运用心理学原理,采用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帮助罪犯克服心理障碍和服刑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促使罪犯心理素质的良性转化,以利于稳定狱内改造秩序和提高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3.
美国2005年出版的《重思罪犯改造》一书,对美国监狱和社区矫正中改造罪犯的理论与实践给予了全面的否定,在美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作者挑战性的观点促使人们思考:美国改造罪犯真是无效吗?我国改造罪犯真是有效吗?作者在否定的基础上提出的改进建议,有哪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4.
罪犯失败的心理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应,具有失败心理消极效应的罪犯有的会感到无助和懈怠,自卑和痛苦;有的罪犯的价值观可能会畸化,继而引发报复社会的行为。针对此类罪犯,可以采取合理宣泄法、培养成功智力和对挫折的正向心理承受力等方法进行矫正。具有失败心理积极效应的罪犯,有的能够理智地接受自己的罪行,有的能学会扬长避短地适应社会,进而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改造青少年罪犯的工作确实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现象,成绩斐然。但在不少地方,少数场所的“造就人工程”中也同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弊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思索。 问题之一,“下海热”。来自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波使一些年轻少教干部不安心于本职工作,跃跃欲试,下海“淘金”。笔者对A省一少教所有关这方的资料调查统计表明,由于少教所少教干部住房、工资、福利条件差,该所2%的少教干部干脆辞职经商。又有15.6%的少教干部挂名下海,开馆子或加盟地方经济开发团体,干起了所谓的第二职业。于是,少教所的一些原有规章制度以及一些改造青少年犯罪的措施也起了变化,所里每季度下达的定额生产任务便承包到少年犯班组,管理少年犯的生产、学习、日常生活起居也交由中队的少年犯班组长、值星员去代管,从而便出现了少年犯班组长、值星员对犯了错误的少年犯处罚过重,甚而发生将人打伤致残的恶果。  相似文献   

6.
应用高新技术改造罪犯是我国监狱在市场经济形势和犯人心理发生复杂变化情况下,克服警力,精力和财力不足,提高监管改造工作科学水平的根本出路。本文作者在长期的监狱工作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应用高新技术,终于探索到了一个既能避免封闭监管不利效果,又能确保刑罚执行和监管安全的社会帮教机制——电子帮教,对此,境内外一些媒体曾陆续予以报道。本文是作者对这一实践的一次回眸,颇能给人以启迪,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7.
一、值得巨视的心理社会化调适问题的待遇。这些势必导致刑释人员再社会化的改造后期罪犯的心里比较复杂,产生了价值整台发生异化,表现出相对剥夺感增殖,同回归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思想波动,面临着社会认同感减弱,  相似文献   

8.
根据心理学自我概念理论,肯定的评价有利于引导个体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并继而做出积极的行为。根据这一理论,在青少年罪犯改造中实行肯定性敢于价机制,能够提高改造的效果和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本文并就成青少年罪犯改造中实行肯定性评价机制的方案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监狱对罪犯实施的记分考核、减刑、分级处遇的激励措施和办法为促进罪犯积极改造及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监狱工作的发展和变化,监狱罪犯矫正激励也出现了对矫正激励定位不准、归属不清,没有形成独立的监狱罪犯矫正系统;考核奖惩激励失灵;分级处遇激励失效;激励不足的问题。“立体矫正激励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文中最后对未来监狱罪犯矫正激励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犯罪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个体社会化特别是法律社会化的缺陷导致的。监狱对违法犯罪者的矫治与改造,以促进其重新社会化为核心。本文论述了社会化缺陷与违法犯罪的关系,罪犯重新社会化的过程与征状等。  相似文献   

