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林懿 《法国研究》2014,(1):55-60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互文性,这一特点在《情人》(1984)与《中国北方的情人》(1991)中尤为突出。两部小说互为镜像,讲述相同一个故事也表现相同的关于爱欲的主题。然而在行文风貌上,这两部作品鲜见重复之处,而是自成一风,各自表现出爱欲主题的不同切面。《情人》重在时间维度的描写;《中国北方的情人》则长于空间维度的刻画。  相似文献   

2.
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提出"无器官身体"的概念,描述了表达身体欲望强弱的三条线——克分子线、分子线与逃逸线,分别对应人们在欲望面前被动、犹豫、主动的不同生存状态。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最早在《沼泽》这部"傻剧"中表达了"无动机行为"理念,作品人物在死水般的生活中或麻木不知,或彷徨犹豫,或奋起反抗。本文试图用"无器官身体"理论解读《沼泽》中呈现的不同人物,总结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逃逸路线,探究纪德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和新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3.
汉斯·摩根索在其经典著作《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中使"权力"、"利益"等概念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基础要素,并就道德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而后者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对摩根索在书中所呈现的道德观进行了理论与例证结合的系统梳理,总结了摩根索道德关切的两条主线,即讨论为什么不应也不能将抽象的道德原则放在政治行动的考量之上...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年(明治四○年)夏目漱石创作了小说《虞美人草》,女主人公藤尾因为要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选择结婚对象而最终死去。小森阳一先生将她的死归结为"同《明治民法》再次强化的近代家父长制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体系全体为敌,因此漱石不得不杀掉了她。……漱石通过以后的小说,从女性的侧面不断质问近代家父长制对家族的压抑。"① 漱石于大正元年(一九一二年)至大正二年发表的小说《行人》通过让"叙述者"二郎诉说一郎和阿直的故事,反映了高尚的近代知识分子一郎的苦恼、焦躁与不安。在深刻刻画一郎  相似文献   

5.
程平 《法国研究》2015,(1):1-11
《查理周刊》继承了其前身《切腹》杂志目空一切、尖酸刻薄的精神,是法国颇具激进自由主义传统的讽刺性杂志。它用大量篇幅刊登一些搞笑、伤人甚至蓄意挑衅的漫画,讽刺极端右翼分子、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总统、富商、各种意识形态等。在《查理周刊》遭受伊斯兰极端分子恐怖袭击的大背景下,通过梳理该杂志的前世今身可以分析《查理周刊》在法国赖以生存的政治土壤和社会氛围,揭示该刊在法国民众中的影响力和象征意义,并表达作者个人对"我是查理"和"我不是查理"这两个貌似矛盾口号的独立思考:前者是捍卫言论自由的誓言,而后者则强调的是对言论自由这一原则不同维度的微妙理解,探讨的是新闻自由背后的伦理共识。  相似文献   

6.
崔珩 《俄罗斯研究》2024,(1):154-173
普京在2012年开启第三个总统任期后,迅速将以远东开发为载体的“转向东方”政策提上议事日程。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进一步将“转向东方”作为国家外交突围、经济纾困的主要策略。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在遭受西方阵营集体排挤的情况下,“转向东方”更是成为俄罗斯避免经济被完全排除在全球循环之外的主要依托,也是为俄罗斯经济寻找新增长点的希望。“东北-远东”地方合作是俄罗斯“转向东方”以及中国“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要成果之一。比较2012年和2022年的“转向东方”,心理、经济、地理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当前俄罗斯“转向东方”的面貌与十年前相比有不同的呈现,主要表现为:在心理结构上,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危机严重削弱了俄罗斯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在经济结构上,中国长期高速发展使得俄罗斯“转向东方”依赖中俄合作;在地理结构上,“软硬”基础设施缩短了俄罗斯与东亚的空间距离。与2012年相比,2022年以来俄罗斯“转向东方”无疑更接近于战略选择,而非技术性调整。俄罗斯正以空前开放的姿态面向与中国的合作,为未来中俄“东北-远东”地方合作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广大党员干部树起道德“高线”,划清纪律“底线”,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依规管党的坚定决心,集中体现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的最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论韩国《中央日报》视域中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日报》在韩国主流社会中影响较广。其围绕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依时间的推移呈现五个阶段的特征,从报道的数量变化,清晰显示出无论是其最初持"冷眼旁观"态度,还是最终积极报道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特别是采取积极行动,深入中国内地以及"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实地采访报道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与影响,都说明该报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韩合作持积极看法。《中央日报》的报道还揭示了首脑外交、议题设定在推进中韩关系发展中的重要性。《中央日报》报道呈现出的冷热不均的阶段性特征,启示我们中韩关系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而且需要加强两国媒体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忻华 《德国研究》2008,23(4):36-42
世界经济的“中心一外围”结构,与世界政治的霸权秩序,是互相牵制、互为因果、融为一体的。而连结“中心一外围”结构与世界政治结构的“枢纽”,是“半外围区”里具有极其重要的安全战略价值的国家和地区。这些“枢纽”之地往往成为霸权国的盟友,它们利用自身在霸权秩序中的特殊位置,获得独特而优越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比一般国家更容易实现经济“起飞”。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国际政治结构中先后出现三个霸权体系,其中第二个霸权体系中的德国,正是凭借世界经济结构与霸权政治结构的互动关系所提供的独特机遇与空间,迅速实现了经济的“起飞”。德国工业化进程的典型案例,能够清晰地表现出“中心~外围”结构与国际霸权体系之间互动博弈的演进模式。  相似文献   

