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退休在家闲着无事,又一次阅读《西游记》。读着读着,脑子里竟冒出这个“怪”问题:唐僧师徒为何不腐败?因为在吴承恩笔下,唐僧师徒取经之路,可谓处处布满险恶,时时充斥诱惑。有美味佳肴的诱惑,有舒适生活的诱惑,有金钱美女的诱惑,有做官发财的诱惑,更有生与死的考验。可是他们师徒四人却一个也没有被击倒,而是勇往直前,直赴西天取经,最后满载而归。唐僧尽管心善轻信,也常常上当受骗,甚至身陷险境,但他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心中有佛,一心想着去西天取经,所以任凭各路妖魔软硬兼施,花言巧语,也难改变其初衷。孙悟空虽然生性顽劣,但正因为他出身石…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财色引诱的情况下,取经队伍中没有一人腐败,最终取回真经。用今天的话来说理应授予“西天取经局”“反腐倡廉”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组成的取经联盟,四人背景不同、性格各异、志向差异明显.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更是存在天壤之别.却能够一起合作17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这其中蕴含着现代企业管理要学习借鉴的管理理念和技巧。  相似文献   

4.
<正>《西游记》有载,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孙悟空曾向观音菩萨发誓,自此一门心思甘作唐僧门徒,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确保师父毫发无损、一路平安为己任。另一方面,唐僧也认为,能收孙悟空这样本领高强、武艺高超的徒弟于麾下,也是“幸事一桩”。然而一旦遇到降妖除魔之事,师徒二人总是各吹各的调,彼此龃龉不断,不是唐僧埋怨悟空草菅人命、乱杀无辜,就是悟空恼怒唐僧“老眼昏花”,连妖怪也不识得。  相似文献   

5.
从“唐僧取经”说开去郭连山重读《西游记》,对唐僧取经的神话故事有了一点新感受。唐僧西天取经.一路关山叠叠.艰险重重.但师徒四人却踏平坎坷.取回真经.成就了一项前无古人的大业。唐僧之所以不虚西行.终有所成.固然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根本的一点还在于观音菩萨...  相似文献   

6.
介言 《廉政瞭望》2010,(1):69-69
唐僧看似迂腐软弱,但笔者认为他实是一个成功的好领导。理由如下: 一、有超强的驾驭能力。、唐僧组阁的取经班子,虽说只有四个人,要想管好还真不容易。  相似文献   

7.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走了一二十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其间也有许多发财获美腐败堕落的机会,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诱惑处处。但是这四位最终还是战胜困难,顶住诱惑,不辱使命,取经到了西天,个个修成正果。  相似文献   

8.
重读《西游记》,有些新视角、新感受、新观点。关于人物的设置,在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只有唐僧与孙行者,另加一马;甘肃榆林西夏时代的石蛊壁画所绘取经图,亦是如此组合。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前往西天取经,路途何其遥远,艰难险阻何其多矣,但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却仅有唐僧师徒四人,可见能否取得真经,并不在于人数的多寡,而在于人是否精当。 前不久,看到某报刊登了一篇经验通讯,文中称:某地为了让干部职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近几年来先后组织5000多人(次)到外地参  相似文献   

10.
张仁锋 《学习月刊》2010,(19):49-49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师傅唐僧和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曝光率较高的主要艺术形象。长期以来,在解析、评点《西游记》中,存在着一种抑师扬徒的现象。赞美孙悟空的文章汗牛充栋.而担负西天取经神圣使命主角的唐僧却成了迂腐、懦弱、是非不清、人妖不辨形象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走了一二十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其间也有许多发财获美、腐败堕落的机会,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诱惑处处。但是,这四位最终还是战胜困难,顶住诱惑,不辱使命,取经到了西天,个个获得正果。唐僧师徒为何不腐败?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办法。唐僧是因为信仰坚定,理想远大,心中有佛,注重学习修行,所以能“拒腐蚀,永不沾”,立场坚定,“八风吹不动”。虽是肉体凡胎,但不论金钱美色,都不能使他动心。孙悟空是石猴出身,久经考验,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打过滚,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上撒过泼,五行山下又压了五百年,让他反思醒悟,观音菩萨亲自…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09,(2):43-43
唐僧取经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孤身一人到天竺(印度)取经,经17年时间,行经5万余里,历尽艰险,九死一生,终于取回657部梵文佛经。后来,其门徒根据他的口述,先后写成《大唐西域记》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述其西行见闻和神异经历。在当时交通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唐僧孑然  相似文献   

13.
1938年4月30日,毛泽东在抗大第三期第二大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对《西游记》里的几个神话人物作了一段很有趣的评论。他说:唐僧这个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的。但他也有缺点,麻痹,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就不认  相似文献   

14.
1938年4月30日,毛泽东在抗大第三期第二大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对《西游记》里的几个神话人物作了一段很有趣的评论。他说:唐僧这个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的。但他也有缺点,麻痹,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就不认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中猪八戒是个贪吃、贪财、贪色、贪玩的角色,即使算不上贪官或腐败分子,起码也算个违纪分子。然而,猪八戒却与唐僧师徒一起战胜了种种诱惑和艰难,走完了取经之路,功成圆满之日被如来赐封为“净坛使者”。人们必定要问,猪八戒凭自身的德行是难成正果的,但却成功了。为  相似文献   

16.
书讯     
《西游记》刻画了四种不同的性格,取经团队中的唐僧师徒,分别象征着完美型、力量型、活泼型、和平型四种性格特征,是世界上第一部描写组织行为和性格类型的文学作品。他们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其实也是我们在人生和创业的历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困难。 我喜欢站在办公室外面的阳台上,用眼睛在天空中寻找大雁,欣赏雁群展翅齐  相似文献   

17.
金黄茶油香     
成新平 《学习导报》2010,(13):39-40
天刚蒙蒙亮,大哥与二哥拿起扁担,每人腰杆一闪一闪,"吱吱呀呀"地挑着一担百多斤重的茶籽走在前面,爹挑着箩筐走在中间,一头挑着稻草干柴,一头挑着米、盐、酱油、蔬菜和薯粉条,不到10岁的我则牵着一头老黄牛紧跟其后,大家加快脚步,为的是抢在别人前面打头榨。那场景,就像《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上西天取经。  相似文献   

18.
金黄茶油香     
成新平 《新湘评论》2010,(13):39-40
天刚蒙蒙亮,大哥与二哥拿起扁担,每人腰杆一闪一闪,"吱吱呀呀"地挑着一担百多斤重的茶籽走在前面,爹挑着箩筐走在中间,一头挑着稻草干柴,一头挑着米、盐、酱油、蔬菜和薯粉条,不到10岁的我则牵着一头老黄牛紧跟其后,大家加快脚步,为的是抢在别人前面打头榨。那场景,就像《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上西天取经。  相似文献   

19.
郭庆晨 《奋斗》2002,(10):55-55
在《西游记》里。善于辟邪降妖的孙悟空为了确保师父的安全。在自己离开取经队伍或是打探路径或是求食化斋之前。必定要用他的金棒画一个大大的圆圈。将唐僧和两个师弟圈在其中。这金棒画出的圈子的确非同一般。竟能让妖精望而却步、不敢入内,而唐僧则以在危难时刻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20.
陈晋 《党的文献》2006,(2):80-82
1938年4月30日,毛泽东在抗大第三期第二大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对<西游记>里的几个神话人物作了一段很有趣的评论.他说:唐僧这个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的.但他也有缺点,麻痹,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就不认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