11.
对青少年犯罪实施从宽处理,是我国一项重要刑事司法制度。它对于青少年罪犯的改造、青少年罪犯的回归社会以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在司法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司法政策,必须改变重刑观念,完善刑事和解制度,在侦查、检察、审判、羁押阶段建立相应的从宽机制,以利于对青少年罪犯的权益保护,提高青少年犯罪人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编制罪犯心态量表,用以评估罪犯的改造态度,服务于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通过访谈服刑人员、参考国内外相关测量工具,先后开发了四个试用版本,经过了2000多人次罪犯的测试,确定量表的正式题目和常模。最终量表共46个题目,由五个维度组成,即计划性、冲动性、悔疚感、服刑态度和重犯意图,解释了42.17%的总方差。总量表和5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值在0.70~0.85之间,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67。总体来看,该罪犯心态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估罪犯改造心态,服务于罪犯教育改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未成年犯改造工作在历史上曾经取得过显著的成绩。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前进的过程,对于未成年犯改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并探索解决的方法。我们需要在未成年犯改造工作中,建立未成年犯改造法规体系。在未成年犯教育改造上创新、对未成年犯更多地适用监禁替代措施、采取措施巩固未成年犯教育改造成效,以回应二十一世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事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评价问题,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但一段时间以来却有人对此发难,并形成所谓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论".事实上,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及其提前完成既有历史必然性,又有充分有利的历史条件,是一种历史合力的结果.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完善、优化和发展,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我们既要坚持政治性原则,也要坚持历史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史上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重要事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1992年,日本警察厅在其发表的白皮书中,首次使用了“疆界消失”(borderless)一词.其原意是指国界、省界等地理疆界的消失,现也指“男女之间区别”等“社会疆界消失”.随着教育目标确定更重视对个性的尊重,社会价值观也变得多样化和无疆界化了.因而,以罪犯再社会化为目的的刑事政策,也必须相应地多样化.一、跨越地理疆界的犯罪概观日本警察厅白皮书中有关“疆界消失”时代的犯罪形态,其中的跨越地理疆界的犯罪,反映了汽车普及时代,使用高速交通工具实施犯罪增多的现象.与此同时,犯罪的广域化,也要求侦查犯罪的活动跨越各警察署以及都、道、府、县的辖区疆界.例如,1989年10月,爱知县丰桥发生的一起拐骗一名小学二年级少女(八岁)的案件,因爱知和静冈两县的警方没有很好合作,虽接连四次发现罪犯的汽车,但是却未能抓获罪犯,最后,少女被害,搜查失败.  相似文献   

16.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我们不应当把罪犯放在封闭的大墙之内就罪犯研究罪犯,而应当把罪犯放在社会的大系统中联系整个社会的变化来考察,动态揭示罪犯中新发生的倾向和趋势。 据此,我们采取综合分析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押的3200名故意犯罪的罪犯进行了研究,总体上概括出以下的特点和趋势。 一、犯罪意识,随着社会信息量的增大趋向复杂 由于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播手段的迅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多层次渗入,人际交往的频率增多,社会的信息量空前增大。真假、对错、良莠、正误等各种信息冲突使罪犯“信息选择”迷惘,“参照榜样”紊乱。由于认知、情感、需求、动机等的选择性,他们往往自发地吸收各种消极信息,从而使头脑中的消极信息量空前膨胀和复杂起来,并且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大多数罪犯兼收并蓄了各种腐朽思想,社会信念的迷外主义,人生信念的享乐主义,道德信念的利己主义,法制信念的冒险主义,人际信念的哥们义气,价值观念的拜金主义,等等。不同的罪犯按照自己犯罪的需要有侧重地选择消极信息,并将其纳入自己的信念体系,成为引发犯罪的思想基础或行为动机,直接或间接地支配个体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进程既干曲百折又波澜壮阔,其主要表现是:第一,五光十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流派空前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各式各样的群体之中;第二,争取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的社会政治运动风起云涌,几乎席卷全球每一个角落;第三,社会主义国家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南,改造旧世界、组织新生活的过程生生不息.本文着眼于社会主义进程的第三层面,旨在对20世纪人类文明史中这个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做一概略的回顾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罪犯狱内自杀的因素,从监狱的角度出发,创新性地提出在监狱管理层面,民警专业素质、相关社会支持活动等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和技术以及时防范罪犯狱内自杀.  相似文献   

19.
1950年代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并非单纯意义上的经济所有制变革,同时内含将资本家由“剥削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目标诉求.本文通过梳理资本家改造对其劳动生活、物质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的影响,尝试在日常生活场景中体味政治与生活关联的生成过程.文章认为,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身份转换,不仅意味着个人改造的完成,更是对一个独特社会群体生活重塑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犯数量逐年增加。因老年犯自身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等因素,其监管改造有着不同于未成年犯和一般青壮年罪犯的特殊性。刑罚执行机关应充分考虑老年犯监管的需求,设立专门的老年犯监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