10.
北伐时期日本面对东北亦将被统一于中国中央政府之下的局势,出现了"满蒙放弃论"、"满蒙相对论"与"满蒙领有论"3种不同的政策主张。"满蒙放弃论"由于承认中国的民族主义觉醒、重视中国全局的经济利益而放弃了帝国主义,在近代日本对华政策史上留下了理智克己的一笔,但其力量有限未能成为主流。"满蒙相对论"虽也承认中国的民族主义觉醒并重视"经济扩张"手段,但却不能放弃帝国主义,最终沦为武力侵略者。"满蒙领有论"则奉行武力主义与强权主义,成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策划者。  相似文献   

11.
刘珂 《法国研究》2001,(1):164-176
在翻译实践中,翻译者个人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译本读者的接受视角.本文拟以圣-琼·佩斯的长诗<阿纳巴斯>的第一章为实例,通过对三个中译本的分析比较,探究翻译者的主观诠释对读者可能造成的影响,并由此切入,表达一种更具本体论意义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2.
白兰 《法国研究》2006,(2):6-17
2005年5月29日,法国为第一个欧盟成员国以公投的方式反对欧盟宪法;三天后,6月1日荷兰也以公投方式反对了欧盟宪法.这结果震撼了欧盟其他国家,但并非是不可预料的.本文简介欧盟现有的法制之后,会将焦点放在分析宪法主要的改变,说明宪法被反对之原因与宪法本身是没有太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米莱伊?卡勒-格吕贝尔是法国巴黎三大教授、女性与性别研究和法语地区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加拿大皇家学0院士、作家、小说理论家及美学家,发表了大量关于文学、电影以及性差异研究的著作,尤其写了很多评论当代作家如杜拉斯、比托尔、埃莱娜·西苏、克罗德·西蒙等人的著述.她的重要作品有:《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史或文学的修改痕迹》、《虚构功能:关于小说假象》、《伟大的时代——论克洛德·西蒙》、《从咖啡到永恒:写作中的埃莱娜·西苏》、《玛格丽特·杜拉斯或性差异的故事》等.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际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本访谈中,米莱伊?卡勒-格吕贝尔同时以作家、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教授的独特视角与美学观点解读作家作品,分析细致精辟,更加突出作品的美学特征和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司汤达早年曾构思、撰写过多部喜剧作品,虽无一完成,但他一生从未停止对“笑”与“喜剧”的思考,希望摸索出喜剧艺术的规律。在他的笔下,喜剧不再局限于某一体裁或领域,而是成为贯穿他全部文学创作的一种风格、一种语调。随着司汤达对于“笑”的理解逐渐深入与转变,他区分出“笑”与“微笑”两个概念,将理想的喜剧定义为“欢快与温情的融合”,并终于在日后的小说作品中达到这种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耿佳 《法国研究》2005,(2):40-46
小说<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内涵和思想意义的作品.作者以细腻、深刻的笔调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于连,一个波旁王朝时期进行个人奋斗的小资产阶级青年典型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8.
罗伯斯庇尔曾经反对死刑,后来又支持死刑,成为革命恐怖时期的主要领导人。从表面上看来,其态度发生了巨大转折。但在这背后,罗伯斯庇尔持有一个不变的原则——人民主权至高无上并不可分割。他反对死刑,实际上是运用此原则限制国王和议会权力;支持死刑,则是将这一原则用于为群众运动辩护,以及建构国家恐怖。罗伯斯庇尔的死刑观展现了法国大革命的内在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19.
童祉颍 《法国研究》2008,(3):104-105
一,法国在联合国的地位: 自1945年成立联合国以来,法国就是安全理事会成员,与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拥有相同的常任理事国席位。法国是联合国大部分由选举产生成员的政府机构(如:国际法庭、人权委员会)和常设机构(如:托管委员会、裁军大会)的成员。法语是联合国两种工作语言之一。联合国的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总部设在巴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